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CO(g)燃烧热△H=-283kJ•mol-1,依据燃烧热概念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结合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3kJ•mol-1
2H2(g)+O2(g)=2H2O(l)△H=-571.6kJ•mol-1,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CO(g)+2H2(g)=CH3OH(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吸收CO后的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又可以重新生成醋酸亚铜氨,平衡逆向进行,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选项;
(3)①CO吸附剂的开发大多数以铜(+1)为活性组分负载在各种载体上,然后采用变压吸附(PSA)方式在含N2体系中脱出CO,图象方向可知时间越长CO回收率越高;
②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燃烧过程中放热;
③为了检测CO对空气的污染情况,常需用到氯化钯(PdCl2)溶液.将CO气体通入氯化钯(PdCl2)溶液中(水也参与反应),能产生黑色金属钯、CO2和一种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将少量CO2气体通入石灰乳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发生的反应为:Ca2++CO32-?CaCO3+2OH-,平衡常数K=$\frac{{c}^{2}(O{H}^{-})}{c(C{{O}_{3}}^{2-})}$=$\frac{{c}^{2}(O{H}^{-})}{c(C{{O}_{3}}^{2-})}$$\frac{c(C{a}^{2+})}{c(C{a}^{2+})}$=$\frac{Ksp(Ca(OH)_{2})}{Ksp(CaC{O}_{3})}$,据此计算碳酸根离子浓度.
解答 解:(1)CO(g)燃烧热△H=-283kJ•mol-1,
CO(g)+$\frac{1}{2}$O2(g)=CO2(g)△H=-283kJ•mol-1,①
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3kJ•mol-1 ②
2H2(g)+O2(g)=2H2O(l)△H=-571.6kJ•mol-1③
(①×2+③×2-②)得到CO(g)+2H2(g)=CH3OH(l)△H=-128.1KJ/mol,
故答案为:-128.1;
(2)CH3COOCu(NH3)2 (aq)+CO(g)?CH3COOCu(NH3)2•CO(aq)△H<0,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a.适当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分析进行,则升温平衡逆向进行,可以重新生成醋酸亚铜氨,故a正确;
b.适当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进行,不能重新生成醋酸亚铜氨,故b错误;
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不能重新生成醋酸亚铜氨,故c错误;
d.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可以重新生成醋酸亚铜氨,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3)①CO吸附剂的开发大多数以铜(+1)为活性组分负载在各种载体上,然后采用变压吸附(PSA)方式在含N2体系中脱出CO,图象方向可知时间越长CO回收率越高,为了保证载铜吸附剂对CO的吸附和提纯要求,应采取的措施是尽量在PSA-I中将CO2 脱除(保证PSA-I吸附CO2的时间),
故答案为:尽量在PSA-I中将CO2 脱除(保证PSA-I吸附CO2的时间);
②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燃烧过程中放热,可以作为燃料,
故答案为:作燃料;
③CO气体通入氯化钯(PdCl2)溶液中(水也参与反应),能产生黑色金属钯、CO2和一种酸,由质量守恒定律,该酸为盐酸,反应的俄化学方程式为:CO+PdCl2+H2O═Pd+CO2+2HCl,
故答案为:CO+PdCl2+H2O═Pd↓+2HCl+CO2;
(4)将少量CO2气体通入石灰乳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发生的反应为:Ca2++CO32-?CaCO3+2OH-,平衡常数K=$\frac{{c}^{2}(O{H}^{-})}{c(C{{O}_{3}}^{2-})}$=$\frac{{c}^{2}(O{H}^{-})}{c(C{{O}_{3}}^{2-})}$$\frac{c(C{a}^{2+})}{c(C{a}^{2+})}$=$\frac{Ksp(Ca(OH)_{2})}{Ksp(CaC{O}_{3})}$,达到平衡后,测得溶液c(OH-)=c mol•L-1,则c(CO32-)=$\frac{a{c}^{2}}{b}$mol/L,
故答案为:$\frac{a{c}^{2}}{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应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图象的理解应用、溶度积常数的计算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 | ![]() | ![]() | ![]() |
A.测量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 B.构造铜锌原电池 | C.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 D.测定中和热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Y | U | |||
X | V | 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氯水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作用,两者漂白原理相同 | |
B. | 等质量的铜粉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和途径b消耗的H2SO4相等 途径a:Cu$→_{△}^{O_{2}}$CuO$\stackrel{稀H_{2}SO_{4}}{→}$CuSO4;途径b:Cu$\stackrel{浓H_{2}SO_{4}}{→}$CuSO4 | |
C. |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 |
D. | 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电池工作时,每消耗22.4L NH3转移3mol电子 | |
B. | 电子由电极A经外电路流向电极B | |
C. | 电池工作时,OH-向电极B移动 | |
D. | 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石油的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 |
B. | 袋装食品常用生石灰作为食品的抗氧化剂 | |
C. | 金属焊接时可用饱和NH4Cl溶液作除锈剂 | |
D. | 泡沫灭火器的内筒为塑料桶,盛有碳酸氢钠溶液;外筒为铁桶,外筒和内筒之间装有硫酸铝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90% | B. | 80% | C. | 70% | D. | 6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 验 序 号 | 时间(min) 浓度(mol•L-1)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1 | 800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c2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00 | c3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820 | 1.0 | 0.40 | 0.25 | 0.20 | 0.20 | 0.20 | 0.20 |
A. |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增大 | |
B. | 实验3中 c3=1.2 mol•L-1 | |
C. | 实验1与实验3比较,A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2 | |
D. | 实验2使用了催化剂,在0至10 min内平均速率υ(B)=0.02 mol•L-1•min-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