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采用火法炼铜:Cu2S+O2=2Cu+SO2 每生成2mol铜,反应共转移4NA个电子
B.7.8g过氧化钠粉末与足量二氧化硫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C.CO2通过Na2O2使其增重b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frac{b{N}_{A}}{44}$
D.0.01mol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02NA

分析 A.C依据Cu2S+O2$\frac{\underline{\;高温\;}}{\;}$2Cu+SO2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O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2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判断解答;
B.求出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2价来分析;
C.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中,固体增重的部分为CO的质量,根据n=$\frac{m}{M}$计算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出生成氧气的量及转移的电子数;
D.镁与氧气、氮气反应生成物质中,镁都是+2价,依据反应的镁失去电子数计算.

解答 解;A.每生产1molCu,0.5molS失去电子,需转移0.5mol×[4-(-2)]=3mol电子,则每生成2mol铜,反应共转移6NA个电子,故A错误;
B.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过氧化钠做氧化剂,氧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2价,故0.1mol过氧化钠转移0.2mol电子即0.2NA个,故B错误;
C.将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固体,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是CO的质量,根据C原子守恒,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frac{bg}{28g/mol}$=$\frac{b}{28}$mol,$\frac{b}{28}$mol二氧化碳完全反应转移了$\frac{b}{28}$mol电子,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frac{b}{28}$NA,故C错误;
D.0.01mol 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依据反应的镁失去电子数计算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02N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守恒,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明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某课外学习小组对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M进行探究.已知C可在D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M与其他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写出F的电子式
(2)若A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且可用于制造玻璃,E溶液与F溶液反应可以制备一种胶体,则E溶液的俗称是水玻璃.
(3)若A是CO2气体,A与B溶液能够反应,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再与盐酸反应,如图2所示,则A与B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化学式为Na2CO3和NaHCO3
(4)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A与B溶液能够反应,则将过量的F溶液逐滴加入E溶液,边加边振荡,所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中逐渐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且不断地增加,随后沉淀逐渐溶解最终消失.
(5)若A是一种化肥.实验室可用A和B反应制取气体E,E与F、E与D相遇均冒白烟,且利用E与D的反应检验输送D的管道是否泄露,写出E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l2+8NH3=N2+6NH4Cl.
(6)若A是一种溶液,只可能含有H+、NH4+、Mg2+、Fe3+、Al3+、CO32-、SO42-中的某些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B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及其浓度之比为c(H+):c(Al3+):c(NH4+):c(SO42-)=1:1: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和离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
A.两原子N层上都有1个s电子,一个原子有d电子,另一个原子无d电子
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
C.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轨道都充满电子,而d轨道上没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D.两原子的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盐,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备.

已知:①2NO+Na2O2→2NaNO2
②3NaNO2+3HCl→3NaCl+HNO3+2NO↑+H2O
③5NO${\;}_{2}^{-}$+2MnO${\;}_{4}^{-}$+6H+→NO${\;}_{3}^{-}$+2Mn2++3H2O
④NO和Na2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⑤实验结束后,将B瓶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得CuSO4•5H2O.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 $\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反应前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关闭活塞,用手捂住烧瓶底部,观察B中长导管液面是否下降,加热装置A前,先通一段时间N2,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
(3)充分反应后,检验装置D中产物的方法是:取产物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试管内有气泡产生且在试管上方产生红棕色气体,则产物是NaNO2(注明试剂、现象).
(4)为测定产物中亚硝酸钠的含量,称取4.000g产物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1234
KMnO4溶液体积/mL20.6020.0220.0019.98
第一组实验数据出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可能是BD(填字母),
A.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C.振荡时有液体溅出来    D.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5)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产物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86.25%.
(6)设计合理实验比较0.1mol•L-1NaNO2溶液中NO${\;}_{2}^{-}$的水解程度和0.1mol•L-1HNO2溶液中HNO2的电离程度相对大小.(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仪器和药品自选)方法①:配制浓度均为0.1 mol•L-1NaNO2和HNO2的混合液,测溶液的pH,若pH大于7,则NO2-的水解程度大于HNO2的电离程度,若pH<7,则NO2-的水解程度小于HNO2的电离程度.方法②:用pH试纸或pH计分别测定0.1 mol•L-1NaNO2溶液和0.1 mol•L-1HNO2溶液的pH,若HNO2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NaNO2溶液中的氢氧根浓度,则NO2-的水解程度小于HNO2的电离程度,反之,NO2-的水解程度大于HNO2的电离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命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 的命名为2,3,3,5,5五甲基-4,4-二乙基己烷
B.   主链上的碳原子数是5
C.   加氢后可以得到3-甲基戊烷
D.   的名称是1,3,4-三甲基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LiFePO4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材料,可由LiI和FePO4制备.
(1)FePO4难溶于水,制备方法如下:
Ⅰ.用稍过量的稀H2SO4溶解废铁屑,加热,搅拌,过滤;
Ⅱ.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H2O2
Ⅲ.向含Fe3+的溶液加入Na2HPO4溶液,过滤后经进一步处理得FePO4
①Ⅰ中反应进行完全的现象是不再产生气泡.
②用离子方程式说明H2O2的作用是2Fe2++2H++H2O2=2Fe3++2H2O.
③已知:H2PO4-?HPO42-+H+;HPO42-?PO43-+H+
产生FePO4的离子方程式是Fe3++2HPO42-=FePO4↓+H2PO4-
④Na2HPO4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由于HPO42-可以电离:HPO42-?PO43-+H+,又可以水解:HPO42-+H2O?H2PO4-+OH-,且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所以溶液溶解显碱性.
(2)制备LiFePO4:将FePO4与LiI混合,在惰性气氛中加热,制得LiFePO4.化合物LiI中碘离子的作用是作还原剂.
(3)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为金属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石墨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池反应为:FePO4(s)+Li(s)$?_{充电}^{放电}$LiFePO4(s),装置如图:
①该电池不能用电解质水溶液,原因是金属Li可与水发生反应(或2Li+2H2O=2LiOH+H2↑).
②充电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LiFePO4-e-=Li++FeP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硝基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是医药和染料的中间体,还可作有机溶剂.
制备硝基苯的过程如下:
①组装如图反应装置.配制混酸,取100mL烧杯,用20mL浓硫酸与18mL浓硝酸配制混酸,加入漏斗中,把18mL苯加入三颈烧瓶中.
②向室温下的苯中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合均匀.
③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③除去混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10% Na2CO3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得到粗产品.
已知(1)
HNO3(浓)$→_{98%浓H_{2}SO_{4}}^{50~60℃}$+H2O
+HNO3(浓)$→_{98%浓H_{2}SO_{4}}^{95℃}$++
(2)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20℃)  溶解性
 苯5.5800.88微溶于水
硝基苯5.7210.91.205难溶于水
1,3二硝基苯893011.57微溶于水
浓硝酸[来]-831.4易溶于水
浓硫酸-3381.84易溶于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混酸应在烧杯中先加入浓硝酸.
(2)恒压滴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保持漏斗内压强与发生器内压强相等,使漏斗内液体能顺利流下.
(3)实验装置中长玻璃管可用冷凝管(球形冷凝管或直行冷凝管均可)代替(填仪器名称).
(4)反应结束后,分离混酸和产品的操作方法为分液.
(5)用10%Na2CO3溶液洗涤之后再用蒸馏水洗涤时,怎样验证液体已洗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无沉淀生成,说明已洗净.
(6)为了得到更纯净的硝基苯,还需先向液体中加入CaCl2(填化学式)除去水,然后采取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X、Y、Z、W为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气体.Y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U是第四周期11列元素.
(1)U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d104s1,Z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3周期 IVA族.
(2)在OY2中,氧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
(3)Z、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较强的是H2SO4
(填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4)U的含氧化合物M晶胞如图所示(“○”表示氧原子),则M的化学式为Cu2O.
(5)在银氨溶液中通入W的气态氢化物,会出现黑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g(NH32++2OH-+H2S=Ag2S↓+2H2O+4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4.如图是利用二甲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制备新型染料M的合成路线图.

(1)a反应所属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b反应生成另一小分子是HCl.
(2)写出B的结构简式
(3)C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含有两个不相邻的取代基,C的一氯取代产物最多可能有2种;D是其中一种,苯环上含有三个取代基,D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得E,E在一定条件下能与乙二醇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F,F是一种优良的高分子材料.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E与过量热NaOH溶液反应+4NaOH→+NaCl+3H2O.②E→F
(4)新型染料M在一定条件下可降解生成和另一种含氮有机分子G,G分子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与盐酸反应.G分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