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化学理论在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反应中应用广泛.(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H,达到平衡状态.
①若A、B、C都是气体,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大于n+p(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其他条件不变,加热后A的质量减小,则反应△H大于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某些金属氧化物(如FeXOY)粉末和Al粉在镁条的引燃下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下列反应速率(v)和温度(T)的关系示意图中与铝热反应最接近的是c(填序号)

(3)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FeO(s)+CO(g)?Fe(s)+CO2(g)△H.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温度/℃10001100
平衡常数0.680.5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H<0(填“>”、“<”或“=”).
②T℃时,将FeO(s)和COg)各3.0mol加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O转化率为W1,c(CO2)=0.15mol•L-1,则温度T低于(填“高于”、“低于”、“等于”)1000,若此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再充入2.0mol CO(g),再达平衡时测得CO转化率为W2,则W1=W2(填“>”、“<”或“=”).

分析 (1)①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方程式的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
(2)据通过加热引发铝热反应以及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以及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①根据温度和平衡常数以及反应的吸放热之间的关系来回答;
②计算1000℃时CO的转化率以及二氧化碳的平衡浓度,根据三行式计算比较.

解答 解:(1)mA?nB+pC△H,达到平衡状态.
①若A、B、C都是气体,增大压强,平衡向方式的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p,故答案为:大于;
②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即加热后A的质量减小,则反应正向进行,△H>0,故答案为:大于;
(2)因通过加热引发铝热反应,所以开始速率为零,一旦反应,反应放热,温度不断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选:c;
(3)①该反应的K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反应释放热量,△H<0,故答案为:<;
②T℃时,将FeO(s)和CO(g)各3.0mol加入10L的密闭容器中,
         FeO(s)+CO(g)?Fe(s)+CO2(g)
初始浓度:0.3     0.3      0       0
变化浓度:0.15            0.15
平衡浓度:0.15            0.15
CO转化率为W1=$\frac{0.15}{0.3}$×100%=20%,c(CO2)=0.15mol•L-1,K=1,
T℃时,将FeO(s)和CO(g)各3.0mol加入10L的密闭容器中,设变化的CO浓度是x,
         FeO(s)+CO(g)?Fe(s)+CO2(g)
初始浓度:0.3     0.3      0       0
变化浓度:x                x
平衡浓度:0.3-x              x
则K=$\frac{x}{0.3-x}$=0.68,解得x=0.12mol/L,所以CO转化率为W2=$\frac{0.12}{0.3}$×100%=40%,c所以T℃时CO的转化率大于1000℃时CO的转化率,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H<0,所以温度T低于1000,此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再充入2.0mol CO(g),则建立的平衡是等效的,所以再达平衡时测得CO转化率为W2=W1,故答案为:低于;=.

点评 本题是一道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题,考查生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以及三行式的计算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mol/L 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mol/L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C.22.4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D.0.2mol由H2、O2、N2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4.48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用H2O2溶液处理含NaCN的废水的反应原理为:NaCN+H2O2+H2O═NaHCO3+NH3,已知:HCN酸性比H2CO3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
B.该反应中H2O2作还原剂
C.实验室配制NaCN溶液时,需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D.0.1mol•L-1NaCN溶液中含HCN和CN-总数目为0.1×6.02×1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黄曲霉毒素M1是一种具有强致癌性的有机物,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黄曲霉毒素M1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曲霉毒素M1的分子式为C17H14O7
B.黄曲霉毒素M1含有羟基,此羟基能被催化氧化为醛基
C.1mol黄曲霉毒素M1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最多能消耗2molNaOH
D.1mol黄曲霉毒素M1最多能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如:CO(g)+2H2(g)?CH3OH(g).图1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是A
A.降低分子的能量                      B.增加了活化分子数
C.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D.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
(2)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该过程中释放136.5 kJ热量.
(3)在T2℃下,将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c(CO)=0.2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80%.
(4)如图3为常用笔记本电脑所用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会升高.温度升高不利于(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该装置中a(填:“a”或“b”)为电池的负极,该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开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Cu═2Fe2++Cu2+的拆写结果是:氧化反应为:Cu-2e-═Cu2+;还原反应为:2Fe3++2e-═2Fe2+
①请据此将反应:Fe+4H++NO${\;}_{3}^{-}$═Fe3++NO↑+2H2O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为Fe-3e-=Fe3+;还原反应为4H++NO3-+3e-=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试回答下列各题:
(1)如图1所示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O2(g)+CO(g)=CO2(g)+NO(g)△H=-234kJ/mol.
(2)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
①已知:H2(g)+Cl2(g)═2HCl(g)
△H=-185kJ•mol-1

请填空:
共价键H-HCl-ClH-Cl
键能/(kJ•mol-1436247432
②H-Cl的键能是432kJ•mol-1
③图2中表示氧族元素中氧、硫、硒、碲生成氢化物时的焓变数据,根据焓变数据可确定
a、b、c、d分别代表哪种元素,试写出硒化氢在热力学标准状态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2Se(g)=Se(s)+H2(g)△H=-81kJ/mol.
(3)已知:Fe2O3(s)+3CO(g)═2Fe(s)+3CO2(g)
△H=-25kJ•mol-1
3Fe2O3(s)+CO(g)═2Fe3O4(s)+CO2(g)
△H=-47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
△H=+19kJ•mol-1
请写出CO还原FeO的热化学方程式:FeO(s)+CO(g)═Fe(s)+CO2(g)△H=-11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蒸馏烧瓶、b.冷凝管、c.容量瓶;
(2)仪器a~e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c.(填字母)
(3)若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酒精灯,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水由g口通入,f口流出(填f或g).
(4)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未用玻璃棒引流.
②除了图中给出的仪器和托盘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
③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2.0 g.
④配制时,其正确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用一次)BCAFED.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恢复到室温后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有少量溶液因操作不慎溅出瓶外)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仰视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
⑤按以上操作步骤得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 B.升华  C.加热分解  D.洗气法  E.蒸馏  F.结晶  G.萃取  H.分液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
(1)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用A.
(2)除去Cl2中少量的HCl,用D.
(3)从硝酸钾和氯化钾混合液中获取硝酸钾,用F.
(4)从碘水中提取碘,用G.
(5)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NaCl,用B.
(6)分离水和苯的混合物,用H.
(7)除去氧化钙中的CaCO3,用C.
(8)分离乙醇与水的混合物,用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