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获得热量:
途径Ⅰ:直接燃烧:C(s)+O2(g)$\frac{\underline{\;点燃\;}}{\;}$CO2(g) (放热Q1kJ)
途径Ⅱ:先制成水煤气,再燃烧水煤气:
C(s)+H2O(g)═CO(g)+H2(g)  (吸热Q2kJ)
2CO(g)+O2(g)$\frac{\underline{\;点燃\;}}{\;}$2CO2(g)
2H2(g)+O2(g)$\frac{\underline{\;点燃\;}}{\;}$2H2O(g)(共放热Q3kJ)
(1)判断途径Ⅰ放出的总热量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途径Ⅱ放出的总热量.
(2)在制水煤气的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因此在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其反应的条件为高温.
(3)简述煤通过途径Ⅱ作为燃料的意义:燃料燃烧充分,利用率高,放热多,污染小等.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热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通过观察可知途径Ⅰ和途径Ⅱ是等效的,所以途径Ⅰ放出的热量等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
(2)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吸热的;
(3)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根据气体燃料具有的优点分析.

解答 解:(1)根据盖斯定律,煤作为燃料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两步完成,反应物和产物的焓值是一定的,所以两途径的焓变值一样,放出的热量一样,
故答案为:等于;
(2)制水煤气 C(s)+H2O(g)=CO(g)+H2(g)△H2>0,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反应条件是高温,
故答案为:小于;吸收;高温;
(3)煤通过途径Ⅱ作为燃料的意义是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可以大大减少SO2和烟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输送,
故答案为:燃料燃烧充分,利用率高,放热多,污染小等.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理解盖斯定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意义重大.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高炉炼铁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FeO(s)+CO(g)═Fe(s)+CO2(g)△H1
Fe2O3(s)+$\frac{1}{3}$CO(g)═$\frac{2}{3}$Fe3O4(s)+$\frac{1}{3}$CO2(g)△H2
Fe3O4(s)+4CO(g)═3Fe(s)+4CO2(g)△H3
Fe2O3(s)+3CO(g)═2Fe(s)+3CO2(g)△H4
则△H4的表达式为△H2+$\frac{2}{3}$△H3(用含△H1、△H2、△H3的代数式表示).
(2)上述反应在高炉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250℃600℃1000℃2000℃
主要成分Fe2O3Fe3O4FeOFe
1600℃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FeO和Fe,该温度下若测得固体混合物中.
m(Fe):m(O)=35:2,则FeO被CO还原为Fe的百分率为80%(设其它固体杂质中不含Fe、O元素).
(3)铁等金属可用作CO与氢气反应的催化剂.已知某种催化剂可用来催化反应CO(g)+3H2(g)?CH4(g)+H2O(g)△H<0.在T℃,106Pa时将l mol CO和3mol H2加入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实验测得CO的体积分数x(CO)如表:
t/min01020304050
x(CO)0.250.230.2140.2020.1930.193
①能判断CO(g)+3H2(g)?CH4(g)+H2O(g)达到平衡的是bd(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v(CO)=3v(H2)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②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37.1%;
③图表示该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图中温度T1、T2、T3由高到低的顺序是T3>T2>T1,理由是正反应放热,在相同压强下,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已知:Fe(s)+$\frac{1}{2}$O2(g)=FeO(s),△H=-272.0KJ•mol-1
2Al(s)+$\frac{3}{2}$O2(g)=Al2O3(s),△H=-1675.7KJ•mol-1
Al和FeO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Al(s)+3FeO(s)═Al2O3(s)+3Fe(s)△H=-859.7 kJ•mol-1
(2)某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分别为A、B,如图所示.
①据图判断该反应是吸 (填“吸”或“放”)热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其中B历程表明此反应采用的条件为D (选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使用催化剂
(3)1000℃时,硫酸钠与氢气发生下列反应:Na2SO4(s)+4H2(g),Na2S(s)+4H2O(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4}({H}_{2}O)}{{c}^{4}({H}_{2})}$.
(4)常温下,如果取0.1mol•L-1HA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测得混合液的pH=8.
①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与0.1mol•L-1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之比为107:1;
②已知NH4A溶液为中性,又知将HA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42CO3溶液的pH>7(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氢氧化钠熔化,微粒间克服的作用力是离子键;干冰升华,微粒间克服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硅熔化,微粒间克服的作用力是共价键.三种晶体熔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干冰<氢氧化钠<晶体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德国人发明了合成氨反应,其原理为:N2(g)+3H2(g)?2NH3(g);已知298K时,△H=-92.4kJ•mol-1,在500℃,20Mpa时,将氮气和氢气通入到体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种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1)10分钟内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H3)=0.005mol/(Lmin)
(2)在10-20分钟内氨气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B(填空题)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NH3物质的量
(3)N2(g)+3H2(g)?2NH3(g);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C(填字母)
A.3v(H2)=2v(NH3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D N2、H2、NH3的分子数比为1:3:2
E.单位时间生成nmolN2,同时生成3nmolH2
F amol 氮氮三键断裂的同时,有6amol氮氢键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果1个12C原子的实际质量为ng,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阿伏加的罗常数用NA表示,则1个R原子的实际质量为:$\frac{nM}{12}$g或$\frac{M}{{N}_{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的反应研究NH3的性质与分子组成,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仪器b中的试剂不能为下列中的C(填字母)
A.氧化钙     B.碱石灰     C.石灰石     D.熟石灰
(2)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氨气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收集到无色无味的气体,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NH3$\frac{\underline{\;\;△\;\;}}{\;}$3Cu+3H2O+N2
(4)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frac{9n}{11.2m}$(用含m、n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常温下,在20.0mL 0.20mol/LCH3COONa溶液中滴加0.20mol/L的稀盐酸.溶液的PH值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a>7.0的理由是CH3COO-+H2O?CH3COOH+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如图,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V1mL时,溶液的pH值刚好为7.0.此时溶液中c(Cl-)=c(CH3COOH)(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乙醇、乙酸均能与 Na 反应放出 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B.乙烯和苯都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说明二者均含有碳碳双键
C.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但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D.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能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