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元素由于受3d电子的影响,性质的递变规律与短周期元素略有不同.
Ⅰ.第四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总趋势是逐渐增大的.
镓(31Ga)的基态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31Ga的第一电离能却明显低于30Zn,原因是30Zn的4S能级处于全充满状态,较稳定;
Ⅱ.第四周期过渡元素的明显特征是形成多种多样的配合物.
(1)CO和NH3可以和很多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CO与N2互为等电子体,CO分子中C原子上有一孤电子对,C、O原子都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则CO的结构式可表示为.NH3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NH3分子的空间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型.
(2)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中加氨水,首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向该溶液中加乙醇,析出深蓝色晶体.蓝色沉淀先溶解,后析出的原因是:Cu(OH)2+4NH3H2O=[Cu(NH34]2++4H2O+2OH-,生成的[Cu(NH34]SO4在极性较小的乙醇中溶解度较小而析出
(用相关的离子方程式和简单的文字说明加以解释)
(3)如图甲所示为二维平面晶体示意图,所表示的化学式为AX3的是b.

(4)图乙为一个金属铜的晶胞,此晶胞立方体的边长为acm,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金属铜的密度为ρ 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frac{256}{ρ•a3}$ mol-1(用含a、ρ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 Ⅰ.镓是31号元素,该原子核外有31个电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
Zn原子的4s轨道为全充满状态,较稳定,第一电离能较高;
Ⅱ.(1)C、O原子都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C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存在2个普通共价键、1个配位键,C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三键;
NH3分子中N原子成3个N-H键、含有1对孤电子对,据此确定N原子杂化方式及空间结构;
(2)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氢氧化铜沉淀,继续加氨水,氢氧化铜溶解得到四氨合铜络离子,溶液呈深蓝色透明溶液,若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乙醇,生成的[Cu(NH34]SO4析出得到深蓝色的晶体;
(3)由图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数可以求出a、b中两类原子数目之比,据此确定;
(4)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Cu原子数目,结合相对分子质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表示出晶胞质量,根据晶胞棱长计算晶胞体积,再根据密度计算晶胞质量,据此列方程计算.

解答 解:Ⅰ.镓是31号元素,该原子核外有31个电子,4S能级能量小于3d能级能量,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排4s能级后排3d能级,所以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Z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2,4s轨道为全充满状态,较稳定,故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Z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2,4s轨道为全充满状态,体系的能量较低,较稳定,故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
Ⅱ.(1)C、O原子都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C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存在2个普通共价键、1个配位键,C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三键,结构式为
NH3分子中N原子成3个N-H键、含有1对孤电子对,N原子杂化方式为sp3,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故答案为:;sp3;三角锥形;
(2)氢氧化铜与氨水发生反应: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沉淀溶解,向该溶液中加乙醇,生成的[Cu(NH34]SO4在极性极性的乙醇中溶解度减小而析出得到深蓝色的晶体,
故答案为:氢氧化铜与氨水发生反应: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向该溶液中加乙醇,生成的[Cu(NH34]SO4在极性极性的乙醇中溶解度减小而析出得到深蓝色的晶体;
(3)a图中每个斜线球周围有6个白色球,而每个白色球为3个斜线球共有,故斜线球与白色球数目之比=
1:6×$\frac{1}{3}$=1:2,
b图中每个斜线球周围有6个白色球,而每个白色球为2个斜线球共有,故斜线球与白色球数目之比=1:6×$\frac{1}{2}$=1:3,
故图b符合化学式为AX3
故答案为:b;
(4)晶胞中含有铜原子数目=8×$\frac{1}{8}$+6×$\frac{1}{2}$=4,则晶胞质量为$\frac{4×64}{{N}_{A}}$g,该晶胞体积为a3 cm3,则$\frac{4×64}{{N}_{A}}$g=a3 cm3×ρ g/cm3,故NA=$\frac{256}{ρ{a}^{3}}$,
故答案为:$\frac{256}{ρ{a}^{3}}$.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式、电离能、分子结构、杂化轨道、配合物、晶胞计算等,难度中等,注意利用均摊法进行晶胞有关计算,理解同周期第一电离能突跃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强氧化性的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永久褪色
C.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时能形成酸雨
D.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目前,我国采用“接触法”制硫酸.有关接触法制硫酸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的接触氧化在合成塔中发生
B.吸收塔得到的硫酸浓度为98%
C.煅烧含硫48%的黄铁矿时,若FeS2损失了2%,则S损失4%
D.接触室中适宜条件是V2O5作催化剂、高温、常压
E.接触室中采取高温是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提高SO2的转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NO能否与Na2O2反应?如果能反应,产物是什么?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NO不与碱反应;②亚硝酸盐除浅黄色的AgNO2难溶于水外,其余易溶于水;
③2NaNO3$\frac{\underline{\;\;△\;\;}}{\;}$2NaNO2+O2↑,NaNO2热稳定性很高.
【实验探究Ⅰ】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干燥管D的作用是防止E中的水蒸气进入C管.
(2)从分液漏斗中加稀硝酸之前,先加入少量稀硫酸让A中锌粉完全溶解,其目的是产生H2来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3)若无B装置,后果是A中挥发出的水蒸气和硝酸蒸汽会进入C管与Na2O2反应,干扰实验.
(4)实验观察到C中固体颜色变白,E中气体先变红棕色,最终又变无色.E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O+3O2+2H2O═4HNO3
【实验探究Ⅱ】该兴趣小组进一步探究C中生成的白色固体的成分.
(5)提出假设:假设1.白色固体只有NaNO2;假设2.白色固体只有NaNO3;假设3.白色固体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6)实验验证:①要证明假设2是否成立,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取C管中的固体少量于试管中溶于水,加入AgNO3溶液,若没有浅黄色沉淀,则假设2成立;若有沉淀则假设2不成立.
②为证明是假设1还是假设3成立,称取C中生成的白色固体a g置于坩埚中(坩埚质量为c g),用酒精灯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总质量为b g,假设3成立时b-c的数字范围是$\frac{69}{85}$a<b-c<a.(用含a的不等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人类很早就懂得使用铁器,如今对铁元素的研究依然热度不减.请回答:
(1)铁原子L能层上有8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基态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2)血红素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如图.其中C原子和N原子具有的相同的杂化方式为sp2
sp3,N与Fe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是极性键、配位键.血红素在人体内合成时的基本原料之一是甘氨
酸(),其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9:1.
(3)单质铁的某种晶体拥有体心立方晶胞,其配位数为8,若其晶胞边长为a pm,其晶体密度为$\frac{112}{{N}_{A}•{a}^{3}•1{0}^{-30}}$g/cm3(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4)铁氰化钾(K3[Fe(CN)6])俗称赤血盐,可用于检验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2[Fe(CN)6]3-=Fe3[Fe(CN)6]2↓.其配体的电子式为,与其配体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有N2、CO(任写两种,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  )
A.向相同体积,相同pH的两种一元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可以比较两种一元酸的酸性相对较弱
B.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恰好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生成黑色沉淀,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C.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NaClO溶液和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可以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D.在滴有酚酞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说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  )
A.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类B.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
C.分子式为C5H12O的醇类D.分子式为C5H12的所有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①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基本化工原料、燃料和溶剂.
煤的液化通常是将煤先转化成水煤气,再进一步合成液态的甲醇、已知水煤气(主要成分:CO与H2)每合成1g甲醇会释放出a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H2(g)+CO(g)=2CH3OH(l)△H=-32akJ/mol.
②工业上用甲醇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重要的化工原料三甲胺,其反应方程式为:3CH3OH+NH3═C3H7N+3H2O,请写出三甲胺的电子式:
(2)二元弱酸请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S?H++HS-、HS-?H++S2-,常温下电离常数K=9.1×10-8,K=1.1×10-23,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已知NaHS溶液中S2-的浓度小于H2S的浓度,则溶液呈碱性(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向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后,溶液中$\frac{c({H}_{2}S)}{c(H{S}^{-})}$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已知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等物质的量的Na2CO3与Na2S的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CO32-)>c(S2-)>c(OH-)>c(HCO3-)c(HS-)>c(H+);;
③写出将硫化氢气体通入到硫酸铜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Cu2++H2S═CuS↓+2H+;现有2×10-3mol/L的氢硫酸溶液与2×10-4 mol/L的CuSO4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溶液的pH为4,判断是否有沉淀生成有(填:有、没有或无法判断).列式计算写出判断依据:(常温下,KSP(CuS=1.27×10-30)Qc>Ks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已知X、Y为同周期主族元素,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X<Y
B.第一电离能:X>Y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nY
D.X与Y形成化合物时,一般显负价,Y显正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