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研究碳和硫的化合物的性质,有助于合理控制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并能进行资源化利用,还可重新获得燃料或重要工业产品。
I. (1)有科学家提出可利用FeO吸收和利用CO2,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6FeO(s) +CO2(g)===2Fe3O4(s)+C(s) ΔH=-76.0 kJ·mol-1
①上述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每生成1 mol Fe3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②已知:C(s) +2H2O(g)===CO2(g)+2H2(g) ΔH=+113.4 kJ·mol-1,则反应:
3FeO(s) +H2O(g)===Fe3O4(s)+H2(g)的 ΔH=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反应如下:CO2(g)+4H2(g) CH4(g)+2H2O(g)。向一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H2,在300℃时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O2 0.2 mol·L-1,H2 0.8 mol·L-1,CH4 0.8 mol·L-1,H2O 1.6 mol·L-1。则300℃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8,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填“>”或“<”)0。
Ⅱ. SO2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危害。SO2的尾气处理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活性炭还原法
反应原理:恒温恒容时2C(s)+2SO2(g)S2(g)+2CO2(g)。
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图:
①0~20 min反应速率表示为v(SO2)=________;
②30 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最有可能是________;
③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SO2 的消耗速率与CO2 的生成速率相同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 S2的浓度不变 d. SO2 与S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亚硫酸钠吸收法
①Na2SO3溶液吸收S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温下,当吸收至NaHSO3时,吸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c(Na+)+c(H+)>c(SO)+c(HSO)+c(OH-)
b.c(Na+)=c(SO)+c(HSO)+c(H2SO3)
c.c(Na+)>c(HSO)>c(H+)>c(SO)
d.水电离出c(H+)=1×10-8 mol/L
(3)电化学处理法
①如图所示,Pt(Ⅰ)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电路中转移0.02 mol e-时(较浓H2SO4尚未排出),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增加________mol离子。
【答案】I. (1)① C, 2 ②+18.7 kJ·mol-1
(2)25 <
Ⅱ.(1)①0.03 mol/(L·min) ②减少CO2的浓度 ③b.c
(2)①SO+SO2+H2O===2HSO
②abc
(3)①SO2-2e-+2H2O===SO+4H+
②0.03
【解析】I. (1) ①根据化合价,碳元素化合价降低,上述反应的还原产物为碳,碳的化合价变化2,每生成1 mol Fe3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②根据热化学方程式:6FeO(s) +CO2(g)===2Fe3O4(s)+C(s) ΔH=-76.0 kJ·mol-1
C(s) +2H2O(g)===CO2(g)+2H2(g) ΔH=+113.4 kJ·mol-1
上式加下式除2得:3FeO(s) +H2O(g)===Fe3O4(s)+H2(g)的 ΔH=+18.7 kJ·mol-1;
(2) 平衡常数K=[c(CH4)×c2(H2O)]/[ c(CO2)×c4(H2)]= 0.8×1.62/0.2×0.84=25;
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8,温度降低平衡常数增大,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
Ⅱ. (1) ①0~20 min反应速率表示为v(SO2)=(1-0.4)/20=0.03 mol/(L·min);
②30 min时,CO2的浓度减小,S2浓度增大,则改变的条件最有可能是减少CO2的浓度;
③由于反应中有C(s)参加,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 S2的浓度不变;
(2) ①Na2SO3溶液吸收SO2的离子方程式为:SO+SO2+H2O===2HSO;
②常温下,当吸收至NaHSO3时,a项,根据电荷守恒:c(Na+)+c(H+)=2c(SO)+c(HSO)+c(OH-),c(Na+)+c(H+)>c(SO)+c(HSO)+c(OH-)正确;b项,物料守恒c(Na+)=c(SO)+c(HSO)+c(H2SO3),正确;c项,c(Na+)>c(HSO)>c(H+)>c(SO),正确;d项,不知道NaHSO3溶液的pH,无法判断水电离出c(H+),错误。
(3) ①SO2转化为硫酸,发生氧化反应,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O+4H+;②当电路中转移0.02 mol e-时,左侧增加了0.05 mol离子,有0.02 mol H+由左侧转移到右侧,则实际增加0.03离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人体缺少维生素C,易患夜盲症、干眼症等眼疾
B. 维生素C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
C.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应在高温下烹调,才能充分提高维生素C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保护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磷尾矿主要含Ca5(PO4)3F和CaCO3·MgCO3 。某研究小组提出了磷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方案,制备具有重要工业用途的CaCO3、Mg(OH)2、P4和H2,其简化流程如下:
已知:①Ca5(PO4)3F在950℃不分解;
②4Ca5(PO4)3F+18SiO2+30C2CaF2+30CO+18CaSiO3+3P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950℃煅烧磷尾矿生成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3)NH4NO3溶液能从磷矿Ⅰ中浸取出Ca2+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在浸取液Ⅱ中通入NH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5)工业上常用磷精矿[Ca5(PO4)3F]和硫酸反应制备磷酸。已知25℃,101kPa时:
CaO(s)+H2SO4(l)=CaSO4(s)+H2O(l) ΔH=-271kJ/mol
5 CaO(s)+3H3PO4(l)+HF(g)= Ca5(PO4)3F (s)+5H2O(l) ΔH=-937kJ/mol
则Ca5(PO4)3F和硫酸反应生成磷酸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6)在一定条件下CO(g)+H2O(g) CO2(g)+H2(g),当CO与H2O(g)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5,达平衡时,CO转化了。若a kg含Ca5(PO4)3F(相对分子质量为504)的质量分数为10%的磷尾矿,在上述过程中有b%的Ca5(PO4)3F转化为P4,将产生的CO与H2O(g)按起始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则相同条件下达平衡时能产生H2______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B.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 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 D. 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H3极易溶于水,可用于工业制冷剂
B.HNO3具有酸性,可用于制备硝酸盐原料
C.NH4 NO3易溶于水,可用于制造高温材料
D.N2难溶于水,可用于合成氨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用如下图所示装置A、B分别探究金属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过程中A烧杯内的溶液温度升高,B烧杯的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2)B中Zn板是_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Cu板上的现象是_________,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A、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总能量,A中是将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__,B中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反思原电池的原理,其中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电池反应的过程中一定有电子转移
B.原电池装置需要2个电极
C.电极一定不能参加反应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以拆开在两极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2分)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 、 ;
(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①,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 ;
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 以防止其转化为G。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 (填化学式),实验现象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