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某温度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2,并加入足量铁粉,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测得CO2和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0~8min,v(CO)=0.0625mol•L-1•min-1
(2)下列措施中,能够改变平衡时c(CO)/c(CO2)的比值的是AD(填序号).
A.温度B.铁粉的量(足量)C.压强D.CO的量
(3)已知:反应Fe(s)+CO2(g)?FeO(s)+CO(g)的平衡常数为K1
反应Fe(s)+H2O(g)?FeO(s)+H2(g)的平衡常数为K2.不同温度时K1、K2的值如下表:
温度/KK1K2
9731.472.38
11732.151.67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反应CO2(g)+H2(g)?CO(g)+H2O(g)的K.
①温度为973K时:K=0.62;
②温度为1173K时:K=1.29;
③反应CO2(g)+H2(g)?CO(g)+H2O(g)是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分析 (1)0~8min,v(CO)=$\frac{△c}{△t}$;
(2)能够改变平衡时c(CO)/c(CO2)的比值说明平衡发生移动或加入两种物质中的一种;
(3)i.Fe(s)+CO2(g)?FeO(s)+CO(g),K1=$\frac{c(CO)}{c(C{O}_{2})}$
ii.Fe(s)+H2O(g)?FeO(s)+H2(g),K2=$\frac{c({H}_{2})}{c({H}_{2}O)}$
方程式i-ii得CO2(g)+H2(g)?CO(g)+H2O(g)则K=$\frac{c(CO).c({H}_{2}O)}{c(C{O}_{2}).c({H}_{2})}$=$\frac{{K}_{1}}{{K}_{2}}$,
据此计算不同温度下的K值,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解答 解:(1)0~8min,v(CO)=$\frac{△c}{△t}$=$\frac{0.50mol/L-0}{8min}$=0.0625mol/(L.min),故答案为:0.0625;
(2)能够改变平衡时c(CO)/c(CO2)的比值说明平衡发生移动或加入两种物质中的一种,
A.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方向移动,则该比值一定发生变化,故A正确;
B.Fe粉的量改变,不改变浓度,平衡不移动,则该比值不发生变化,故B错误;
C.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则该比值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改变CO的量平衡发生移动,所以该比值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AD;
(3)i.Fe(s)+CO2(g)?FeO(s)+CO(g),K1=$\frac{c(CO)}{c(C{O}_{2})}$
ii.Fe(s)+H2O(g)?FeO(s)+H2(g),K2=$\frac{c({H}_{2})}{c({H}_{2}O)}$
方程式i-ii得CO2(g)+H2(g)?CO(g)+H2O(g)则K=$\frac{c(CO).c({H}_{2}O)}{c(C{O}_{2}).c({H}_{2})}$=$\frac{{K}_{1}}{{K}_{2}}$,
①温度为973K时:K=$\frac{1.47}{2.38}$=0.62,故答案为:0.62;
②温度为1173K时:K=$\frac{2.15}{1.67}$=1.29,故答案为:1.29;
③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则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有关计算,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是解本题关键,注意(3)中总方程式K不等于K1+K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2H+═Ca2++H2O+CO2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C.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Zn+Ag+═Zn2++Ag
D.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铜反应:H++O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次硫酸氢钠甲醛(NaHSO2•HCHO•2H2O)俗称吊白块,不稳定,120℃时会分解,在印染、医药以及原子能工业中有广泛应用.以Na2SO3、SO2、HCHO和锌粉为原料制备次硫酸氢钠甲醛的实验步骤如图:
步骤1:在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量Na2SO3和水,搅拌溶解,缓慢通入SO2,至溶液pH 约为4,制得NaHSO3溶液.
步骤2:将装置A 中导气管换成橡皮塞.向烧瓶中加入稍过量的锌粉和一定量甲醛溶液,在80~90℃下,反应约3h,冷却至室温,抽滤;
步骤3:将滤液真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装置B 的烧杯中应加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冷凝管中冷却水从a(填“a”或“b”)口进水.
(2)A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
(3)写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SO3+HCHO+Zn+H2O=NaHSO2•HCHO+Zn(OH)2
(4)步骤3中在真空容器中蒸发浓缩的原因是防止温度过高使产物分解,也防止防止氧气将产物氧化;
(5)为了测定产品的纯度,准确称取2.0g样品,完全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取20.00mL所配溶液,加入过量碘完全反应后(已知I2不能氧化甲醛,杂质不反应),加入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0.466g.[M(NaHSO2•HCHO•2H2O)=154g/mol]
①如何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已经洗净,若有白色沉淀,则未洗净.
②则所制得的产品的纯度为7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工业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c(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d.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大于碳酸钠
(2)某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
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H3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 晶体的操作是过滤(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3)碳酸氢钠受热所得固体12.28g与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所得沉淀经洗涤、干燥质量为12.00g,则所得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6.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SO42-、Br-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Br2,流程如下:

(1)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CCl4,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SO42-
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2+.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pH最大范围是11.0≤pH<12.2.
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为盐酸.
开始沉淀时的pH沉淀完全时的pH
Mg2+9.611.0
Ca2+12.2c(OH-)=1.8mol•L-1
(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bd.

(4)工业上由熔融MgCl2制Mg,写出化学方程式MgCl2$\frac{\underline{\;电解\;}}{\;}$Mg+Cl2↑.
(5)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F.
A.用活性炭检验软、硬水        B.用食醋除铁锈
C.用小苏打片治疗胃酸过多      D.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E.乙烯可以作水果催熟剂        F.福尔马林可以作食品保鲜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乙酸环己酯具有香蕉及苹果气味,主要用于配制各种饮料、冰淇淋等,实验室制备乙酸环己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图1: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沸点/℃水中溶解性
乙酸601.051118.0
环己醇1000.982160.8微溶
乙酸环己酯1420.969173.5难溶
实验步骤:
将12.0g(0.2mol)乙酸、10.0g(0.1mol)环已醇和15mL 环已烷加入装有温度计、恒压滴液漏斗和球形冷凝管的四颈烧瓶中,在搅拌下,慢慢滴加15mL98% 浓硫酸,恒压滴液漏斗换成分水器装置,加热回流90min,将反应液依次加水、10%的NaHCO3溶液、水洗涤,然后加无水MgSO4,放置过夜,加热蒸馏,收集168~174℃的馏分,得到无色透明有香味的液体,得产品6.9g

(1)上述反应装置图2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冷凝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
(2)实验中控制乙酸的物质的量是环已醇的2 倍,其目的是提高环已醇的转化率.
(3)使用分水器(图3)的目的是将生成的水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4)用10%的NaHCO3溶液目的是洗去硫酸和醋酸;第二次水洗 的目的是洗去碳酸氢钠;加入无水MgSO4的目的是干燥.
(5)本次实验产率为48.6%.
(6)若在进行蒸馏操作时,采用图3装置,会使实验的产率偏高 (填“偏高”“偏低”“无影响”),其原因是产品中会收集到未反应的环己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_{170℃}^{H_{2}SO_{4}(浓)}$CH2═CH2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
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密度/g•cm-30.792.20.71
沸点/℃78.513234.6
熔点/℃-1309-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或“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氨水C.矿泉水D.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