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
A.NH4+B.CCl4C.SiH4D.PH3

分析 分子中孤电子对个数=$\frac{1}{2}$(中心原子价电子数-配原子个数×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数),阳离子中孤电子对个数=$\frac{1}{2}$(中心原子价电子数-电荷数-配原子个数×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数),阴离子中孤电子对个数=$\frac{1}{2}$(中心原子价电子数+电荷数-配原子个数×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数),以此解答.

解答 解:A.铵根离子中中心原子氮原子孤电子对个数=$\frac{1}{2}$(5-1-4×1)=0,没有孤对电子,故A不选;
B.CCl4中心原子碳原子孤电子对个数=$\frac{1}{2}$(4-4×1)=0,没有孤对电子,故B不选;
C.SiH4中中心原子硅原子孤电子对个数=$\frac{1}{2}$(4-4×1)=0,没有孤对电子,故C不选;
D.PH3中中中心原子磷原子孤电子对个数=$\frac{1}{2}$(5-3×1)=1,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合物中孤电子对个数的计算方法,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计算即可,注意其阴阳离子孤电子对个数的计算方法,为易错点,该考点常常与分子的空间构型、原子的杂化方式联合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新型锂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FePO4═LiFePO4.该电池所用的磷酸亚铁锂可按如下方法生产:将一定浓度的磷酸二氢铵、氯化锂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以铁棒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析出磷酸亚铁锂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在800℃左右、惰性气体氛围中灼烧即得晶态磷酸亚铁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电解制备磷酸亚铁锂的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H2PO4-+Li+-2e-═LiFePO4+2H+
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充电过程中Li+向阴极移动
C.充电时,LiFePO4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D.该锂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FePO4+Li++e-═LiFeP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
B.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6mol Br 2 的浓溴水反应
C.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
D.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5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CH+HCl→CH2=CHClB.CH2=CH2+Br2→CH2Br-CH2Br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表为六种短周期元素的部分性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元素代号XYZQRT
原子半径/10-10m0.770.660.701.170.991.10
主要化合价+4、-4-2+5、-3+4、-4+7、-1+5、-3
A.X与Y可以形成阴离子XY32-
B.元素R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C.Y2-的半径要小于R-
D.由X形成的化合物QX和XR4,其晶体类型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实验室有多件表面呈灰绿色的金属制品,经了解其来源并查阅相关资料(如下表),初步确认为铜制品.
紫铜青铜铜绿
主要成分纯铜铜锡合金Cu2(OH)2CO3
性质与用途紫红色,质软,导电性能良好;主要用作电线电缆.多呈灰绿色,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可铸造成各种器具.不溶于水的灰绿色粉末,溶于酸,加热易分解;可作颜料、杀虫剂.
针对铜制品表面的灰绿色物质究竟是什么,同学们提出了多种猜想并展开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1)小吴同学认为可能是纯铜制品表面涂上了灰绿色的油漆;
小周同学认为可能是青铜(铜锡合金),因为常见的青铜是灰绿色的;
小黄同学认为是纯铜制品,只是表面长出了铜绿[Cu2(OH)2CO3];
除上述猜想外,其他合理的猜想是青铜表面长出了铜绿(只写一个).
【实验验证】三位同学为了验证各自上述的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
(2)小吴刮下部分灰绿色物质放入燃烧匙中进行灼烧,发现该物质不能燃烧,证明灰绿色物质不是油漆.其判断依据是油漆是有机物,可燃.
(3)小周刮下足量的灰绿色物质投入盐酸溶液中,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实验表明该气体不能燃烧.将表面刮净后的铜制品也投入盐酸中,并无气体产生.由此证明该铜制品不是青铜,理由是青铜中含有金属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4)根据上述实验,小黄认为灰绿色物质可能是铜绿[Cu2(OH)2CO3].于是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证明小黄的猜测是正确的,因为在A中观察到灰绿色物质变黑,B中观察到了白色固体变蓝色的现象,C中观察到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B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
如果将实验装置中的B和C进行调换,将无法得出灰绿色物质是铜绿的结论,原因是无法确定分解产物中是否有水.
【实验拓展】
(5)小黄同学还从网上找到了利用氨水擦拭去除铜绿的方法,其原理是氨水与碱式碳酸铜反应生成铜氨络离子[Cu(NH342+],其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Cu2(OH)2CO3+8NH3•H2O=2Cu(NH342++2OH-+CO32-+8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C.羟基的电子式:D.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相同条件下,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B.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反应就不再进行
C.加入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改变了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X的转化率是30%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3X+Y?2Z
(3)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05mol•(L•min)-1
(4)当反应进行到第2min,该反应达到平衡.
(5)以下操作能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多选)ac
a.向该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z气体
b.向该容器中充去一定量的He气
c.升高反应的温度
d.降低反应的温度
e.分离出生成的z气体
(6)以下现象能确定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的是(多选)bce
a.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3:1:2
b.n(Z)的量不再改变
c.气体的总物质的不变
d.气体的密度不变
e.生成3mol X的同是生成了2mol的Z.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