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在反应: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7.5mol CuSO4可氧化磷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
A.1.5 molB.3 molC.5 molD.6 mol

分析 该反应中P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5价、-3价,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1价,假设有15molCuSO4参加反应,根据转移电子相等计算可氧化P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该反应中P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5价、-3价,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1价,假设有15molCuSO4参加反应,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得被氧化n(P)=$\frac{15mol×(2-1)}{5-0}$=3mol,则7.5mol CuSO4可氧化磷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明确该反应中P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结合转移电子守恒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X、Y、Z、M、N为短周期的第五种主族元素.其中X、Z同主族,Y、Z同周期,M与X、Y既不同主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三倍,Y的最高化合价与其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6.N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非金属元素.
(1)X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VIA族.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2OH-+H2O=SiO32-+2H2↑.
(3)Y与Z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证明该结论的实验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l2+S2-=2Cl-+S↓.
(4)请将X、Z、M、N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排序:Si>S>O>H(硅>硫>氧>氢)(用元素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不同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d区的元素是⑨(填编号);元素⑧的原子价电子排布式是3d104s1
(2)③和⑦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中心原子杂化方式sp3
(3)某元素的特征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该元素为周期表中的③(填编号);该元素与元素①形成的化合物X极易溶于水的原因是氨气和水都是极性分子,氨气和水分子间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
(4)②③形成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则其化学式为C3N4,其熔点比金刚石的高(填“高”或“低”).
(5)⑤的氧化物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含3.01×1023个氮原子的N2B.标准状况下11.2 L H2
C.1 mol Na2SO4中的Na+D.常温常压下32 g 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已知TiCl4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液体,熔点为-37℃,沸点为136℃,可知TiCl4为分子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某班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frac{\underline{\;\;△\;\;}}{\;}$Na2O2
②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b、c、d.
a.甲同学可能使用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用惰性电极电解200mL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①所示,电解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如图②所示,横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总体积(标准状况).
(1)b电极名称阳极电解过程中,a电极表面的现象是红色固体物质析出,电解一段时间后放出气体
(2)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2H++2e-=H2
(3)从P点到Q点时收集到的气体成分H2、O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2g•mol-1
(4)①如果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8g CuO后,使溶液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则电解后溶液的pH为1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②如果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2(OH)2CO3后,使溶液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不考虑CO2的溶解),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6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矿泉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聚乙烯塑料薄膜可用作食品包装袋
C.碳酸钡可用作医疗上的“钡餐”
D.氢氧化钠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科研小组用MnO2的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尾气进行吸收处理,如图所示:
(1)装置连接好后,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向C中加水至淹没长导管,微热圆底烧瓶,观察C中长导管是否有气泡冒出,冷却后是否形成一段水柱.
(2)盛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l-$\frac{\underline{\;加热\;}}{\;}$Mn2++Cl2↑+2H2O;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
(3)吸收Cl2时首先发生的反应时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SO42-和OH-.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2-
假设2:只存在ClO-
假设3: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
②吸收液中可能存在ClO-的原因是Cl2+2OH-=Cl-+ClO-+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表中补充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mol/L H2SO4溶液,1mol/L NaOH溶液、0.01mol/L KMnO4溶液、品红溶液、淀粉KI溶液.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mol/L H2SO4溶液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
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1-2滴0.01mol/LKMnO4溶液Ⅰ:若溶液紫红色褪去,则假设1成立;
Ⅱ:若溶液紫红色不褪去,则假设2或3成立,
步骤3:向B试管中滴加1-2滴淀粉KI溶液Ⅰ:若溶液变蓝色,则假设1成立;
Ⅱ:若溶液不变蓝色,结合步骤2中的II,假设3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