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煤的气化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生成的CO和H2被称作合成气,能合成很多基础有机化工原料.
(1)工业上可利用CO生产乙醇:2CO(g)+4H2(g)?CH3CH2OH(g)+H2O(g)△H1
又知:H2O(l)═H2O(g)△H2
CO(g)+H2O(g)?CO2(g)+H2(g)△H3
工业上也可利用CO2(g)与H2(g)为原料合成乙醇:
2CO2(g)+6H2(g)?CH3CH2OH(g)+3H2O(l)△H
则△H与△H1、△H2、△H3之间的关系是△H=△H1-3△H2-2△H3
(2)一定条件下,H2、CO在体积固定的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H2(g)+2CO(g)?CH3OCH3(g)+H2O(g),下列选项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b.
a.v(H2)正=2v(CO)逆
b.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CH3OCH3和H2O的体积之比不随时间而变化
(3)工业可采用CO与H2反应合成再生能源甲醇,反应:CO(g)+2H2(g)?CH3OH(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 CO和20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合成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KA=KB>KC.p1和p2的大小关系为P1<P2
③若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10L,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为2L.

(4)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g)+CO(g)?HCOOCH3(g)△H2=-29.1kJ•mol-1.科研人员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图2、3:
①从反应压强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效率”看,工业制取甲酸甲酯应选择的压强是4.0×106Pa(填“3.5×106Pa”“4.0×106Pa”或“5.0×106Pa”).
②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温度是80℃,其理由是高于80℃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小,且反应放热,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

分析 (1)①2CO(g)+4H2(g)?CH3CH2OH(g)+H2O(g)△H1
②H2O(l)?H2O(g)△H2
③CO(g)+H2O(g)?CO2(g)+H2(g)△H3
根据盖斯定律,方程式①-3×②-2×③得到方程2CO2(g)+6H2(g)?CH3CH2OH(g)+3H2O(l),据此计算△H;
(2)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3)①由图1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无关,只与温度有关,结合平衡移动判断;增大压强平衡正移,CO的转化率增大;
③A、B两点温度相等,压强不同,平衡常数相同,利用三段式计算A、B两点平衡时各组分物质的量,根据A点各物质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再根据平衡常数计算B点体积;
(4)①由图可知,在4.0×106Pa时转化率相对比较大,再增大压强,转化率增大不多,会对设备要求较大;
②由图可知,高于80℃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小;且反应放热,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

解答 解:(1)已知:①2CO(g)+4H2(g)?CH3CH2OH(g)+H2O(g)△H1
②H2O(1)═H2O(g)△H2
③CO(g)+H2O(g)?CO2(g)+H2(g)△H3
根据盖斯定律,则①-②×3-③×2得2CO2(g)+6H2(g)?CH3CH2OH(g)+3H2O,则:△H=△H1-3△H2-2△H3
故答案为:H=△H1-3△H2-2△H3
(2)a.v(H2)正=2v(CO)逆与化学计量数对应成比例,能说明达到平衡,故a正确;
b.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无关,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时平衡常数为定值,绝热密闭容器中,容器中的温度随着反应进行不断变化,则平衡常数不断变化,当平衡常数不变时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容器体积不变,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得到平衡,故c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CH3OCH3和H2O的体积之比始终不随时间而变化,无法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3)①由图1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②平衡常数与压强无关,只与温度有关,A、B温度相等,则KA=KB,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减小,故KB>KC,故KA=KB>KC;增大压强平衡正移,CO的转化率增大,已知P2条件下,CO的转化率大,则P1<P2
故答案为:KA=KB>KC; P1<P2
③A、B两点温度相等,压强不同,平衡常数相同,
对应A点,CO转化率为0.5,参加反应CO为10mol×0.5=5mol,
             CO(g)+2H2(g)?CH3OH(g)
开始(mol):10      20          0
转化(mol):5       10          5
平衡(mol):5       10          5
故T1温度下,平衡常数K=$\frac{\frac{5}{10}}{\frac{5}{10}×(\frac{10}{10})^{2}}$=1
对应B点,CO转化率为0.8,参加反应CO为10mol×0.8=8mol,
            CO(g)+2H2(g)?CH3OH(g)
开始(mol):10      20         0
转化(mol):8       16         8
平衡(mol):2        4         8
设平衡时的体积为VL,则$\frac{\frac{8}{V}}{\frac{2}{V}×(\frac{4}{V})^{2}}$=1,解得V=2
故答案为:2;
(4)①从反应压强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效率“看,图象中转化率变化最大的是34.0×106Pa,再增大压强,转化率增大不多,会对设备要求较大,因选择压强:4.0×106Pa,
故答案为:4.0×106Pa;
②由图可知,温度在高于80°C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平衡逆向进行,甲醇转化率会降低,
故答案为:高于80℃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小,且反应放热,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有关计算、化学平衡图象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反应热计算,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掌握三段式计算方法,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多3个电子;Y、Z均为金属,Y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W的最高价氧化物在无机含氧酸中酸性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O(氧)的强
B.元素Z、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相互反应
D.等质量的Y和Z单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前者产生的氢气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2016年8月10日《生物谷》载文称,“毒性气体”CO、NO及H2S可作为新型药物开发的潜在靶点,用以开发更多新型药物来帮助治疗多种人类疾病.下列有关这三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电解质B.都易溶于水
C.都能与碱溶液反应D.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量筒是必需仪器
B.实验室中,盛装NaOH 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C.某未知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未知液中不含NH4+
D.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需预先用蒸馏水湿润pH 试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进行到45s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mol/L).图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5s内的反应进程.
(1)前20秒内O2的平均生成速率:5.5×10-4mol/(L•s)
(2)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不改变其他条件,向该容器中再加入少量的NO2,平衡移动的方向是正向,NO2的平衡转化率< 68.75%(填“>”、“<”或“=”),NO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硫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回答下列问题:
(1)恒容密闭窗口中,工业固氮反应N2(g)+3H2(g)?2NH3(g)的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
 温度/℃ 25 200 300 400 500
 K5×108  1.0 0.86 0.507 0.152
①从上表演列出数据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有关工业合成氨的研究成果,曾于1918年、1931年、2007年三次荣膺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描述的图象中,不正确的是C(填序号).

③400℃时,测得某时刻氨气、氮气、氢气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3mol•L-1、2mol•L-1、1mol•L-1,则该反应的v<v(填“>”、“<”或“=”)
(2)近年来,科学家又提出在常温、常压、催化剂等条件下合成氨的新思路,反应原理为:2N2(g)+6H2O(g)?4NH3(g)+3O2(g),则其反应热△H=+1530kJ•mol-1.[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1,2H2(g)+O2(g)?2H2O(1)△H=-571.6kJ•mol-1]
(3)联氨(N2H4)、二氧化氮(NO2)可与KOH溶液构成碱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N2H4+2NO2═3N2+4H2O,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e-+4OH-=N2+4H2O.
(4)25℃时,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H4+)>c(Cl-)>c(OH-)>c(H+).
(5)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2与NH3溶于水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中c(H+)-c(OH-)=c(HSO3-)+2c(SO32-)-c(NH4+)(填表达式).(已知:H2SO3的Ka1=1.7×10-2mol•L-1,Ka2=6.0×10-8mol•L-1;NH3•H2O的Kb=1.8×10-5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1)反应Fe(s)+CO2(g)?FeO(s)+CO(g)△H1,平衡常数为K1反应Fe(s)+H2O(g)?FeO(s)+H2(g)△H2,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时K1、K2的值如下表:
700℃900℃
K11.472.15
K22.381.67
反应CO2(g)+H2(g)?CO(g)+H2O(g)△H,平衡常数K,则△H=△H1-△H2(用△H1和△H2表示),K=$\frac{{K}_{1}}{{K}_{2}}$(用K1和K2表示),且由上述计算可知,反应CO2(g)+H2(g)?CO(g)+H2O(g)是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H>0,CO2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0;若铁粉足量,CO2的起始浓度为2.0mol•L-1,则平衡时CO2的浓度为$\frac{2}{3}$mol•L-1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frac{c(CO)}{c(C{O}_{2})}$增大的是A(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再充入一定量的CO2    D.再加入一定量铁粉
(3)对于可逆反应Fe(s)+CO2(g)?FeO(s)+CO(g),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
①从图中看到,反应在t2时达平衡,在t1时改变了某种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C.
A.升温       B.增大CO2浓度      C.使用催化剂
②如果在t3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部分CO,t4~t5时间段反应处于新平衡状态,请在图上画出t3~t5的V(逆)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①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②将金属钠加入水中  2Na+2H2O═2Na++2OH-+H2
③石灰石溶于醋酸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
④氟气与水反应:F2+H2O═H++F-+HFO
⑤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石灰水: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⑥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ClO-+CO2+H2O═CaCO3↓+2HClO
⑦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u2++2Na═2Na++Cu
⑧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 -+ClO-
⑨纯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CO32-+H+═HCO3-
A.①②⑤B.②③⑤⑨C.④⑤⑥⑦D.②③⑧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8gMgCO3和NaHCO3混合固体中的CO32-离子数为NA
B.lmolI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HI分子数为2NA
C.1molAl溶于含1molNaOH溶液,电子转移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