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氯吡格雷是一种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通过如图方法合成:

已知:①;②中氯原子较难水解;③RCHO$→_{NH_{4}Cl}^{NaCN}$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邻氯甲苯,F中无氧官能团的名称是氨基和氯原子.
(2)D的结构简式为;C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平面.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4)已知:CO$→_{H+}^{ROH}$COROH$→_{H+}^{ROH}$COROR
则由乙醇、甲醇为有机原料制备化合物,需要经历的反应类型有②①③④③(填写编号).①加成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取代反应 ④氧化反应 ⑤还原反应,写出制备化合物的最后一步反应HOCH2CH2OH+HCHO$\stackrel{酸}{→}$
(5)E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下列条件的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一种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1:2:2:2,请写出其结构简式
①结构中含有苯环且存在与F相同的官能团;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其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两种产物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分析 (1)(2)(3)根据D的分子式及E的结构简式可知,D为,根据信息③可知C为,根据相互转化关系,A与氯气发生取代生成B,B水解得C,所以A为,B为
(4)由乙醇、甲醇为有机原料制备化合物,可以用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再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甲醇催化氧化生成HCHO,最后乙二醇与甲醛反应生成
(5)①结构中含有苯环且存在与F相同的官能团,即含有酯基、氨基、氯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其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两种产物也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应为甲酸某酯,且氯原子应连在酯基中醇的碳上,结合E的结构简式书写同分异构体,据此答题.

解答 解:(1)A为,A的名称是邻氯甲苯,根据F的结构简式可知,F中无氧官能团的名称是氨基和氯原子,
故答案为:邻氯甲苯;氨基和氯原子;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D为,C为,C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平面,
故答案为:;14;
(3)反应②为卤代烃在NaOH溶液中水解,生成2个羟基,脱水生成醛基,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由乙醇、甲醇为有机原料制备化合物,可以用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再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甲醇催化氧化生成HCHO,最后乙二醇与甲醛反应生成,所以需要经历的反应类型有消去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制备化合物的最后一步反应为HOCH2CH2OH+HCHO$\stackrel{酸}{→}$
故答案为:②①③④③;HOCH2CH2OH+HCHO$\stackrel{酸}{→}$
(5)根据E的结构简式,结合条件①结构中含有苯环且存在与F相同的官能团,即含有酯基、氨基、氯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其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两种产物也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应为甲酸某酯,且氯原子应连在酯基中醇的碳上,则符合条件的结构为苯环上连有两个基团为HCOOCHCl-、-NH2,有3种结构,其中一种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1:2:2:2,其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3;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与合成,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及知识迁移能力,为高考高频点,能根据流程图中结构简式变化方式判断反应类型,难点是(4)中的合成路线的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二氧化碳、BaSO4B.盐酸、蔗糖C.KNO3、乙醇D.NaOH、氯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4 、NaCl、CaCl2、K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放入试管里,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得到无色溶液.
②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硝酸,沉淀部分消失.
③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硝酸,沉淀不消失.
根据实验现象无法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存在的物质是(  )
A.CuSO4B.NaClC.CaCl2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请回答:
(1)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翡翠[NaAl(SiO32]的组成Na2O•Al2O3•4SiO2
(2)镁燃烧不能用CO2灭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3)在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42-═2H2O+BaSO4↓.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煅烧黄铁矿(FeS2)4FeS2+11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8SO2
②已知:氧化性Cl2>Br2>Fe3+,写出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2Br-+2Cl2═2Fe3++Br2+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已知CH3CH2OH+NaBr+H2SO4CH3CH2Br+NaHSO4+H2O,如图是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在烧瓶A中放一些新制的无水CuSO4粉末,并加入约20mL无水乙醇;锥形瓶B中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均盛浓硫酸;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器.当打开分液漏斗C的活塞后,由于浓硫酸缓缓流入B中,则D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过几分钟后,无水CuSO4变蓝,此时水浴加热,点燃F.
(1)B中逸出的主要气体是氯化氢(填名称);
(2)D瓶的作用是干燥HCl; 
(3)E管的作用是冷凝乙醇蒸气;
(4)F管口点燃的气体是CH3CH2Cl(填化学式);
(5)A瓶中无水CuSO4变蓝的原因是乙醇与HCl反应生成的水被无水硫酸铜吸收后生成了蓝色的胆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标准状况下,将体积为V L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倒扣在含有足量水的水槽中(如图所示),实验完毕后立即将烧瓶从水槽中取出,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cm-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最终会充满整个烧瓶
B.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frac{1}{22.4}$mol•L-1
C.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frac{17}{22400}$ρ
D.将氨气换为二氧化氮,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为$\frac{1}{22.4}$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铝基氧化铜作催化剂时,可利用天然气脱除二氧化硫,并回收单质硫(熔点为112.8℃,沸点为444.6℃).
(1)甲组同学设计装置A拟制取SO2和CH4

①装置A中导管X的作用是使硫酸顺利滴入烧瓶中.
②若用稀硫酸与Na2SO3制取SO2,反应需适当加热,其原因是SO2易溶于水,加热使H2SO3分解并减小SO2的溶解度以得到较多的SO2
③稀硫酸与Al4C3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甲烷的化学方程式为Al4C2+6H2SO4=2Al2(SO43+3CH4↑.
(2)乙组同学利用甲组同学制得的CH4和SO2并结合下列装置验证反应:CH4+2SO2$\frac{\underline{\;铝基氧化铜\;}}{450-500℃}$CO2+2H2O+2S生成的单质S和CO2
①装置B有三个作用,分别是干燥CH4、SO2,充分混合CH4、SO2和观察气泡以便调节CH4和SO2的流速比约为1:2.
②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B、D、C、G、F、E(每个装置只用一次).
③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以粉煤灰(主要成分为Al2O3和SiO2,还含有少量的FeO、Fe2O3等)为原料制备Al2O3的流程如下:
(1)“酸浸”时需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目的是提高浸取率和抑制Al3+水解(或为后续反应提供H+).
(2)“氧化”过程中,加入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3)“提纯”过程中,当加入NaOH溶液达到沉淀量最大时,溶液中c(SO42-):c(Na+)=1:2.
(4)已知Ksp=1×10-39.“提纯”过程中,当c(Fe3+)<10-6 mol•L-1时,溶液中c(OH-)>1×10-11mol•L-1
(5)“沉淀”过程中,通入过量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仪器或试剂都能用得上的是(  )
A.配制10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B.钠的焰色反应(铂丝、硫酸钠溶液、稀盐酸)
C.从碘水中提取碘(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D.除去自来水中的Cl-(铁架台、玻璃棒、漏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