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空2分 共16分)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提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简称VSEPR模型),用于预测简单分子立体结构。其要点可以概括为:
Ⅰ、用AXnEm表示只含一个中心原子的分子组成,A为中心原子,X为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原子,E为中心原子最外层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对(称为孤对电子),(n+m)称为价层电子对数。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总是互相排斥,均匀的分布在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
Ⅱ、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指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布,不包括中心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Ⅲ、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之间的斥力主要顺序为: i、孤对电子之间的斥力>孤对电子对与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斥力; ii、双键与双键之间的斥力>双键与单键之间的斥力>单键与单键之间的斥力; iii、X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弱,A-X形成的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斥力越强; iv、其他。
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要点I可以画出AXnEm的VSEPR理想模型,请填写下表:
n+m |
2 |
|
VSEPR理想模型 |
|
正四面体 |
价层电子对之间的理想键角 |
|
109°28′ |
(2)请用VSEPR模型解释CO2为直线型分子的原因 。
(3) H2O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请你预测水分子中∠H-O-H的大小范围为 ,原因是 。
(4) SO2Cl2和SO2F2都属AX4E0型分子,S=O之间以双键结合,S-Cl、S-F之间以单键结合。请你预测 SO2Cl2和SO2F2分子的立体构型: 。
(每空1分,共16分)
(1)
|
4 |
直线形 |
|
180° |
|
(2) CO2属AX2E0,n+m=2,故为直线形
(3) V形 ∠H-O-H<109°28′ 水分子属AX2E2,n+m=4,VSEPR理想模型为正四面体,价层电子对之间的夹角均为109°28′。根据Ⅲ-i,应有∠H-O-H<109°28′
(4) 四面体
【解析】(1)如果价层电子对数为2,则n只能是2,m只能是0,所以是直线型结构,其键角是180°。如果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键角是109°28′,则价层电子对数一定是4。
(2)CO2分子中中心原子含有的孤对电子对数是(4-2×2)÷2=0,即不含有孤对电子,CO2属AX2E0,n+m=2,所以CO2分子是直线型结构。
(3)H2O分子中中心原子含有的孤对电子对数是(6-1×2)÷2=2,即水分子是V形结构。由于水分子属AX2E2,n+m=4,VSEPR理想模型为正四面体,价层电子对之间的夹角均为109°28′。根据Ⅲ-i可知,应有∠H-O-H<109°28′。
(4)由于SO2Cl2和SO2F2都属AX4E0型分子,所以n+m=4。又因为双键与双键之间的斥力>双键与单键之间的斥力>单键与单键之间的斥力;所以二者都是四面体形结构,而不是正四面体结构。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每空2分,共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
CH3CH===CH2+CO+H2CH3CH2CH2CHOCH3CH2CH2CH2OH:
CO的制备原理:HCOOHCO↑+H2O,并设计出原料气的制备装置(如图)。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室现有锌粒、稀硝酸、稀盐酸、浓硫酸、2-丙醇,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备丙烯。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以上装置制备H2,在虚线框内画出收集干燥H2的装置图。
(3)制丙烯时,还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饱和Na2SO3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石灰水 ④无水CuSO4 ⑤品红溶液
(4)合成正丁醛的反应为正向放热的可逆反应,为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你认为应该采用的适宜反应条件是________。
a.低温、高压、催化剂 b.适当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c.常温、常压、催化剂 d.适当的温度、常压、催化剂
(5)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1-丁醇粗品,为纯化1-丁醇,该小组查阅文献得知:①R—CHO+NaHSO3(饱和)→RCH(OH)SO3Na↓ ;②沸点:乙醚34℃,1-丁醇118℃,并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
试剂1为________,操作1为________,操作2为________,操作3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云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每空2分,共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
CH3CH===CH2+CO+H2CH3CH2CH2CHOCH3CH2CH2CH2OH:
CO的制备原理:HCOOHCO↑+H2O,并设计出原料气的制备装置(如图)。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室现有锌粒、稀硝酸、稀盐酸、浓硫酸、2-丙醇,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备丙烯。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以上装置制备H2,在虚线框内画出收集干燥H2的装置图。
(3)制丙烯时,还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饱和Na2SO3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石灰水 ④无水CuSO4 ⑤品红溶液
(4)合成正丁醛的反应为正向放热的可逆反应,为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你认为应该采用的适宜反应条件是________。
a.低温、高压、催化剂 b.适当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c.常温、常压、催化剂 d.适当的温度、常压、催化剂
(5)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1-丁醇粗品,为纯化1-丁醇,该小组查阅文献得知:①R—CHO+NaHSO3(饱和)→RCH(OH)SO3Na↓ ;②沸点:乙醚34℃,1-丁醇118℃,并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
试剂1为________,操作1为________,操作2为________,操作3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三模拟(5月)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每空2分,共16分)有X、Y、Z三种单质和甲、乙、丙三种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下图及叙述所示的关系:
(1).X、Y、Z都是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元素有两种常见单质,二者质量相等时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 :2;Z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则:
①写出化合物甲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Z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Y、Z都是非金属单质,X是原子晶体,Y、Z都是分子晶体,X、Y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乙的水溶液是工业三酸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试剂。则:
①写出X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Z与甲的反应的一种重要工业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①所得溶液中加入乙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X、Z是常见金属,Z与甲的反应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进行,甲是一种具有磁性的化合物,乙在工业上常用于制取Z单质。则:
①写出乙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将①所得溶液与小苏打溶液的混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将等物质的量的X和Z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当两种金属完全溶解后,得到气体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0年贵州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实验题
(每空2分,共14分)
(一)用碳酸钠粉末配制0.2000 mol·L-1Na2CO3溶液0.5L
(1)需选用的玻璃仪器或用品 (填字母编号)
B、0.5L 平底烧瓶 C、0.5L 容量瓶 D、0.5L圆底烧瓶 E、烧杯 F、试管 G、胶头滴管 H、量筒 I、托盘天平 J、药匙 M、滤纸 N、玻璃棒
(2)应称取 g 碳酸钠粉末来溶于水
(二)用0.2000 mol·L-1Na2CO3溶液标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1)把0.2000 mol·L-1Na2CO3溶液装入 (酸式,碱式)滴定管中。从此滴定管中放出20. 00mL0.2000 mol·L-1Na2CO3溶液入锥形瓶中,滴2至3滴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来滴定0.2000 mol·L-1Na2CO3溶液,根据 判断滴定终点达到。
(2)终点达到时,用去盐酸16.00mL(三次的平均值),则盐酸c(HCl)=
(三)中和热的测定
用(二)实验中标定好浓度的盐酸50.0mL与0.55mol·L-1NaOH 50.0mL反应做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每次用量均一样,三次实验测得温度升高的平均值为3.41℃,则实验测得中和热△H= (混合后溶液的比热容C = 4.18J·℃-1·g-1),实验测得中和热比理论 (偏高,相等,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