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如图所示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一段时间后,向插入铁钉的玻璃筒内滴入KSCN溶液呈无色,再滴入氯水即可观察到铁钉附近的溶液变红色,表明铁被氧化;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该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2)装置2中的石墨是正极(填“正”或“负”),该装置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
(3)装置3中甲烧杯盛放100mL 0.2mol•L-1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100mL 0.5mol•L-1的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
①电源的M端为正极,甲烧杯中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
②乙烧杯中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2H2O$\frac{\underline{\;电解\;}}{\;}$2Cu+O2↑+4H+
③停止电解,取出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0.64g,则甲烧杯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mL.

分析 (1)铁发生吸氧腐蚀,铁被氧化生成Fe2+,Fe2+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OH-
(2)形成原电池,总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
(3)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说明石墨极生成4OH-,应为电解池的阴极,则M为正极,N为负极,乙烧杯为电解硫酸的反应,阳极生成氧气,阴极析出铜,结合电极方程式解答该题.

解答 解:(1)铁发生吸氧腐蚀,铁被氧化生成Fe2+,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OH-,电极方程式为O2+4e-+2H2O-═4OH-
故答案为:氧化;O2+4e-+2H2O-═4OH-
(2)铜可被Fe3+氧化,发生Cu+2Fe3+=Cu2++2Fe2+,形成原电池反应时,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石墨为正极,故答案为:正;Cu+2Fe3+=Cu2++2Fe2+
(3)乙烧杯为电解硫酸的反应,阳极生成氧气,阴极析出铜,
①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说明石墨极生成4OH-,应为电解池的阴极,则M为正极,N为负极,电解氯化钠溶液,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价铁,电极方程式为 Fe-2e-═Fe2+,故答案为:正; Fe-2e-═Fe2+
②乙烧杯为电解硫酸的反应,阳极生成氧气,阴极析出铜,电解方程式为2Cu2++2H2O$\frac{\underline{\;电解\;}}{\;}$2Cu+O2↑+4H+
故答案为:2Cu2++2H2O$\frac{\underline{\;电解\;}}{\;}$2Cu+O2↑+4H+
③取出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0.64g,则生成Cu的物质的量为$\frac{0.64g}{64g/mol}$=0.01mol,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2=0.02mol,
甲烧杯中,阳极铁被氧化,阴极产生气体为氢气,
2H2O+2e-═2OH-+H2↑,
    2mol    22.4L
   0.02mol    V
V=$\frac{22.4L×0.02mol}{2mol}$=0.224L,即224ml,
故答案为:224.

点评 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题目难度中等,做题时注意电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的书写,注意串联电路中各电极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利用反应的方程式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已知U、V、W、X、Y、Z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U、V、W和X、Y分别为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V原子p能级电子总数与s能级电子总数相等.U、Z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中最多的,且基态Z原子核外电子数是基态V原子核外电子数的3倍.X和Y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表所示:
电离能/kJ/molI1I2I3I4
X7381451773310540
Y5781817274511575
(1)试比较U、V、W三种元素电负性F>O>N(用元素符号填空),X、Y两元素中X的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原因是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s2,而Al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s23p1,Mg原子3s轨道全充满,3p轨道全空相对稳定
(2)基态Z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该基态原子共有24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3)试写出U元素单质的2种等电子体,①CO,②CN-
(4)将W的单质通入NaOH溶液中可得到VW2.VW2是一种无色、几乎无味的剧毒气体,主要用于氧化反应,火箭工程、助燃剂等.
①VW2中V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VW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
②与H2O分子相比,VW2分子的极性更小(填“大”或“小”),原因是F的电负性大于O,导致正负电荷中心偏离程度减小.
(5)金属Z内部原子的堆积方式与Na相同,都是体心立方堆积方式.则晶胞中Z的配位数为8,若该晶胞的边长为289pm,NA取值为6.02×1023,Z原子的摩尔质量为52g/mol,则Z的密度为7.1g/cm3.Z原子与次近的Z原子的核间距离为289p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是一些重要工业生产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D是单质,且与A属于同一主族,反应在高温下进行,则:
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SiO2$\frac{\underline{\;高温\;}}{\;}$2CO+Si.
②D单质的一种重要用途是制半导体材料.
(2)若B为黄色固体,D为固体化合物,则该反应为4FeS2+11O2 $\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8SO2
①当有1molC生成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总数是3.31×1024
②将C通入足量的酸性KMnO4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3)若B是一种碱性气体,D为化合物,则: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 $\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②B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有Cu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3Cu+N2↑+3H2O;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含有Cu2O.已知Cu+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为验证Cu2O是否存在,可取少量反应产物,滴加足量稀硫酸,若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证明含有Cu2O.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O+H2SO4=Cu+Cu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2013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1)ClO2和Cl2(还原产物都为Cl-)是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消毒剂.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时,ClO2的消毒效率是Cl2的2.5倍.
(2)某无色废水中可能含有Fe3+、Al3+、Mg2+、Na+、NO${\;}_{3}^{-}$、CO${\;}_{3}^{2-}$、SO${\;}_{4}^{2-}$中的几种,为分析其成分,分别取废水样品100mL,进行了三组实验,其操作流程和有关现象如图1所示:操作③的相关图象如图2

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需配制1.0mol•L-1的NaOH溶液100mL,所需仪器除了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还缺少的仪器为100 mL容量瓶.
②实验③中沉淀量由A→B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③试确定NO${\;}_{3}^{-}$是否存在?存在(填“存在”“不存在”或“不确定”),若存在,试计算c(NO${\;}_{3}^{-}$)=0.15 mol•L-1(若不存在,此问不必作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室温下(25℃、101kPa)的气体摩尔体积,请回答以下问题.该小组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配制100mL 1.0mol•L-1的盐酸溶液;
②用10mL量筒(填仪器名称并注明规格)量取7.5mL 1.0mol•L-1的盐酸溶液加入锥形瓶中;
③称取a g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并系于铜丝末端,为使HCl全部参加反应,a的数值至少为0.09g;
④往广口瓶中装入足量水,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反应结束后待体系温度恢复到室温,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 mL.
请将上述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配制100mL 1.0mol•L-1的盐酸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使配制浓度偏小ACD(填写字母).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量筒的刻度
B.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C.浓盐酸在烧杯中稀释时,搅拌时间过长
D.定容完成后,将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刻度线
E.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F.烧杯中有少量水
(2)请填写操作步骤中的空格:步骤②10mL量筒,步骤③0.09g.
(3)实验步骤⑤中应选用A(填字母)的量筒.
A.100mL     B.200mL     C.500mL
(4)忽略水蒸气影响,在该条件下测得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式为Vm=$\frac{1}{3.75V}$L/mol.
(5)若未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则测得该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将4g氢氧化钠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1 mol•L-1B.0.1 mol•L-1C.0.01 mol•L-1D.10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发生爆炸事故,爆炸现场存储的桶装氰化钠有少量因爆炸冲击发生泄漏.氰化钠属剧毒物质,用过氧化氢处理氰化钠现场和水污染的方程式为NaCN+H2O2+H2O=NaHCO3+N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C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用双氧水处理现场前,应紧急疏散群众
C.每生成1molNH3转移2mol电子
D.NaCN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测定生成的SO2气体、SO3气体的质量和O2气体的体积,此设计有4处不合理之处.请说明理由:①饱和的NaHSO3溶液改为U形管,并浸在冰水中,使SO3液化、结晶;②浓硫酸改为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吸收SO2;③NaOH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目的是验证SO2是否完全被吸收;④伸入量筒内的导管太长,目的防止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聚合硫酸铁(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水的处理.现用一定质量的铁的氧化物(如图)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铁,为控制水解时Fe3+的浓度,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原料中的Fe3+必须先还原为Fe 2+.实验步骤如下:

(1)实验室用18.4mol•L-1的浓硫酸配制250mL4.8mol•L-1的硫酸溶液,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和量筒外,还需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在步骤(1)配制250mL4.8mol•L-1的硫酸溶液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配置的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BC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B.把量筒中的浓硫酸转移到烧杯中稀释后,用少量蒸馏水洗涤一下量筒内壁,同时把洗涤液也转移到烧杯中
C.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及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
D.移夜时容量瓶内壁未干燥,残留有水
(3)写出步骤Ⅳ中用NaClO3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6Fe2++ClO3-+6H+=6Fe3++Cl-+3H2O(提示:ClO3-转化为Cl-);已知1mol HNO3的价格为0.16元,1mol NaClO3的价格为0.45元,评价用HNO3代替NaClO3作为氧化剂的利弊,利是原料成本较低,弊是产生气体对大气有污染.
(4)为了分析产品聚合硫酸铁溶液中SO42-与Fe3+ 物质的量之比,有人设计了以下操作:
(a)取25mL聚合硫酸铁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其质量为m g.
(b)另取25mL聚合硫酸铁溶液,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和洗液合并配成250mL溶液,取该溶液25.00mL,用KMnO4酸性溶液滴定,到达终点时用去0.1000mol/L KMnO4标准溶液Vm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回答下列问题:
①判断(a)步骤溶液中SO42-离子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取上层清夜,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溶液中SO42-已沉淀完全_;
②在(b)步骤中判断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浅蓝色变为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③聚合硫酸铁中SO4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frac{m}{233}$:$\frac{V}{200}$(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