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常温下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与甲酸(HCOOH)互为同系物
C.乙酸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稀溶液氧化
D.乙酸官能团的结构式为-COOH

分析 乙酸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CH3COOH,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发生中和、酯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乙酸为有机物,为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故A正确;
B.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CH3COOH,与甲酸(HCOOH)结构相似,分子式不同,互为同系物,故B正确;
C.乙酸含有羧基,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故C正确;
D.CH3COOH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结构式为,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乙酸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利于学生双基的夯实,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把握相关概念的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淀粉和纤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C.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的有4种
D.在加热条件下,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可鉴别乙醇和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常温下将NaOH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a2(H2X)的数量级为10-6
B.曲线N表示pH与lg$\frac{c(H{X}^{-})}{c({H}_{2}X)}$的变化关系
C.NaHX溶液中c(H+)>c(OH-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c(X2-)>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砷(As)是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可以形成As2S3、As2O5、H3AsO3、H3AsO4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As2S3)制成浆状,通入O2氧化,生成H3AsO4和单质硫.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s2S3+5O2+6H2O=4H3AsO4+6S.该反应需要在加压下进行,原因是加压反应速率增大,而且平衡右移,可提高生产效率.
(3)已知:As(s)+$\frac{3}{2}$H2(g)+2O2(g)=H3AsO4(s)△H1
H2(g)+$\frac{1}{2}$O2(g)=H2O(l)△H2
2As(s)+$\frac{5}{2}$O2(g)=As2O5(s)△H3
则反应As2O5(s)+3H2O(l)=2H3AsO4(s)的△H=2△H1-3△H2-△H3
(4)298K时,将20mL 3x mol•L-1 Na3AsO3、20mL 3x mol•L-1 I2和20mL 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33-(aq)+I2(aq)+2OH-?AsO43-(aq)+2I-(aq)+H2O(l).溶液中c(AsO43-)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ac(填标号).
a.溶液的pH不再变化
b.v(I-)=2v(AsO33-
c.c (AsO43-)/c (AsO33-)不再变化
d.c(I-)=y mol•L-1
②tm时,v大于 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tm时v小于 tn时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tm时AsO43-浓度更小,反应速率更慢.
④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frac{4{y}^{3}}{(x-y)^{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
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
D.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用R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价层电子对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
(2)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1变化趋势如图(a)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同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半径逐渐减小,故结合一个电子释放出的能量依次增大;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N的2p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不易结合电子.
(3)经X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R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b)所示.
①从结构角度分析,R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ABD,不同之处为C.(填标号)
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B.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C.立体结构
D.共价键类型
②R中阴离子N5-中的σ键总数为5个.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Πmn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66),则N5-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Π56
③图(b)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NH4+)N-H…Cl、(H3O+)O-H…N、(NH4+)N-H…N.

(4)R的晶体密度为dg•cm-3,其立方晶胞参数为anm,晶胞中含有y个[(N56(H3O)3(NH44Cl]单元,该单元的相对质量为M,则y的计算表达式为$\frac{d×(a×1{0}^{-7})^{3}×{N}_{A}}{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向硝酸酸化的0.05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加入足量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酸化,固体未完全溶解(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Fe+2Fe3+=3Fe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①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取样时间/min现象
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30产生白色沉淀;较3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min时加深
120产生白色沉淀;较30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 0min时变浅
(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②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
假设b:空气中存在O2,由于4Fe2++O2+4H+=4Fe3++2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
假设c: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假设d:根据白色沉淀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
③下列实验Ⅰ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Ⅱ可证实假设d成立.
实验Ⅰ:向硝酸酸化的NaNO3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3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min后溶液几乎无色.
实验Ⅱ: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FeCl2/FeCl3,操作及现象是按图连接好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ⅰ~ⅲ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i→ii Ag++Fe2+=Ag+Fe3+,反应生成Fe3+的使Fe3+增加,红色变深,ii→iii 空气中氧气氧化SCN-,红色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葡萄糖能水解生成2molCH3CH2OH和2molCO2
B.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
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1mol油脂完全水解生成1mol甘油和3 mol高级脂肪酸(盐)
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燃烧0.2mol某有机物,得到0.4mol CO2和 0.6mol H2O,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该有机物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
B.该有机物中碳和氢的原子个数比为3:1
C.该有机物中含有2个CO2和3个H2O
D.该有机物的1个分子里含2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还可能含有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