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酵粉就是NaHCO3,使用它可使生产的食品疏松可口
B.放置较久的红薯比新挖出土的甜,可能与葡萄糖的水解有关
C.燃煤中添加适量的CaO,有利于降低酸雨形成的概率
D.用液溴来吸收香蕉产生的乙烯,达到保鲜的目的

分析 A.把NaHCO3作为发酵粉使用时,往往加入少量的明矾;
B.葡萄糖不能水解;
C.向煤中掺入生石灰,在氧气参与反应和高温的条件下,用来吸收SO2,只生成硫酸钙;
D.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能达到保鲜的目的.

解答 解:A.发酵粉是一种复合添加剂,主要用作面制品和膨化食品的生产,把NaHCO3作为发酵粉使用时,往往加入少量的明矾,故A错误;
B.葡萄糖不能水解,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故B错误;
C.向煤中掺入生石灰,在氧气参与反应和高温的条件下,用来吸收SO2,只生成硫酸钙,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故C正确;
D.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能达到保鲜的目的,溴有毒,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B.铝热法炼铁
C.实验室制氢气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均填序号).
A组:①H2O与H2O2;                       
②金刚石与水晶;
③CH3CH2OH与CH3OCH3;             
16O和18O;
⑤汞与水银;                          
12C6013C70
(1)互为同位素的是④;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⑥;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③;
B组:①钨;  ②固态三氧化硫;  ③晶体硅;  ④钠;  ⑤石英;  ⑥氯化钡;⑦硫;  ⑧氯化钠.
(2)属于离子晶体⑥⑧,属于分子晶体②⑦,原子晶体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T/KpHc/10-3mol•L-1
H2O2Fe2+
为以下实验作参考29836.00.30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298106.00.30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2)请根据如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v(p-CP)=8.0×10-6mol/(L•s).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反应速率趋向于零(或该降解反应趋于停止).
(5)根据题意:在一定条件下H2O2和Fe2+的离子反应式H2O2+2H++2Fe2+=2H2O+2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正确方法是(  )
A.加水,振荡B.加Na0H溶液,煮沸C.加Na2SO4溶液D.直接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2NO2?N2O4+54.5KJ,在玻璃密闭容器中装有二氧化氮,将容器浸入冰水中,颜色变浅;容器内总的物质的量变小;总质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为翠绿色晶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110℃下失去结晶水,230℃分解;是制备负载型活性铁催化剂的主要原料.
实验室利用(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H2C2O4(草酸)、K2C2O4(草酸钾)、30%双氧水等为原料制备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的部分实验过程如图:
已知:沉淀:FeC2O4•2H2O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强酸
6FeC2O4+3H2O2+6K2C2O4═4K3[Fe(C2O43]+2Fe(OH)3
2Fe(OH)3+3H2C2O4+3K2C2O4═2K3[Fe(C2O43]+6H2O
(1)检验硫酸亚铁铵是否变质的试剂是KSCN;溶解时加几滴稀硫酸的目的是抑制Fe2+水解.
(2)沉淀过滤后,洗涤1的操作方法是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数次.
(3)在沉淀中加入饱和K2C2O4溶液,并用40℃左右水浴加热,再向其中慢慢滴加足量的30%H2O2溶液,不断搅拌.此过程需保持温度在40℃左右,可能的原因是温度太高双氧水容易分解,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等.加入30%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煮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双氧水.
(4)洗涤2中所用洗涤试剂最合适的是C(填选项字母).
A.草酸钠溶液   B.蒸馏水    C.乙醇    D.K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键的键能是指气态原子间形成1mol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如:H(g)+I(g)→H-I(g)+297KJ即H-I键的键能为297KJ•mol-1,也可以理解为破坏1molH-I键需要吸收297KJ的热量.化学反应的发生可以看成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单位:KJ•mol-1):
键能键能键能
H-H436Cl-Cl243H-Cl432
S=S255H-S339C-F427
C-Cl330C-I218H-F565
C-O347H-O464
阅读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键能越大,物质的热稳定性越强
B.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2HCl(g);△H=-QkJ•mol-1中,Q的值为185
C.H-O键的键能大于H-S键的键能,所以H2O的溶沸点高于H2S的溶沸点
D.C-Br键的键能应在218kJ•mol-1-330kJ•mol-1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再加水,沉淀溶解硫酸铵使蛋白质变性
B将乙醇与酸性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混合橙色溶液变为绿色乙醇具有还原性
C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解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蔗糖的水解产物为非还原性糖
D将新制Cu(OH)2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Cu2O)葡萄糖具有氧化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