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锌为负极被还原 | |
B. | 电路中电子流动方向:锌→b→a→铜 | |
C. | 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铜片上产生2.24L气体 | |
D. | 往滤纸上滴加酚酞,b极附近颜色变红 |
分析 左图,锌、铜和稀硫酸构成的装置是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解质溶液由硫酸变成硫酸锌溶液;右图有外接电源属于电解池,a是阳极,b是阴极,a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b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促进水的电离,则b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呈碱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左图,锌、铜和稀硫酸构成的装置是原电池,锌作负极被还原,a连接原电池正极,所以是阳极,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a连接原电池正极,所以是阳极,左图,锌、铜和稀硫酸构成的装置是原电池,锌作负极被还原,电子是负极流向阴极,阳极流向正极,只能走导线,不走电解质溶液,故B错误;
C、铜片是正极,发生反应:2H++2e-=H2↑,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铜片上产,0.1mol,只有在标况下体积才是2.24L,故C错误;
D、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时,阴极b上生成氢气,则阴极b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难度不大,注意右图装置是电解池,连接的原电池易被忽略,为易错点.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①③ | D. | ①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肯定有SO42- | |
B. | 灼烧某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则证明原粉末中肯定有Na+,无K+ | |
C. | 向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若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溶液中肯定有Cl- | |
D. | 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溶液中肯定有NH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 |
B. |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
C. | 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 | |
D. | 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mol SO2就会放出5.6L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 | |
B. | 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 |
C. | 向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32-+CO2+H2O═2HCO3- | |
D. | 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OH-═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苹果酸分子中存在5种不同种类的氢原子 | |
B. | 1mol苹果酸可与3mol NaOH完全中和 | |
C. | 苹果酸与![]() | |
D. | 苹果酸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