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 |
B. | 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途径是化学反应 | |
C. | 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不仅存在范德华力还存在氢键 | |
D. | 微粒半径K+<Cl?<S2? |
分析 A.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溶液和稀的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B.化学能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D.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
解答 解:A.1mol硫酸含2mol氢离子和足量强碱反应生成2mol水,因此放出的热量不是中和热,故A错误;
B.化学能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故B正确;
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故C正确;
D.由于原子序数S<Cl<K,故微粒半径:K+<Cl?<S2?,故D正确,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氢键和微粒半径的比较,为高考常见题型,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化学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K+、AlO2-和SiO32-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 | |
B. | HCO3-和SO42-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 | |
C. | 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 | |
D. | 溶液中一定存在大量C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1 mol Na2O2中所含的阴离子数为0.2NA | |
B. | 常温常压下,5.6 g N2和C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 NA | |
C. |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1 NA | |
D. | Cu和足量的浓硫酸反应产生4.48 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4 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放热反应不一定不需要加热,但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 | |
B. |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 |
C. | 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说明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总能量比生成物水的总能量低 | |
D. | C与CO2反应是吸热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反应进行到5 s时,v(A)=v(B)=v(C)=v(D) | |
B. | 反应进行到5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mol/(L•s) | |
C. | 反应进行到1 s时,v(A)=v(B) | |
D.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A+2D?3B+4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沉淀物 | Fe(OH)3 | Fe(OH)2 | Al(OH)3 |
开始沉淀 | 2.3 | 7.5 | 3.4 |
完全沉淀 | 3.2 | 9.7 | 4.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 B. | 某R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 ||
C. | p-p π键电子云模型:![]() | D. | 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