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甲酸铵(H2N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水解、受热易分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H3(g)+CO2(g)H2NCOONH4(s) △H<0
(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1)如用图1装置制取氨气,分液漏斗中的试剂名称是 。
(2)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2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①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目的是 。
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 。
②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 (填操作名称)。为了得到纯净的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 (填选项序号)。
a. 常压加热烘干 b. 高压加热烘干 c. 减压40 ℃以下烘干
③尾气处理装置如右图所示。球形干燥管的作用: ;
浓硫酸的作用: 。
(3)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NH4HCO3的氨基甲酸铵样品15.64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样品中所有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20 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Xn+、Ym+、Zp-为3种短周期元素的离子,它们各自带有的电荷数p<n<m=3,且Zp-的电子层数比Xn+、Ym+多1,比较X、Y、Z及其化合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Y(OH)m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其碱性比X(OH)n弱,其酸性也比Z的最高价含氧酸弱
B.原子半径Z>X>Y
C.单质的还原性Y>X
D.Xn+、Ym+、Zp-的半径:Xn+>Ym+>Z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饱和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时,生成21.6 g银,将等质量的醛完全燃烧,生成CO2的体积为13.44 L(标准状况),则该醛是( )
A.丙醛 B.丁醛 C.己醛 D.3甲基丁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度积大的化合物溶解度肯定大
B.向含有AgCl固体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AgCl溶解又达到平衡时,AgCl的溶度积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
C.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电解质离子的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
D.AgCl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AgCl为弱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B.分液漏斗、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过滤、蒸发、配制0.1mol/LNaCl溶液,都必须使用烧杯和玻璃棒
D.实验室用自来水制蒸馏水、石油分馏、制乙烯,都必须使用温度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
C.25℃时,0.1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D.0.1 mol AgCl和0.1mol 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体积均为1.0L的量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
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CO2(g)+c(s)2CO(g) △S>0、△H<0
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
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 kJ·mol-1
B.C2H2(g)+O2(g)===2CO2(g)+H2O(l) ΔH=+2b kJ·mol-1
C.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 kJ·mol-1
D.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