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Br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H3CCH3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Ba2++2OH-+2H++SO===BaSO4↓+2H2O
B.酸性介质中KMnO4氧化H2O2:
2MnO+5H2O2+6H+===2Mn2++5O2↑+8H2O
C.等物质的量的MgCl2、Ba(OH)2和HCl溶液混合:Mg2++2OH-===Mg(OH)2↓
D.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正极反应:PbSO4+2H2O-2e-===PbO2+4H++S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且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 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11,则溶液中=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a mol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a mol≤ne≤a mol
D.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a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原理为
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一种工业合成氨的简式流程图如下:
(1)天然气中的H2S杂质常用氨水吸收,产物为NH4HS。一定条件下向NH4HS溶液中通入空气,得到单质硫并使吸收液再生,写出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制氢气的原理如下:
①CH4(g)+H2O(g)CO(g)+3H2(g)
ΔH=+206.4 kJ·mol-1
②CO(g)+H2O(g)CO2(g)+H2(g)
ΔH=-41.2 kJ·mol-1
对于反应①,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的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增大水蒸气浓度 c.加入催化剂 d.降低压强
利用反应②,将CO进一步转化,可提高H2的产量。若1 mol CO和H2的混合气体(CO的体积分数为20%)与H2O反应,得到1.18 mol CO、CO2和H2的混合气体,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3)图(a)表示500 ℃、60.0 MPa条件下,原料气投料比与平衡时NH3体积分数的关系。根据图中a点数据计算N2的平衡体积分数:____________。
(4)依据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在图(b)坐标系中,画出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内,从通入原料气开始,随温度不断升高,NH3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a) (b)
(5)上述流程图中,使合成氨放出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的主要步骤是(填序号)________。简述本流程中提高合成氨原料总转化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于反应Cr2O+3SO+aH+===2Cr3++3Y+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是SO
B.a=8
C.Cr2O被氧化成Cr3+
D.生成1 mol Cr3+时,转移的电子数是3×6.02×1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硫酸酸化的CrO3遇酒精后,其颜色会从红色变为蓝绿色,用这个现象可以测得汽车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反应的方程式为:2CrO3+3CH3CH2OH+3H2SO4===Cr2(SO4)3+3CH3CHO+6H2O 此反应的氧化剂是( )
A.H2SO4 B.CrO3
C.Cr2(SO4)3 D.CH3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若两种不同核素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则二者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
C.若两种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相同
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