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高炉气中含有的气体主要有N2、CO、CO2等.在含有大量N2的高炉气体系中,富集CO的技术关键在于要有对CO选择性好的吸附材料,从而实现CO和N2的分离.
(1)由CO可以直接合成许多C1化工产品,如生产甲醇.已知:
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3kJ•mol-1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又知CO(g)燃烧热△H=-283kJ•mol-1,则CO(g)+2H2(g)=CH3OH(l)△H=-128.1kJ•mol-1
(2)工业上常采用醋酸亚铜氨溶液来吸收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H3COOCu(NH32 (aq)+CO(g)?CH3COOCu(NH32•CO(aq)△H<0
吸收CO后的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又可以重新生成醋酸亚铜氨,可采取的措施有ad.
a.适当升高温度     b.适当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3)到目前为止,CO吸附剂的开发大多数以铜(+1)为活性组分负载在各种载体上,然后采用变压吸附(PSA)方式在含N2体系中脱出CO.下图是变压吸附回收高炉气中CO的流程图.

①PSA-I吸附CO2时间对PSA-II中CO回收率的影响见图,由此可见,为了保证载铜吸附剂对CO的吸附和提纯要求,应采取的措施是尽量在PSA-I中将CO2脱除(保证PSA-I吸附CO2的时间).

②从PSA-II中富集得到的CO有广泛的用途,除生产甲醇外,列举其中一种用途作燃料.
③检验放空气体中是否含有CO的实验操作是:将该气体通入氯化钯(PdCl2)溶液中,观察是否有黑色的单质钯生成,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CO+PdCl2+H2O═Pd↓+2HCl+CO2
(4)已知:Ksp(CaCO3)=a,Ksp[Ca(OH)2]=b,将少量CO2气体通入石灰乳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溶液c(OH-)=c mol•L-1,则c(CO32-)=$\frac{a{c}^{2}}{b}$mol•L-1(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 (1)CO(g)燃烧热△H=-283kJ•mol-1,依据燃烧热概念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结合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3kJ•mol-1
2H2(g)+O2(g)=2H2O(l)△H=-571.6kJ•mol-1,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CO(g)+2H2(g)=CH3OH(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吸收CO后的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又可以重新生成醋酸亚铜氨,平衡逆向进行,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选项;
(3)①CO吸附剂的开发大多数以铜(+1)为活性组分负载在各种载体上,然后采用变压吸附(PSA)方式在含N2体系中脱出CO,图象方向可知时间越长CO回收率越高;
②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燃烧过程中放热;
③为了检测CO对空气的污染情况,常需用到氯化钯(PdCl2)溶液.将CO气体通入氯化钯(PdCl2)溶液中(水也参与反应),能产生黑色金属钯、CO2和一种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将少量CO2气体通入石灰乳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发生的反应为:Ca2++CO32-?CaCO3+2OH-,平衡常数K=$\frac{{c}^{2}(O{H}^{-})}{c(C{{O}_{3}}^{2-})}$=$\frac{{c}^{2}(O{H}^{-})}{c(C{{O}_{3}}^{2-})}$$\frac{c(C{a}^{2+})}{c(C{a}^{2+})}$=$\frac{Ksp(Ca(OH)_{2})}{Ksp(CaC{O}_{3})}$,据此计算碳酸根离子浓度.

解答 解:(1)CO(g)燃烧热△H=-283kJ•mol-1
CO(g)+$\frac{1}{2}$O2(g)=CO2(g)△H=-283kJ•mol-1,①
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3kJ•mol-1  ②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①×2+③×2-②)得到CO(g)+2H2(g)=CH3OH(l)△H=-128.1KJ/mol,
故答案为:-128.1;
(2)CH3COOCu(NH32 (aq)+CO(g)?CH3COOCu(NH32•CO(aq)△H<0,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a.适当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分析进行,则升温平衡逆向进行,可以重新生成醋酸亚铜氨,故a正确;     
b.适当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进行,不能重新生成醋酸亚铜氨,故b错误;   
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不能重新生成醋酸亚铜氨,故c错误;      
d.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可以重新生成醋酸亚铜氨,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3)①CO吸附剂的开发大多数以铜(+1)为活性组分负载在各种载体上,然后采用变压吸附(PSA)方式在含N2体系中脱出CO,图象方向可知时间越长CO回收率越高,为了保证载铜吸附剂对CO的吸附和提纯要求,应采取的措施是尽量在PSA-I中将CO2 脱除(保证PSA-I吸附CO2的时间),
故答案为:尽量在PSA-I中将CO2 脱除(保证PSA-I吸附CO2的时间);
②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燃烧过程中放热,可以作为燃料,
故答案为:作燃料;
③CO气体通入氯化钯(PdCl2)溶液中(水也参与反应),能产生黑色金属钯、CO2和一种酸,由质量守恒定律,该酸为盐酸,反应的俄化学方程式为:CO+PdCl2+H2O═Pd+CO2+2HCl,
故答案为:CO+PdCl2+H2O═Pd↓+2HCl+CO2
(4)将少量CO2气体通入石灰乳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发生的反应为:Ca2++CO32-?CaCO3+2OH-,平衡常数K=$\frac{{c}^{2}(O{H}^{-})}{c(C{{O}_{3}}^{2-})}$=$\frac{{c}^{2}(O{H}^{-})}{c(C{{O}_{3}}^{2-})}$$\frac{c(C{a}^{2+})}{c(C{a}^{2+})}$=$\frac{Ksp(Ca(OH)_{2})}{Ksp(CaC{O}_{3})}$,达到平衡后,测得溶液c(OH-)=c mol•L-1,则c(CO32-)=$\frac{a{c}^{2}}{b}$mol/L,
故答案为:$\frac{a{c}^{2}}{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应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图象的理解应用、溶度积常数的计算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测量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B.构造铜锌原电池C.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D.测定中和热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已知 X、Y、U、V、W、Z是六种常见元素,其中X、Y、U、V、W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Y   U
   X   V   W
U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Z是人体血红蛋白中存在的金属元素.请填写下列空白: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第Ⅷ族,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X、U、V、W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Cl->N3->Al3+(用离子符号表示)
(3)用电子式表示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形成过程
(4)X、W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相互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5)Na2V的水溶液呈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S2-+H2O?HS-+OH-,其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2-)>c(OH-)>c(HS-)>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水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作用,两者漂白原理相同
B.等质量的铜粉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和途径b消耗的H2SO4相等
途径a:Cu$→_{△}^{O_{2}}$CuO$\stackrel{稀H_{2}SO_{4}}{→}$CuSO4;途径b:Cu$\stackrel{浓H_{2}SO_{4}}{→}$CuSO4
C.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D.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一种用于驱动潜艇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工作时,每消耗22.4L NH3转移3mol电子
B.电子由电极A经外电路流向电极B
C.电池工作时,OH-向电极B移动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石油的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B.袋装食品常用生石灰作为食品的抗氧化剂
C.金属焊接时可用饱和NH4Cl溶液作除锈剂
D.泡沫灭火器的内筒为塑料桶,盛有碳酸氢钠溶液;外筒为铁桶,外筒和内筒之间装有硫酸铝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高温下一定量的甲烷分解得到C2H2、H2及未分解的甲烷的混合气体,且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则甲烷的分解率为(  )
A.90%B.80%C.70%D.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均为0.反应物A的浓度(c/mol•L-1)随反应时间(t/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 验
序 号


时间(min)
浓度(mol•L-1





温度(℃)
0102030405060
18001.00.800.670.570.500.500.50
2800c20.600.500.500.500.500.50
3800c30.920.750.630.600.600.60
48201.00.400.250.200.200.200.20
根据上述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增大
B.实验3中 c3=1.2 mol•L-1
C.实验1与实验3比较,A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2
D.实验2使用了催化剂,在0至10 min内平均速率υ(B)=0.02 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1块表面已经氧化为氧化钠(Na2O)的金属钠的质量为10.8g,把它投入100g水中,在常温下放出氢气0.2g,求:
(1)金属钠的纯度为多少?
(2)被氧化的金属钠的质量为多少?
(3)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
(4)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