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甲、乙、丙为短周期元素的单质,通常状况下,甲、乙为固态,丙为气态.A、B、C、D、E、F、G、H 均为化合物.B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A 大16.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生成的水已略去):

(1)请写出 D 的电子式
(2)上述物质中,能跟水反应,且在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填化学式)Na2O2
(3)F 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SO2+O2$?_{△}^{催化剂}$2SO3

分析 甲、乙、丙为短周期元素的单质,通常状况下,甲、乙为固态,丙为气态,B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A 大16,甲在丙中点燃生成B,B和水反应生成单质丙和C,能和水反应生成单质的短周期元素化合物只有Na2O2,所以丙是O2,C是氢氧化钠,B是Na2O2,化合物A和氧气反应生成Na2O2,则A是Na2O,钠和氧气反应生成Na2O,则甲是钠,固体单质乙能与氧气发生两步氧化得G,且G能与水反应生成H,则可推知乙为S,F为SO2,G为SO3,H为H2SO4,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E为Na2SO4,甲、乙反应生成D为Na2S,据此答题.

解答 解:甲、乙、丙为短周期元素的单质,通常状况下,甲、乙为固态,丙为气态,B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A 大16,甲在丙中点燃生成B,B和水反应生成单质丙和C,能和水反应生成单质的短周期元素化合物只有Na2O2,所以丙是O2,C是氢氧化钠,B是Na2O2,化合物A和氧气反应生成Na2O2,则A是Na2O,钠和氧气反应生成Na2O,则甲是钠,固体单质乙能与氧气发生两步氧化得G,且G能与水反应生成H,则可推知乙为S,F为SO2,G为SO3,H为H2SO4,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E为Na2SO4,甲、乙反应生成D为Na2S,
(1)D为Na2S,D 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上述物质中,能跟水反应,且在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Na2O2
故答案为:Na2O2
(3)F 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_{△}^{催化剂}$2SO3
故答案为:2SO2+O2$?_{△}^{催化剂}$2SO3

点评 本题以元素化合物的推断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此题的突破口之一为“B+H2O→丙+C”,联想我们学过的反应中,化合物与水反应能生成单质的只有Na2O2,从而推断出其它物质,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化学小组欲以CO2主要为原料,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并对CO2与NaOH的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资料获悉】
“侯氏制碱法”原理:NH3+CO2+H2O+NaCl=NaHCO3↓+NH4Cl然后再将NaHCO3制成Na2CO3
【实验设计】

【实验探究】
(1)装置乙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l.
(2)由装置丙中产生的NaHCO3制取Na2CO3时,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过滤、洗涤、灼烧.NaHCO3转化为Na2CO3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3)若在(2)中灼烧的时间较短,NaHCO3将分解不完全,取加热了t1min的NaHCO3样品29.6g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曲线c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HCO3-(填离子符号);该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4)若将装置甲产生的纯净的CO21.12L(标准状况下)通入100mL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小心蒸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W,其质量为5.08g,则W的成分为Na2CO3和NaHCO3(填化学式),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9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氯化钠B.C.氢氧化钠溶液D.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H2O2 使某些颜料褪色D.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确定某无色溶液中含某离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加 Ag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 Cl- 存在
B.加 BaCl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 SO42- 存在
C.加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大量CO32-存在
D.通入 Cl2 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 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铝热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铝热剂是混合物
C.可以利用该反应焊接铁轨D.该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海洋植物如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需经过如下五个主要步骤:
①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煮沸2-3min;
②取3g左右的干海带,剪碎后用酒精润湿,放入坩埚中,灼烧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停止加热,冷却;
③向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分液,得到含碘的有机溶液;
④向含碘离子的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硫酸,再加入1mL 3%H2O2溶液;
⑤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②①⑤④③(填序号).
(2)步骤③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
(3)步骤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I-+H2O2+2H+=I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东汉时,《神龙本草经》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石胆”或叫“胆矾”,成分是五水硫酸铜(CuSO4•5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记载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CuSO4溶液呈中性
C.记载中L含了湿法炼铜的原理D.每生成1mol铜转移2mol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以下反应:A(g)+2B(g)?3C(g)+D(s),加入1mol A和3mol B且达到平衡后,生成了a mol C.
(1)下列选项中,能表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D.
A.2V(C)=3V(B)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D.物质D的质量不随时间改变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frac{{a}^{3}}{(1-\frac{1}{3}a).(3-\frac{2}{3}a)^{2}}$(用含字母*a的代数式表示,不化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