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CO和NO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消除汽车尾气的反应式之一为:2NO(g)+2CO(g)?N2(g)+2CO2(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温度下,在一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CO时,反应进行到t时刻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CO)=a mol、n(NO)=2a mol、n(N2)=b mol,且N2占平衡混合气体总价体积的$\frac{1}{4}$.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27V}{a}$(用只含a、V的式子表示)
②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BD(填序号)
A.v(CO2生成=v(CO)消耗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NO、CO、N2、CO2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不再变化
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NO、2.4molCO通入固定容积2L的密闭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
①有害气体NO的转化率是40%,0~15min 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0.027mol/(L•min)(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②20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CO浓度减小,则改变的条件是CD(填序号)
A.增加CO2的量  B.加入催化剂   C.降低温度  D.扩大容积体积.

分析 (1)①平衡时n(CO)=amol、n(NO)=2amol、n(N2)=b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CO2是2bmol.又因为N2占平衡混合气体总体积的$\frac{1}{4}$,所以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是4b mol,则4bmol=bmol+2bmol+amol+2amol,解得b=3a,再由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N}_{2})•{c}^{2}(C{O}_{2})}{{c}^{2}(NO)•{c}^{2}(CO)}$计算;
②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物理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2)①发生反应:2NO+2CO=N2+2CO2,计算消耗CO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计算消耗NO物质的量,进而计算NO转化率;根据v=$\frac{△c}{△t}$计算v(N2),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CO2);
②20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CO浓度减小,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不能增大CO浓度、不能增大压强,否则到达平衡时CO浓度会增大,也可以扩大容器体积.

解答 解:(1)①平衡时n(CO)=amol、n(NO)=2amol、n(N2)=b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CO2是2bmol.又因为N2占平衡混合气体总体积的$\frac{1}{4}$,所以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是4b mol,则4bmol=bmol+2bmol+amol+2amol,解得:b=3a,再由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N}_{2})•{c}^{2}(C{O}_{2})}{{c}^{2}(NO)•{c}^{2}(CO)}$=$\frac{\frac{3a}{V}×({\frac{6a}{V})}^{2}}{(\frac{2a}{V})^{2}×(\frac{a}{V})^{2}}$=$\frac{27V}{a}$,
故答案为:$\frac{27V}{a}$;
②A.v(CO2生成=v(CO)消耗,均表示正反应速率,所以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但物质的量是变化的,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在反应过程中气体总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因此密度始终是不变的,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NO、CO、N2、CO2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2)①发生反应:2NO+2CO=N2+2CO2,平衡时CO是1.6mol,则消耗CO是2.4mol-1.6mol=0.8mol,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NO是0.8mol,因此有害气体NO的转化率是$\frac{0.8mol}{2.0mol}$×100%=40%,
v(N2)=$\frac{\frac{0.4mol}{2L}}{15min}$=$\frac{1}{7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CO2)=2v(N2)=2×$\frac{1}{75}$mol/(L•min)=0.027mol/(L•min),
故答案为:40%;0.027mol/(L•min);
②A.增加CO的量,CO浓度增大,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CO浓度不变,故B错误;
C.减小CO2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浓度减小,故C正确;
D.扩大容积体积,压强减小,平衡虽然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但平衡常数不变,CO浓度仍然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平衡状态判断、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等知识,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2015年我国药物化学家屠呦呦因抗疟疾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一种化学合成方法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己知:①
(1)化合物H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羰基、醚键、酯基..
(2)该方法设计E→F→G→H的目的是保护羰基.
(3)B-→C的反应实际可看作分两步进行,则涉及的反应类型依次为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4)检验A中醛基的方法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5)A在H2:Rh条件下反应后的产物的名称为3,7-二甲基辛醛;该产物的一种同分异构体:X满足下列要求:①分子中含六元环;②不能与金属钠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组峰,则X的结构简式为等(任写一种).
(6)H与稀硫酸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1表示mA(g)+nB(g)?pC(g)+qD(g),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2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v正=v逆)后t时刻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重新建立新平衡的反应过程,判断该反应是(  )
A.m+n<p+q△H>0B.m+n>p+q△H>0C.m+n<p+q△H<0D.m+n>p+q△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相同状况下,pH=2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的溶液分别取50mL,加入足量的表面积相同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H2的体积(同温同压下)V(HX)>V(H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X的水溶液的碱性一定强于NaY水溶液的碱性
B.HX一定是弱酸
C.反应结束时两者所用时间相同
D.浓度:C(HX)>C(H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教师在课堂中演示的实验装置(铁架台等辅助仪器略去未画,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1)实验是为了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请问试管A中盛放的药品是②(填序号)
(①碳酸钠  ②碳酸氢钠).
(2)写出加热时试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3)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Ⅱ中澄清石灰水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向剩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发生的离子方程式:CO32-+2H+═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存在其他分子的是(  )
A.新制氯水B.久置氯水C.氯化钠D.氯化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铬铁矿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FeO•Cr2O3,还含有MgO、Al2O3、Fe2O3等杂质,以铬铁矿为原料制备重铬酸钾(K2Cr2O7)的工艺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将铬铁矿和碳酸钠混合充分焙烧.
Ⅱ.焙烧后的固体加水浸取,分离得到溶液A和固体A.
Ⅲ.向溶液A中加入醋酸调pH约7~8,分离得到溶液B和固体B.
Ⅳ.再向溶液B中继续加醋酸酸化,使溶液pH小于5.
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得到重铬酸钾晶体.
(1)Ⅰ中焙烧发生的反应如下,配平并填写空缺:
①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
②Na2CO3+Al2O3═2NaAlO2+CO2
(2)固体A中主要含有Fe2O3、MgO(填写化学式).
(3)已知重铬酸钾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2CrO42-+2H+?Cr2O72-+H2O.Ⅳ中调节溶液pH<5时,其目的是由于存在反应平衡Cr2O72-+H2O?2CrO42-+2H+,加入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左移,作用是使CrO42-转化为Cr2O72-..
(4)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r2O7+2KCl═K2Cr2O7↓+2NaCl
表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KClNaClK2Cr2O7Na2Cr2O7
溶解度
(g/100g水)
02835.74.7163
4040.136.426.3215
8051.33873376
①该反应能发生的理由是温度对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小,但对重铬酸钾的溶解度影响较大,低温下四种物质中K2Cr2O7的溶解度最小,利用复分解反应在低温下可以得到重铬酸钾.
②获得K2Cr2O7晶体的操作有多步组成,依次是:加入KCl固体、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晶体.
(5)Ⅲ中固体B中主要含氢氧化铝,还含少量镁、铁的难溶化合物及可溶性杂质,精确分析固体B中氢氧化铝含量的方法是:称取n g样品,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填写试剂名称)、溶解、过滤、再通入过量的CO2、…灼烧、冷却、称量,得干燥固体m g.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为$\frac{26m}{17n}$(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6H2(g)+2C02(g)$\frac{\underline{\;催化剂\;}}{\;}$CH2=CH2(g)+4H20(g);己知温度对C0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乙烯的速率:v(M)一定小于v(N)
B.平衡常数:KM<KN
C.催化剂对CO2的平衡转化率没有影响
D.若投料比n(H2):n(CO2)=3:1,则图中M点时,乙烯的体积分数为7.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陈醋”生产过程中的“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曝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 品质.假设用含 醋酸质量分 数为3%的半成醋,生产300kg0.945mol•L-1 的优级醋(密度为 1.050g•mL-1 ),产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则需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  )
A.100kgB.160kgC.240kgD.300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