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常温下,往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原温度,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溶质析出B.溶液中Ca2+的数目不变
C.溶剂的质量减小D.溶液的pH不变

分析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过程中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小,故会有溶质析出,那么钙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小,由于温度不变,故此饱和溶液的溶度积不变,即氢氧根的浓度不变,据此选择即可.

解答 解:A、氧化钙溶于水,结合水生成氢氧化钙,故水的质量减少,有溶质析出,故A正确;
B、由于溶质减小,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钙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小,即溶液中Ca2+的数目减少,故B错误;
C、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减小,故C正确;
D、此时温度不变,氢氧化钙的溶度积常数不变,故氢氧根浓度不变,pH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饱和溶液的概念、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知识点,属于常考题,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许多金属及他们的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许多用途,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第一电离能大小:S>P>Si
B、因为晶格能CaO比KCl高,所以KCl比CaO熔点低
C、SO2与CO2的化学性质类似,分子结构也都呈直线型,相同条件下SO2的溶解度更大
D、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2)镍(Ni)可形成多种配合物,且各种配合物有广泛的用途.某镍配合物结构如图所示,分子内含有的作用力有ACE(填序号).
A.氢键     B.离子键    C.共价键
D.金属键   E.配位键
组成该配合物分子且同属第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N>C.甲基(-CH3)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3)铁和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基态Fe2+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发可以测得阿伏伽德罗常数,对金属铜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361pm(提示:1pm=10-10cm,3.613=47.05),又知铜的密度为9.00g•cm-3,则铜晶胞的质量是4.23×10-22g(保留两位小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5×1023mol-1(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常温下0.2mol/L的一元素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大小为:0.1mol/L>c(X)>c(Y)>c(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为强酸B.该混合液pH=7
C.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D.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6列;硫元素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这2个电子所处亚层的符号是3p;硫、氯元素的原子均可形成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且硫离子的半径更大,请解释氯离子核电荷数更大,对外层电子的引力更强,故离子半径较硫离子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已知A、B、C、D、E、F、G、H、I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A原子的最外层中p轨道上的电子数等于前一电子层电子总数;A、B、C、D;E、F与G分别位于同一周期.C原子L层上有2对成电子,D、E、F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E3FD6型离子晶体X,EG、HC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I原子M层为全充满状态,且核外的未成对电子只有一个.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C元素所在的族所有气态氢化物中,沸点最高H2O(填分子式),原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邻羟基苯甲酸沸点<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填“>”“<”“﹦”),原因是邻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使沸点升高
(2)B元素与氢元素可形成16e-的某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平面结构,则其结构式为H-N=N-H,1mol该分子中含有δ键的数目3NA,π键的数目NA
(3)元素B与G可形成化合物BG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BG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分子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该分子属于极性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它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BG3易溶于水的原因NCl3为极性分子,H2O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NCl3易溶于水.
(4)G的四种常见的不同价态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ClO3>HClO2>HClO
(5)某同学所做的有关I元素的实验流程如图:
I单质$→_{①}^{氯气、点燃}$棕色的烟$→_{②}^{少量水}$绿色溶液$→_{③}^{氨气}$蓝色沉淀$→_{④}^{氨气}$深蓝色溶液$→_{⑤}^{H_{2}S}$黑色沉淀
写出该实验过程中形成深蓝色溶液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Cu(NH34]2+,中心离子化合价+2,配位数4,向其溶液中加入适量乙醇,会析出深蓝色晶体,其化学式为[Cu(NH34]SO4•H2O,存在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写出③④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Cu(NH34]2++2OH-、[Cu(NH34]2++H2S+2H2O=CuS↓+2NH4++2NH3•H2O.
(6)I晶胞中,其晶体的堆积方式的名称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I原子的配位数为12,一个晶胞中I原子的数目为4,与其具有相同堆积方式的金属还有Ag、Au,空间利用率为74%(写出计算过程),写出单质I能导电的原因铜是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中,AuS-与Fe2+发生反应沉积出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和金矿(含Au),并伴有H2S气体生成.对于该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2:3
B.AuS-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每生成2.24 L气体,转移电子数为0.1mol
D.反应后溶液的pH值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设NA为阿伏加德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L0.1mol•L-1碳酸钠溶液中的阴离子总数为0.1NA
B.将400mL1mol/L的HNO3溶液与7gFe粉充分反应,电子转移数为0.375NA
C.标准状况下,14g氦气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1.5NA
D.已知反应N2(g)+3H2(g)?2NH3(g)△H=-91.8kJ/mol的转化率为30%,当放出91.8kJ热量时,生成氨分子的数目为0.6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AgCl固体分别加入①10mL蒸馏水②30mL0.1mol•L-1NaCl溶液;③5ml 0.5 mol•L-1NaCl溶液; ④10ml 0.2 mol•L-1HCl溶液中.使AgCl溶解并达到饱和,各溶液中Ag+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
A.④>②>③>①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下面是实验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探究碱金属从锂到铯金属性的递变规律,通常设计Na、K单质与水反应对比来说明.请描述K与水反应的现象钾迅速熔化成一小球,四处游动,发出轻微爆炸声,有紫色火焰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H2O=2KOH+H2↑,比Na跟水反应更剧烈.
(2)探究卤素从F到I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①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新制的氯水、氯化钠溶液、溴化钠溶液、KI溶液、四氯化碳
②实验内容(在下表留空的格中填写相关内容)
步骤实验方案实验现象(描述最后的)离子方程式
先向试管中加入溴化钠溶液2ml,再加入4-5滴新制氯水,振荡后分两份,取一份又加入CCl4,振荡、静置上层为浅黄色(或无色),下层为橙色Cl2+2Br-=Br2+2Cl-
取少量KI溶液于试管,加入几滴步骤①留下的另一份溶液,振荡,又加入CCl4,振荡、静置上层为浅黄色(或无色),下层为紫红色Br2+2I-=I2+2Br-
结论氧化性:Cl2>Br2>I2(非金属性:Cl>Br>I)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