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离子 | 开始沉淀的pH | 完全沉淀的pH |
Fe3+ | 1.5 | 4.1 |
Fe2+ | 7.5 | 9.7 |
Co2+ | 6.6 | 9.4 |
Ni2+ | 6.7 | 9.5 |
分析 含钴废料(含CoCO3、少量NiCO3与铁屑)加稀盐酸酸浸,得到Co2+、Ni2+、Fe2+的溶液,加氨水将Co2+、Fe2+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入盐酸酸浸得到Co2+、Fe2+,向溶液中滴加适量30%H2O2,氧化亚铁离子,向溶液中加入CoCO3,调节溶液pH4.l≤pH<6.6,使Fe3+沉淀完全,过滤得CoCl2溶液,减压蒸干溶液,结晶干燥得CoCl2•6H2O,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硝酸酸浸时氧化Co2+产生氮氧化物,酸浸工艺中用“稀HCl”替代了传统的“盐酸与硝酸的混酸”,减少有毒气体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止产品中混有硝酸盐(或防止将Co2+氧化);
故答案为:减少有毒气体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止产品中混有硝酸盐(或防止将Co2+氧化);
(2)由图2可知,pH=10时,Co的回收率高且Ni的含量低,流程中除镍,Co元素在滤渣中,Ni元素在滤液中,故未形成沉淀;
故答案为:10;否;
(3)除铁过程中,向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调剂pH沉淀铁离子,不引入新杂质,故选择过氧化氢做氧化剂,用CoCO3调节pH,故除铁为:①向溶液中滴加适量30%H2O2,使其充分反应;②向溶液中加入CoCO3,调节溶液pH4.l≤pH<6.6,使Fe3+沉淀完全;③过滤得CoCl2溶液;
故答案为:①向溶液中滴加适量30%H2O2,使其充分反应;②向溶液中加入CoCO3,调节溶液pH4.l≤pH<6.6,使Fe3+沉淀完全;
(4)Co2+水解,故加盐酸抑制Co2+水解;
故答案为:抑制Co2+水解;
(5)工业上采用减压蒸干的方法制备CoCl2•6H2O,减压蒸干的目的是防止CoCl2•6H2O分解;
故答案为:防止CoCl2•6H2O分解.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和提纯,为高频考点,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盐类水解、难溶物溶解平衡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混合物:水玻璃、碱石灰、明矾 | B. | 酸:稀硫酸、次氯酸、硫酸氢钠 | ||
C. | 酸性氧化物:SO2、CO2、SiO2 | D. | 碱性氧化物:CaO、Na2O2、K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
B. | 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化合物N4 | |
C. | 红磷转化为白磷是物理变化 | |
D. | 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是同素异形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 序号 | 滴加试剂 | 0.1mol•L-1FeCl23mL | 0.1mol•L-1 FeCl3 mL |
1 | 滴入2滴KSCN溶液 |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溶液变为红色 |
2 | 滴入2滴苯酚溶液 |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溶液变为紫色 |
3 | 滴入2滴酸性的KMnO4溶液 | 溶液先变紫红后褪色 | 溶液变紫红色 |
4 | 滴入NaOH溶液 | 出现红棕色沉淀 |
试剂 | KSCN溶液3滴 | 苯酚溶液2滴 | 0.01mol•L-KMnO4溶液3滴 | 10%NaOH溶液10滴 |
0.1mol•L-1FeCl3 | 深红色 | 紫色 | 黄色 | 红褐色沉淀 |
0.1mol•L-1FeCl2 | 无色 | 无色 | 无色 | 灰绿色沉淀 |
0.01mol•L-1FeCl3 | 红棕色 | 无色 | 几乎无色 | 淡黄色 |
0.01mol•L-1FeCl2 | 无色 | 无色 | 无色 | 无色 |
0.001mol•L-1FeCl3 | 无色 | 无色 | 无色 | 无色 |
0.001mol•L-1FeCl2 | 无色 | 无色 | 无色 | 无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悬浊液 | B. | 饱和溶液 | ||
C. | 质量分数约为50%的溶液 | D. | 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的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mol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2 NA | |
B. | 在1L 0.1mol/L的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0.1NA | |
C. | 7.8g过氧化钠用于呼吸面具中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总数为0.1 NA | |
D. | 将1L 2mol/L的FeCl3溶液加入到沸水中,加热使之完全反应,所得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为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