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烧瓶内充满氯气,底部有一层细沙(不参与反应),玻璃导管下口b处塞有一小块钠.从a口伸入一根细铁丝把钠块捅下去,再用滴管从a口滴下一滴水,恰好落在钠块上,立即剧烈反应.
下列对此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 A.
    所充氯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 B.
    反应中,烧瓶内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3. C.
    玻璃导管只起到定位加入钠和水的作用
  4. D.
    烧瓶中Cl2,可能参与四个氧化还原反应
C
分析:A、根据氯气的密度选择排空气收集方法;
B、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固体颗粒,同时有HCl生成;
C、反应导致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玻璃导管可以平衡烧瓶内外压强;
D、滴加水由氢氧化钠与氢气生成,氯气可以与钠反应、与水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与氢气反应.
解答:A、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通常条件不与氧气等反应,故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B、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固体颗粒,有HCl生成,与水蒸气结合,故为白色烟雾,故B正确;
C、反应导致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玻璃导管可以平衡烧瓶内外压强,防止发生危险,故C错误;
D、滴加水由氢氧化钠与氢气生成,氯气可以与钠反应、与水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与氢气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钠的性质等,难度中等,C选项为易错点、难点,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或操作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有一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单质,他们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时间(以让碘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然后按以下实验流程提取单质碘:

(1)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BDE
BDE
(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锅  C.表面皿  D.铁架台(带铁圈)  E.酒精灯  F.干燥器
(2)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
过滤
过滤
,③
萃取
萃取

(3)过程②中充入适量Cl2的目的是
使I-转化为I2
使I-转化为I2

(4)操作③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
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
(只填一种),简述选择其理由
不溶于水且溶解碘的能力远大于水
不溶于水且溶解碘的能力远大于水

(5)操作过程③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有机溶剂(你所选的)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
H.静置、分层.
a.上述G步操作的目的是:
平衡压力便于液体流出
平衡压力便于液体流出

b.最后碘的有机溶液是通过
漏斗下口
漏斗下口
获得(填“漏斗上口”或“漏斗下口”).
(6)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取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蓝,说明没有I2剩余
取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蓝,说明没有I2剩余

(7)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液,还需要经过蒸馏,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指出其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温度计应该插到支管口略靠下位置,冷却水方向应该是下进上出
温度计应该插到支管口略靠下位置,冷却水方向应该是下进上出
;?

(8)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原因是
控制温度,使蒸馏烧瓶内液体受热均匀,防止碘升华
控制温度,使蒸馏烧瓶内液体受热均匀,防止碘升华
,最后晶态碘在
蒸馏烧瓶
蒸馏烧瓶
里聚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验安全规范要求的是
①②
①②
(填序号字母).
①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②在实验室做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备二氧化氮的实验时,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
③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加热CuO至高温,然后立即通入H2使反应发生
④实验中当有少量的过氧化钠剩余时,用纸包裹好后将其放入垃圾桶中
(2)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及部分产物的性质(装置中的铜丝可适当上下抽动).
①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欲使反应迅速停止,可采取的措施为
向上(向外)抽动铜丝,使铜丝脱离浓硫酸
向上(向外)抽动铜丝,使铜丝脱离浓硫酸

②若装置②用来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的性质,在装置②的试管中加入的试剂为品红试液,通入气体后,现象为
品红试液退色
品红试液退色
,此现象证明该气体产物具有
漂白
漂白
性.
③装置③中盛有某单质的水溶液,用来检验气体产物的还原性,则该单质的水溶液为
氯水
氯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SO2+2H2O=2HCl+H2SO4
Cl2+SO2+2H2O=2HCl+H2SO4

④实验最后,要将图①大试管中的液体与水混合,以观察颜色检验存在的离子,从安全角度考虑,混合的方法应该是
将①中大试管中冷却后的部分液体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将①中大试管中冷却后的部分液体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⑤实验中,在所用仪器及仪器间连接都完好的情况下,同学们仍闻到了较强的刺激性气味,说明此实验的整套装置设计有缺陷,会造成空气污染.改进此实验装置的方法是
在装置③处连一个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以吸收有毒尾气
在装置③处连一个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以吸收有毒尾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已知氯气的漂白作用实际上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漂白作用.为了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到底是二氧化硫本身还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的产物,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来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亚硫酸钠浓硫酸品红的酒精溶液
(1)为了探究干燥的SO2能不能使品红褪色,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指出实验装置图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①
二氧化硫没有干燥(或缺少二氧化硫的干燥装置);
二氧化硫没有干燥(或缺少二氧化硫的干燥装置);
;②
没有尾气吸收装置
没有尾气吸收装置

(2)按照修改后的装置,实验中控制二氧化硫以大约每秒3个气泡的速度通过品红的酒精溶液时,经过一小时后,品红仍不褪色.这说明品红褪色的原因不是二氧化硫直接导致.为此,SO2能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的可能微粒有
H2SO3、HSO3-、SO3 2-
H2SO3、HSO3-、SO3 2-

(3)甲同学实验如下:取等量、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亚硫酸钠固体和亚硫酸氢钠固体,两支试管中的品红都褪色,对此,他得出结论: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HSO3-和SO32-,不是H2SO3.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其理由是
因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都会水解生成亚硫酸
因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都会水解生成亚硫酸

(4)为了进一步探究,乙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取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各20ml于两只小烧杯中,两只烧杯中同时一次性各加入20ml 0.1mol/L的亚硫酸钠,20ml1mol/L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发现加入亚硫酸钠溶液的品红褪色较快.
①微粒浓度与褪色快慢关系,请用“多”或“少”填写“
”内容.
同浓度溶液 SO32- HSO3- H2SO3 褪色速度
Na2SO3溶液
NaHSO3溶液 较上面
较上面
较上面
②根据实验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亚硫酸根离子
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亚硫酸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6分)已知氯气的漂白作用实际上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漂白作用。为了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到底是二氧化硫本身还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的产物,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来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为了探究干燥的SO2能不能使品红褪色,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指出实验装置图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

     ①                         ;  ②                         

(2)按照修改后的装置,实验中控制二氧化硫以大约每秒3个气泡的速度通过品红的酒

精溶液时,经过一小时后,品红仍不褪色。这说明品红褪色的原因不是二氧化硫直接导

致。为此,SO2能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的可能微粒有      

(3)甲同学实验如下:取等量、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

亚硫酸钠固体和亚硫酸氢钠固体,两支试管中的品红都褪色,对此,他得出结论:使品

红褪色的微粒是HSO3-和SO32-,不是H2SO3。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其理由

                            

(4)为了进一步探究,乙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取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各20ml于两只小烧杯中,两只烧杯中同时一次性各加入20ml 0.1mol/L的亚硫酸钠,20ml 0.1mol/L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发现加入亚硫酸钠溶液的品红褪色较快。

     ①微粒浓度与褪色快慢关系,请用“多”或“少”填写“        ”内容。

同浓度溶液

SO32-

HSO3-

H2SO3

褪色速度

Na2SO3溶液

NaHSO3溶液

较上面    

较上面    

较上面    

②根据实验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