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常见锌锰干电池因含有汞、酸或碱等,废弃后进入环境将造成严重危害.某化学兴趣小组拟采用如图1处理方法回收废电池中的各种资源

(1)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
(2)铜帽溶解时加入H2O2的目的是Cu+H2O2+H2SO4=CuSO4+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铜帽溶解完全后,可采用加热方法除去溶液中过量的H2O2
(3)碱性锌锰干电池的电解质为KOH,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
(4)滤渣的主要成分为含锰混合物,向含锰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稀草酸,并不断搅拌至无气泡为止.主要反应为2MnO(OH)+MnO2+2H2C2O4+3H2SO4═3MnSO4+4CO2↑+6H2O.
①当1mol MnO2参加反应时,共有4mol电子发生转移.
②MnO (OH)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也可发生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nO(OH)+6HCl(浓)$\frac{\underline{\;\;△\;\;}}{\;}$2MnCl2+Cl2↑+4H2O.
(5)锌锰干电池所含的汞可用KMnO4溶液吸收.在不同pH下,KMnO4溶液对Hg的吸收率及主要产物如图2所示,根据图2可知:
①pH对Hg吸收率的影响规律是随pH升高,汞的吸收率先降低后增加.
②在强酸性环境下Hg的吸收率高的原因可能是KMnO4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

分析 废旧干电池含有铜、石墨、二氧化锰以及填充物等,填充物用60℃充分溶解,过滤,滤液中含有氯化铵,蒸发、浓缩、结晶可得到氯化铵晶体;铜与稀硫酸在过氧化氢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加入锌可置换出铜,过滤分离,硫酸锌溶液最终可生成氢氧化锌、氧化锌,冶炼可得到锌,
(1)操作A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
(2)酸性条件下,双氧水能将铜氧化生成铜离子;加热条件下,双氧水易分解;
(3)碱性锌锰干电池的电解质为KOH,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其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4)滤渣的主要成分为含锰混合物,向含锰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稀草酸,并不断搅拌至无气泡为止.其主要反应为2MnO(OH)+MnO2+2H2C2O4+3H2SO4═3MnSO4+4CO2↑+6H2O.
①根据二氧化锰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②MnO(OH)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也可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
(5)根据横坐标与其吸收率曲线变化趋势分析;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

解答 解:废旧干电池含有铜、石墨、二氧化锰以及填充物等,填充物用60℃充分溶解,过滤,滤液中含有氯化铵,蒸发、浓缩、结晶可得到氯化铵晶体;铜与稀硫酸在过氧化氢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加入锌可置换出铜,过滤分离,硫酸锌溶液最终可生成氢氧化锌、氧化锌,冶炼可得到锌,
(1)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的方法,所以该操作名称是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2)酸性条件下,双氧水能将铜氧化生成铜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加热条件下,双氧水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除去双氧水的方法是加热,
故答案为:Cu+H2O2+H2SO4=CuSO4+2H2O; 加热;
(3)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由方程式可知Zn被氧化生成Zn(OH)2,则电极方程式为Zn+2OH--2e-=Zn(OH)2
故答案为:Zn+2OH--2e-=Zn(OH)2
(4)滤渣的主要成分为含锰混合物,向含锰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稀草酸,并不断搅拌至无气泡为止.其主要反应为2 MnO(OH)+MnO2+2H2C2O4+3H2SO4═3MnSO4+4CO2↑+6H2O.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是MnO(OH)、MnO2,还原剂是草酸,当1mol MnO2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frac{1mol}{1}$=4mol,
故答案为:4;
 ②MnO(OH)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也可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MnO(OH)+6HCl(浓)$\frac{\underline{\;\;△\;\;}}{\;}$2MnCl2+Cl2↑+4H2O,
故答案为:2MnO(OH)+6HCl(浓)$\frac{\underline{\;\;△\;\;}}{\;}$2MnCl2+Cl2↑+4H2O;
(5)①根据图象知,随着pH的增大,汞的吸收率先先降低后增加,
故答案为:先降低后增加; 
②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所以酸性条件下的高锰酸钾氧化性更强,
故答案为:氧化性.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电池原理,根据原电池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离方法来分析解答,能从整体上把握物质分离过程,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物质中,既能跟NaOH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是(  )
A.(NH42 SO4B.Al(OH)3C.NaHSO4D.Mg(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制取并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
C.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
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有四瓶失去试剂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是K2CO3溶液、稀硫酸、Ba(OH)2溶液和MgCl2溶液.为了确定每种试剂的成分,现将它们编号为A、B、C、D,两两混合后出现如下现象:A+B→气体,A+C→沉淀,A+D→沉淀,C+B→沉淀(提示:MgCO3微溶物,量大时视作沉淀)
(1)请判断各试剂的成分(写化学式)
AK2CO3  BH2SO4  CBa(OH)2  DMgCl2
(2)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A+C:K2CO3+Ba(OH)2=BaCO3 ↓+2KOH
C+B:H2SO4+Ba(OH)2=Ba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份、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氧化性:IO3->Fe3+>I2;还原性:S2O32->I-
3I2+6OH-═5I-+IO3-+3H2O      KI+I2?KI3
(1)某兴趣小组对加碘盐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试液分为3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第三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后无明显现象.
①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红色物质是硫氰化铁(写出名称);CCl4中显紫红色的物质是(用电子式表示).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最先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O3-+5I-+6H+═3I2+3H2O.
(2)KI作为加碘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写出潮湿环境中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I+O2+2H2O═2I2+4KOH.
(3)对含Fe2+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Fe3+),可选用KI作为加碘剂.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加碘盐中的Fe2+:取少量该加碘盐溶于蒸馏水中,用盐酸酸化,滴加适量氧化剂(如:氯水、过氧化氢等),再滴加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则该加碘盐中存在Fe2+(只填加入试剂的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100ml 0.2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SO42-0.02mol,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4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 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Ⅰ中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B.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C.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室中可用KClO3和浓HCl反应制取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Cl2,还原产物是Cl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合理利用某些盐能水解的性质,能解决许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叙述的事实与盐水解的性质无关的是(  )
A.金属焊接时可用NH4Cl溶液作除锈剂
B.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一定量Fe粉
C.长期施用铵态氮肥会使土壤酸化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后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