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从淡化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试剂可用Na2SO3饱和溶液
B.步骤Ⅲ的离子反应:2Br-+Cl2═2Cl-+Br2
C.工业上每获得1molBr2,需要消耗Cl244.8L
D.步骤Ⅳ包含萃取、分液和蒸馏

分析 A、亚硫酸根离子可以和氧化性的溴单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氯气具有氧化性,可已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
C、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即可,标准状况每获得1molBr2,需要消耗标况下Cl222.4L;
D、溴单质在有机溶剂溶解度大,可以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溴单质,得到萃取液通过蒸馏得到纯溴.

解答 解:A、亚硫酸根离子可以和氧化性的溴单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所给物质来吸收溴单质,故A正确;
B、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即2Br-+Cl2═2Cl-+Br2,故B正确;
C、发生2Br-+Cl2═2Cl-+Br2,每获得1molBr2,需要消耗标况下Cl222.4L,故C错误;
D、从溴水中提取溴可以采用萃取、分液和蒸馏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还水体秀的基本原理以及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可加入AgNO3溶液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淀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共热一段时间后,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煮沸,未见红色固体产生,证明淀粉没有发生水解
D.可用NaOH溶液除去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晶体中的最小碳原子环由6个碳原子构成
B.金刚石晶体中的碳原子是sp2杂化的
C.12g金刚石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4NA
D.金刚石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和O2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C和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图2中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的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物质:图1中试剂A、B为(填序号)①、④;
①稀硫酸溶液; ②浓盐酸; ③石灰石;④碳酸钠粉末;⑤Na2SiO3溶液
写出图1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
(2)甲同学所做实验图1烧杯中现象为出现白色胶状沉淀;
(3)乙同学所做实验图2中B处的现象为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4)写出图2中A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Br-=Br2+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常温下将0.2mol/L HCl溶液与0.2mol/L M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6,试回答以下问题:
(1)①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
②求出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
c(Cl-)-c(M+)=9.9×10-7 mol/L;c(H+)-c(MOH)=1×10-8mol/L
(2)常温下若将0.2mol/L MOH溶液与0.1mol/L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7,则说明在相同条件下MOH的电离程度> MCl的水解程度.(填“>”、“<”或“=”)
(3)常温下若将pH=3的H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7,则混合溶液的pH>7.(填“>7”、“<7”或“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可以一次鉴别出乙酸、乙醇、乙酸乙酯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
A.溴水B.饱和Na2CO3溶液C.石蕊试液D.Cu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C2H4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结合曲线归纳平衡转化率
-T曲线变化规律:
(a)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升高,C2H4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b)其他条件相同,增大压强,C2H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1)若要进一步提高乙烯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BD.
A.增大乙烯的浓度  B.分离出乙醇  C.加催化剂  D.缩小容器体积
(2)已知乙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所用的原理与工业合成乙酸的原理类似;常温下,将amolCH3COONa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等体积的bmol•L-1的盐酸使溶液呈中性(不考虑醋酸和盐酸的挥发),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醋酸的电离常数Ka=$\frac{10{\;}^{-7}(a-b)}{b}$
(3)已知t℃时,反应FeO(s)+CO(g)?Fe(s)+CO2(g)的平衡常数K=0.25.
①t℃时,反应达到平衡时n(CO):n(CO2)=4:1.
②若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0.02mol FeO(s),t℃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FeO(s)转化率为50%,则通入CO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A~I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列出).

已知A、B、C、D、E、F六种物质中含有同一种元素,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
(1)氢氧化钠的电子式为,E的化学式为Fe(OH)2
(2)①的化学方程式为8Al+3Fe3O4 $\frac{\underline{\;高温\;}}{\;}$9Fe+4Al2O3,该反应在工业中的一个用途是焊接钢轨.
(3)②的离子方程式是Fe3O4+8H+=Fe2++2Fe3++4H2O;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否(填“是”或“否”).理由是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4)③的离子方程式是Fe2++2NH3•H2O=Fe(OH)2↓+2NH4+,④的离子方程式是Al2O3+2OH-=A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氯气可用消灭田鼠,为此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  )
①黄绿色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有毒 ④较易液化 ⑤溶解于水.
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