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pH=12的溶液中:K+、Na+、AlO2-、CO32-
B.在0.1mol•L-1的NaHCO3 溶液中:K+、Al3+、I-、Cl-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2-
D.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

分析 A.pH=12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
B.铝离子与碳酸氢钠发生双水解反应;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亚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氧化亚铁离子;
D.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解答 解:A.该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K+、Na+、AlO2-、CO3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
B.Al3+与Na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Fe2+与氢氧根离子反应,Fe2+、N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Al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0 mol•L-1 H2SO4溶液
C.实验室用图①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②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校课外小组为测定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已知Ba(HCO32可溶于水]
方案Ⅰ.甲组同学用沉淀分析法,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1)实验时,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漏斗.
(2)洗涤沉淀B的操作是用玻璃棒引流,注入蒸馏水,直至刚好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干后,重复操作2-3次.
(3)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m g,沉淀B质量为n g,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frac{106n}{197m}$×100%.
方案Ⅱ:乙组同学的主要实验流程图如下: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4)该实验中装置B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分液漏斗中如果用盐酸代替硫酸测量结果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5)在C中装碱石灰来吸收净化后的气体.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以确保前一个干燥管中质量增加量的准确性.
(6)有的同学认为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反应前后都通入N2,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将B、C装置中残留CO2全部驱入D装置的碱石灰中,减小实验误差.
方案III:气体分析法
(7)把一定量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用如图装置测量产生CO2气体的体积,B溶液最好采用b(以下选项中选择)使测量误差较小.

a.饱和碳酸钠溶液      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硫酸铜溶液
(8)但选用该溶液后实验结果仍然不够准确,其原因可能是部分水残留在BC之间玻璃导管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欲除去CuSO4•5H2O中的沙子,必要的实验操作为(  )
A.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B.加热 溶解 过滤
C.溶解 过滤 蒸馏D.溶解 过滤 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下列措施中能使c (CH3OH)增大的是cd.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2)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frac{3}{2}$O2(g)═CO2(g)+2H2O(l)△H=-725.8kJ•mol-1
(3)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上下抽动;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的原因是金属的导热性很好,会导致热量的散失;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kJ/mol)$\frac{1}{2}$H2SO4(aq)+NaOH(aq)=$\frac{1}{2}$Na2SO4(aq)+H2O(l)△H=-57.3kJ/mol.
(4)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①N2(g)+2O2(g)=N2O4 (1)△H1=-19.5kJ•mol-1
②N2H4 (1)+O2(g)=N2(g)+2H2O(g)△H2=-534.2kJ•mol-1
写出肼和N2O4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2H4(1)+N2O4(1)═3N2(g)+4H2O(g)△H=-1048.9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Z的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的各个领域.
WX
YZ
(1)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ⅣA族.
(2)r(Yn+)<r(Xm-).(填“>”“﹦”“<”)
(3)下列选项中,能证明元素非金属性X强于W的是CD.
A.原子序数:X>W                B.最低化合价:X>W
C.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W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X>W
(4)元素周期表中与Z同周期的某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其中化合物D是一种白色沉淀,则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NaOH+2H2O=2NaAlO2+3H2↑;B与C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 AlO2-+6H2O=4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环境问题已经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项重要客题.研究表明,CO2经催化加氢可合成低碳醇.
CO2(g)+3H2(g)?CH3OH(g)+H20(g)△H       
几种化学键的键能知表所示
化学键C=OH-HC-CC-HO-HC-O
键能/kJ、mol-1803436332409463326
(1)通过计算得出△H=-28kJ/mol.
(2)在1.0L恒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O2和2.75molH2发生该反应,实验测得不同温度压强下,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当压强为P2,温度为512K时,向该容器中投入1molCO2、0.5molH2、2molCH2OH、0.6molH2O,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3)以CH3OH、空气(O2含量20%)、KOH溶液为原料,以石墨为电极可直接构成燃料电池,则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用该电池电解500mL1mol/LCuSO4溶液,当燃料电池消耗标况下56L空气时,计算理论上两极电解产生气体的总物质的量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近年来倍受人们的青睐,被称为“绿色氧化剂”.
(1)你认为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主要原因是还原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
(2)将双氧水加入用盐酸酸化的FeCl2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反应中H2O2作氧化剂.
(3)双氧水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2MnO4-+5H2O2+6H+═2Mn2++8H2O+5O2↑.反应中H2O2作还原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已知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 y≠0 ).请回答:
(1)当x-y=10时,该微粒为原子(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当y=8时,微粒可能为(不少于5种)Ar、K+、Ca2+、S2-、Cl-
(3)写出x+y=12与x+y=16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