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温度T1>温度T2 | |
B. |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
C. | 若平衡常数K值变大,则平衡移动时v(逆)先减小后增大 | |
D. | 若平衡常数K值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分析 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由图可知,温度T1<T2,平衡时,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据此判断反应热、K1与K2关系.
解答 解:A.由图可知,温度T2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较快,故温度T1<T2,故A错误;
B.温度T1<T2,平衡时,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故B错误;
C.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平衡常数变小,若平衡常数变大,则说明平衡正向进行,是降低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但随平衡正向进行,生成物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故C正确;
D.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平衡常数K值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移动及平衡常数影响因素等,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判断温度高低,再结合CO的转化率判断反应热.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 B. | 中子数为114 | ||
C. | 其位置在第七周期IVA族 | D. | 质量数为1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苯中的苯酚(溴水) | B. | 乙醇中的水(新制的氧化钙) | ||
C. | 苯酚中的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 D. | 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乙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铜片做阴极,石墨做阳极 | |
B. | 白色沉淀在阴极附近生成 | |
C. | 阳极区溶液变蓝的原因是:2Cu+4I--4e-═2CuI↓+I2,碘遇淀粉变蓝 | |
D. | 阳极区溶液变蓝的原因是:4OH--4e-═2H2O+O2↑,O2将I-氧化为I2,碘遇淀粉变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鉴别奎宁酸和莽草酸 | |
B. | 奎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莽草酸的大16 | |
C. | 等物质的量的奎宁酸和莽草酸分别与足量Na反应,同温同压下产生H2的体积比为5:4 | |
D. |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 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可生成12molCO2 | |
B. | lmol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Na或NaHCO3反应,产生的气体分子数目相等 | |
C. | 1 mol该有机物可以与5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 |
D. | 1 mol该有机物可以与2 molNaOH发生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苏打和小苏打焰色反应的现象是相同的,说明在灼烧过程中它们发生了相同的化学变化 | |
B. | CaCO3难溶于水,而Ca(HCO3)2易溶于水,因此NaHCO3和Na2CO3的溶解度关系为:NaHCO3>Na2CO3 | |
C. | 将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可观察到铝箔熔化但不掉落,原因是表面形成了高熔点的氧化膜 | |
D. | 油条中可添加明矾,说明明矾对人体是无害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