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 mol P4时,就有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 2S2O32-+I2===S4O62-+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 mol·L-1 I2溶液V1 mL,充分反应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 mol·L-1 Na2S2O3溶液V2 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2IO3-+5SO32-+2H+===I2+5SO42-+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01mol·L-1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 0.01mol·L-1Na2SO3溶液的体积/mL | H2O的体积/mL | 实验温度/℃ | 溶液出现蓝色时所需时间/s | |
实验1 | 5 | V1 | 35 | 25 | |
实验2 | 5 | 5 | 40 | 25 | |
实验3 | 5 | 5 | V2 | 0 |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V2=___________mL
II、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CeCl3可用加热CeCl3·6H2O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3++□H2O2+□H2O === □Ce(OH)4↓+□_______
【解析】(1)P属于第15号元素,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每生成1 mol P4时,P由+5价变成0价,电子转移为5×4=20或C化合价由0价变成为+2价,电子转移为2×10=20;
(3)n(Na2S2O3)=bV1/1000 mol;与其反应的I2为bV1/2000 mol,与维生素C反应的I2为 mol,即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mol(或其它合理答案);
(4)由实验2可以看出混合液的总体积为50mL,V1为10mL,V2为40mL,实验1和实验2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关系;实验2和实验3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5)题目中给出:“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可知NH4Cl的作用是肯定是抑制水解的,CeCl3水解会生成HCl,可以完整答出:NH4Cl的作用是分解出HCl气体,抑制CeCl3水解。
(6)根据题意:“强酸性”或观察方程式可知缺项是H+,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或观察法就可以配平方程式。2Ce3++H2O2+6H2O=== 2Ce(OH)4↓+6H+
此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电子转移计算,滴定中的简单计算,水解知识,实验探究变量的控制等,上述皆高中化学中的主干知识。题设中的情景都是陌生的,其中还涉及到稀土知识,其中第(4)小问是该题亮点,设问巧妙,有点类似于2010全国新课标一题,但题目设计更清晰,不拖泥带水。第6小问的缺项配平有点超过要求,但题中给出提示,降低了难度。
这题拼凑痕迹比较明显,每小问前后联系不强,或者说没有联系。
【答案】(1);
(2)20;
(3);
(4)探究该反应的速率与温度、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关系(或其他合理答案);
(5)分解出HCl气体,抑制CeCl3的水解(或其他合理答案);
(6)2Ce3++H2O2+6H2O=== 2Ce(OH)4↓+6H+。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两人用同一瓶标准盐酸滴定同一瓶NaOH溶液,甲将锥形瓶用NaOH待测液润洗后,使用水洗过的碱式滴定管取碱液于锥形瓶中,乙则用甲用过的碱式滴定管另取碱液于刚用水洗过且存有蒸馏水珠的锥形瓶中,其他操作及读数全部正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操作正确
B.乙操作有误
C.甲测定数值一定比乙小
D.乙实际测得值较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X、Y、Z三种元素,已知有如下情况:
①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② 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
③ 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④ 两分子X的单质可与一分子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分子X2Y,X2Y常温下为液体。
⑤ 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作用。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XZ和X2Y的化学式:XZ X2Y
(2)Z的单质溶于X2Y后,溶液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3)写出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Z的单质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填“能”或“否”),若能,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若不能反应,则此空不必填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C )(12津)
A.NaHSO4水溶液显中性
B.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
C.NO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和FeCl2和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X | Y | Z |
A | Na | NaOH | NaHCO3 |
B | Cu | CuSO4 | Cu(OH)2 |
C | C | CO | CO2 |
D | Si | SiO2 | H2Si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 )过程如下:
(1)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 的方法是_____。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 ,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 f装置D的作用是_____,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3)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_____,充分反应后,经_______操作得到溶液Y,再经浓缩,结晶等步骤得到绿矾。
(4)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______。若溶液Z的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联氨(N2H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2H4与N2O4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1)已知:2NO2(g)====N2O4(g) ΔH=-57.20 kJ·mol-1。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 N2O4(g)达到平衡。
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减小NO2的浓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NO2的浓度
D.升高温度
(2)25 ℃时,1.00 g N2H4(l)与足量N2O4(l)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19.14 kJ的热量。则反应2N2H4(l)+N2O4(l)====3N2(g)+4H2O(l)的ΔH=____________________kJ·mol-1。
(3)17 ℃、1.01×105 Pa,密闭容器中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NO2)=0.030 0 mol·L-1、c(N2O4)=0.012 0 mol·L-1。计算反应2NO2(g) N2O4(g)的平衡常数K。
(4)现用一定量的Cu与足量的浓HNO3反应,制得1.00 L已达到平衡的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17 ℃、1.01×105 Pa),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
(4)将5mL0.10mol·L-1的E溶液与10mL0.10mol·L-1的NaOH溶液混合。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
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pH (填 “增大”、“不变”或“减小”),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