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甲醇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一定条件下用CO和H2合成CH3OH:CO(g)+2H2 (g)?CH3OH(g)△H=a kJ•mol-1.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和4mol H2,测得不同温度下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随时间(min)的变化关系如图中Ⅰ、Ⅱ、Ⅲ曲线所示:
(1)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BE(填字母).
A.c(CO)与c(H2)的比值保持不变
B.容器中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有1molCO消耗的同时有1mol CH3OH生成
E.v(H2)=2v(CH3OH)
(2)①Ⅱ和Ⅰ相比,Ⅱ改变的反应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②反应Ⅲ在9min时达到平衡,比较反应Ⅰ的温度(T1)和反应Ⅲ的温度(T3)的高低:T1>T3(填“>”“<”“=”),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①反应Ⅰ在6min时达到平衡,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v (CH3OH)=0.125mol/(L•min).
②反应Ⅱ在2min时达到平衡,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2.在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上述反应达到平衡Ⅱ时,再往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3mol CH3OH后,平衡将向不移动(填“正反应、逆反应和不移动”),原因是因为平衡Ⅱ后,加入1molCO、3molCH3OH,
此时$Q=\frac{{\frac{4.5mol}{2L}}}{{\frac{1.5mol}{2L}×{{(\frac{1mol}{2L})}^2}}}=12=K$,所以平衡不移动.

分析 (1)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2)①Ⅱ和Ⅰ相比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平衡移动,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应是使用催化剂;
②反应Ⅲ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比反应Ⅰ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长,化学反应速率慢,根据温度变化结合平衡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变化来回答;
(3)根据v=$\frac{△c}{△t}$来计算反应速率,根据三行式计算平衡常数结合K和Qc的关系来回答.

解答 解:(1)A.c(CO)与c(H2)的比值保持不变未说明正逆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错误;
B.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压强减小,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正确;
C.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恒温恒容下,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错误;
D.单位时间内有1molCO消耗的同时有1mol CH3OH生成未说明正逆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错误;
E.v(H2)=2v(CH3OH)说明正逆反应方向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正确;
故选BE.
(2)①Ⅱ和Ⅰ相比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平衡移动,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应是使用催化剂,
故答案为:使用催化剂;
②反应Ⅲ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比反应Ⅰ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长,化学反应速率慢,所以温度较低,即T1>T3,升高温度,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加,所以逆向移动,所以反应是放热的,故答案为:>; 放热;
(3)①反应Ⅰ在6min时达到平衡,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v (CH3OH)=mol/(L•min).
               CO(g)+2H2 (g)?CH3OH(g)△H=a kJ•mol-1
初始量   2mol            4mol            0                
变化量  x                  2x                 x
平衡量  2-x            4-2x                  x
则2-x+4-2x+x=3,解得x=1.5,所以v (CH3OH)=$\frac{1.5}{2×6}$mol/(L•min)=0.125 mol/(L.min);
故答案为:0.125;
②Ⅱ、Ⅰ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平衡常数K(Ⅱ)=$\frac{c(C{H}_{3}OH)}{c(CO)×{c}^{2}({H}_{2})}$=$\frac{\frac{1.5}{2}}{\frac{0.5}{2}×(\frac{1}{2})^{2}}$=12,
此时浓度商Qc=$\frac{\frac{1.5+3}{2}}{\frac{1+0.5}{2}×0.{5}^{2}}$=12=K,则平衡不移动,
故答案为:12;不移动; 因为平衡Ⅱ后,加入1molCO、3molCH3OH,此时$Q=\frac{{\frac{4.5mol}{2L}}}{{\frac{1.5mol}{2L}×{{(\frac{1mol}{2L})}^2}}}=12=K$,所以平衡不移动.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图象、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等,理解掌握化学平衡常数应用,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它的化学式是C6H8O6.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富含维生素C,例如新鲜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500mg/L左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测定了某牌子的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原理:C6H8O6+I2→C6H6O6+2H++2I-
(1)实验选用指示剂是淀粉溶液(填名称),用酸式滴定管(填仪器名称)向锥形瓶中移入20.00mL待测橙汁,滴入2滴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是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2)若I2标准溶液浓度为7.50×10-3 mol/L,滴定中消耗标准溶液体积是15.00mL,则此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990m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有A、B、C三种可溶性盐,阴、阳离子各不相同,其阴离子的摩尔质量按A、B、C的顺序依次增大.将等物质的量的A、B、C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NH4+、SO42-、NO3-、Cl-五种离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检验,三种盐中还含有下列选项中的一种离子,该离子是B.
A.Na+              B.Ba2+               C.Mg2+D.Cu2+
(2)写出C的化学式:CFe2(SO43
(3)若将A、B、C三种盐按一定比例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Cl-、NO3-、NH4+四种离子且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1:1:3:1(不考虑水电离的影响).则A、B、C三种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1.若向B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有沉淀和无色气体产生,该沉淀为硫酸钡(或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2×10-7mol•L-1,则此时水中的c(OH-)=2×10-7mol•L-1;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10-4mol•L-1,则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8×10-11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它们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人体健康生长和发育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元素中,若缺乏严重会导致智力损害的是(  )
A.钙元素B.碘元素C.铁元素D.钠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工业上常用还原沉淀法处理含铬废水(Cr2O72-和CrO42-),其流程为:
CrO${\;}_{4}^{2-}$$→_{①转化}^{H+}$Cr2O${\;}_{7}^{2-}$$→_{②还原}^{Fe_{2}+}$Cr3+$→_{③沉淀}^{OH-}$Cr(OH)3
已知:
(1)步骤①中存在平衡:2Cr 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2)步骤③生成的Cr(OH)3 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r(OH)3(s)?Cr3+(aq)+3OH (aq)
(3)常温下,Cr(OH)3 的溶度积Ksp=10-32;且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1 时可视作该离子不存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加酸,将溶液的pH 调节至2,溶液显黄色,CrO42-离子浓度增大
B.步骤①中当溶液呈现深黄色,且2v(CrO${\;}_{4}^{2-}$)=v(Cr2O72-)时,说明反应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达到平衡状态
C.步骤②中,若要还原1 mol Cr2O${\;}_{7}^{2-}$离子,需要6 mol(NH42Fe(SO42•6H2O
D.步骤③中,当将溶液的pH 调节至4 时,可认为废水中的铬元素已基本除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已知Ksp(AB2)=4.2×10-8,Ksp(AC)=3.0×10-15.在AB2、AC均为饱和的混合液中,测得c(B-)=1.6×10-3 mol•L-1,则溶液中c(C2-)为(  )
A.1.8×10-13 mol•L-1B.7.3×10-13 mol•L-1
C.2.3 mol•L-1D.3.7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25℃时,电离常数Ka(HF)=3.6×10-4mol•L-1,溶度积常数Ksp(CaF2)=1.46×10-10,Ksp(AgCl)=1.8×10-10,Ksp(AgI)=1.0×10一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B.向1 L0.2 mol•L-1 HF溶液中加入1 L 0.2 mol•L-1 CaCl2溶液,没有沉淀产生
C.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D.常温AgCl若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NaI浓度必须不低于$\frac{1}{\sqrt{1.8}}$×10-11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某小组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如下:2NH3(g)+CO2(g)═NH2COONH4(s)△H<0
(1)如用图I装置制取氨气,锥形瓶中可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钠固体(或浓氨水与碱石灰或浓氨水与生石灰)等.
(2)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下图Ⅱ所示,把NH3和CO2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的小晶体悬浮在CCl4中.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注:CCl4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①%2图I中滴加液体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或通过观察气泡,控制NH3与CO2的反应速率),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
②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过滤(填写操作名称),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b(填写选项序号).
a.常压加热烘干      b.减压40℃以下烘干     c.高压加热烘干
(3)制得的氨基甲酸铵可能含有碳酸氢铵、碳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
①设计方案,进行成分探究,请填写表中空格.
限选试剂: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Ba(OH)2溶液、AgNO3溶液、稀盐酸.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至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2: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溶液变浑浊,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H42CO3
步骤3:取步骤2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溶液不变浑浊,则证明固体中不含有NH4HCO3
②根据①的结论:取氨基甲酸铵样品3.30g,用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处理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得沉淀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75.4%. (Mr(NH2COONH4)=78、Mr(NH4HCO3)=79、Mr[(NH42CO3]=96、Mr(BaCO3)=197,(NH2COO)2Ba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