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现象或事实能够用相同的原理解释的是(  )
A.NaOH、FeSO4在空气中放置变质B.氯水、AgI密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SO2使品红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D.常温下浓硝酸不能溶解Al和Au(金)

分析 A.NaOH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FeSO4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变质;
B.氯水中的HClO、AgI都见光易分解;
C.SO2使品红褪色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褪色;
D.常温下,铝片放入浓硝酸中,生成致密的氧化物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Au与浓硝酸不反应.

解答 解:A.NaOH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FeSO4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变质,变质原理不同,故A不选;
B.氯水中的HClO、AgI都见光易分解,所以都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原理相同,故B选;
C.SO2使品红褪色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褪色,所以褪色原理不同,故C不选;
D.常温下,铝片放入浓硝酸中,生成致密的氧化物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Au与浓硝酸不反应,原理不同,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把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亚硝酸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具有防腐和抗氧化作用.某同学对亚硝酸钠进行了相关探究.
(一)查阅资料
①亚硝酸钠(NaNO2)为无色、无味的结晶.
②HNO2是一种弱酸,酸性比醋酸略强,性质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I氧化成I2
③AgNO2是一种微溶于水、易溶于酸的浅黄色固体.
(二)问题讨论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Fe2+,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会致使机体组织缺氧,出现青紫而中毒,原因是血红蛋白中Fe2+被NO2-氧化为Fe3+,导致血红蛋白失去运氧功能.若发生中毒时,你认为下列物质有助于解毒的是D.
A.鸡蛋清       B.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C.小苏打     D.维生素C
(2)由于亚硝酸钠和食盐性状相似,曾多次发生过将NaNO2误当食盐食用的事件.要区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你需用的试剂是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三)实验测定
为了测定某样品中NaNO2的含量,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样品a g,加水溶解,配制成100mL溶液.②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02mol/L KMnO4标准溶液(酸性)进行滴定,滴定结束后消耗KMnO4溶液 V mL.
(3)上述实验①所需玻璃仪器除玻璃棒、胶头滴管之外还有烧杯、100 mL容量瓶.
(4)在进行滴定操作时,KMnO4溶液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填“酸式”、“碱式”).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锥形瓶中无色溶液变成粉红色,且30s内不褪色时达到滴定终点.
(5)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NO2-+2MnO4-+6H+=5NO3-+2Mn2++3H2O;测得该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frac{1.38V}{a}$%.
(6)若滴定管未用KMnO4标准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则测定结果偏大;若滴定过程中刚出现颜色变化就停止滴定,则测定结果偏小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表中所列的4个不同实验(气体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甲针筒内物质乙针筒内物质
110mL HCl10mL NH3
230mL NO210mL H2O(液)
320mL HBr10mL Cl2
410mL CCl410mL NH3
A.上述4个实验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实验2,甲针筒内最终的无色气体是NO
C.实验3,甲针筒内充满黄绿色气体
D.实验4,甲针筒内活塞将向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欲配制450mL 0.5mol/L K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最小的砝码为1g)、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等.
(2)计算.所需KOH固体的质量为14g.
(3)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KOH固体于烧杯中,若药品与砝码放反,则所称取的KOH固体的质量不变(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5)转移、洗涤.溶液转移后要洗涤烧杯2~3 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入至容量瓶中,其目的是保证溶质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6)定容、摇匀.定容的操作是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溜水至液体的凹液面和刻度线相切.
(7)某同学实际配制KOH溶液的浓度为0.48mol/L,原因可能是CD(填字母).
A.砝码已锈蚀,且铁锈不掉落       B.容最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
C.转移时有溶液溅出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各组物质中,每一种物质都能使氯水褪色的是(  )
A.AgNO3溶液、CCl4、BaCl2溶液B.Na2SO3溶液、FeCl3溶液、H2S溶液
C.SO2气体、KOH溶液、镁粉D.NaOH溶液、CO气体、石蕊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尿素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工业上尿素由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当氨碳比n(NH3)/n(CO2)=4,C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的逆反应速率v(CO2)与B点的正反应速率v(CO2)的大小关系为(  )
A.v(CO2)>v(CO2B.v(CO2)<v(CO2C.v(CO2)=v(CO2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实验室用10.6gNa2CO3配制500mL溶液,求:
(1)Na2CO3物质的量;
(2)溶液中Na2CO3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碳、氮及其化合物是同学们经常能接触到的重要物质,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1)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
(2)H2NCOONH4是工业合成尿素的中间产物,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A所示.用CO2和氨气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l)+CO2(g)=H2O(l)+H2NCONH2 (l)△H=-134.0kJ•mol-1

(3)合理利用CO2、CH4,抑制温室效应成为科学研究的新热点.一种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1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H<0).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分别如图B所示.250~300℃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250℃,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好,之后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急剧降低.250℃和400℃时乙酸的生成速率几乎相等,实际生产中应选择的温度为250℃.
(4)T℃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充入体积为2L的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CO?2CO2+N2.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C所示.
①平衡时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8mol,平衡将向右(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②图中a、b分别表示在一定温度下,使用相同质量、不同表面积的催化剂时,达到平衡过程中n(NO)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b(填“a”或“b”).
③15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NO)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CO的物质的量浓度(或增大压强)(任答一条即可).
(5)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氨氮物质(用NH3表示)和氯化物,可用电解原理将溶液中的氨氮物质完全氧化除去.该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电解产生氯气;第二步:利用氯气将氨氮物质氧化为N2
①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2NH3=N2+6HCl.
②若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物质的质量分数为0.034%,理论上用电解法净化It该污水,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3SiO2(s)+6C(s)+2N2(g)    $\stackrel{高温}{?}$   Si3N4(s)+6CO(g) 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CO的量),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N2
(2)若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体积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
逆向移动,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反应热△H<0(填“>”“<”“=”);
(3)图中t4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CO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t3-t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