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几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
(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ⅥA族;
(2)Z和W氢化物比较,稳定性大的是HF(写化学式).
(3)生活中最常用的过渡金属单质,在Z2中点燃,为确定其固体生成物中金属的化合价,应使用的试剂是AC(填标号)
A、稀硫酸    B、稀硝酸    C、KSCN溶液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甲+H2O→乙+丙
①若甲为淡黄色固体,丙为气体,则乙的化学式为Na2O2
②若丙为Y的氧化物,则乙稀溶液与SO2反应生成丙的离子方程式2H2O+3SO2+2NO3-=2NO+4H++3SO42-

分析 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前7种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后7种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由原子序数可知,W为F元素,Z为O元素,Y为
N元素,A为Cl元素,B为S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与物质的性质等解答.
(1)B为S元素,主族元素周期数=电子层数,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3)生活中最常用的过渡金属单质为铁,在O2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为确定其固体生成物中金属的化合价,先用非强氧化性的酸溶解,后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的存在;
(4)①淡黄色固体可能为S或过氧化钠,甲+H2O→乙+丙,丙为气体,则乙为过氧化钠;
②Y为N元素,若丙为Y的氧化物,则Y为NO,甲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具有氧化性,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根离子,自身被还原成一氧化氮.

解答 解: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前7种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后7种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由原子序数可知,W为F元素,Z为O元素,Y为N元素,A为Cl元素,B为S元素.
(1)B为S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ⅥA族,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ⅥA族;
(2)W为F元素,Z为O元素,为同周期元素,F的非金属性强于O,所以氢化物稳定性,HF>H2O,
故答案为:HF;
(3)生活中最常用的过渡金属单质为铁,在O2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为确定其固体生成物中金属的化合价,先用非强氧化性的硫酸溶解,不能用硝酸,因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铁离子和KSCN络合显示血红色,所以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的存在,
故答案为:AC;
(4)①淡黄色固体可能为S或过氧化钠,甲+H2O→乙+丙,硫和水不反应,2Na2O2+2H2O=4NaOH+O2↑,符合丙为气体,则乙为过氧化钠,
故答案为:Na2O2
②Y为N元素,若丙为Y的氧化物,则Y为NO,甲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生成的硝酸具有氧化性,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根离子,自身被还原成一氧化氮,离子反应为:2H2O+3SO2+2NO3-=2NO+4H++3SO42-
故答案为:2H2O+3SO2+2NO3-=2NO+4H++3SO42-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及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原子半径变化规律结合原子序数进行推断,首先审题中要抓住“短周期主族元素”几个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分子式为C7H16的化合物,共有几种不同的结构(  )
A.10种B.9种C.8种D.7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Ba(NO32Ba(NO32=Ba2++2NO3-
Fe2(SO43Fe2(SO43=2Fe3++3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是(  )
A.烷烃B.乙烯C.D.卤代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K层电子数的3倍;硫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M层电子数之差为2;氯原子核外电子由低到高分别占据了3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俗名大苏打、海波,常用于除卤剂和定影剂.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极不稳定:S2O${\;}_{3}^{2-}$+2H+=H2O+SO2↑+S↓.以Na2S、Na2SO3和浓盐酸为原料.在60℃-80℃用新制的S与Na2SO3反应可制取Na2S2O3;实验装置如图.(已知H2SO3酸性比H2S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试剂的名称:X亚硫酸钠;装置B,D的作用是:B除去SO2气体中的HCl杂质,D防止E中液体倒流(或防止倒吸、或安全瓶均可).
(2)实验开始时,为使反应有效地进行,下列实验操作的顺序是:③①②(填编号)
①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烧瓶中加入液体;②点燃装置A的酒精灯加热;③点燃装置C的酒精灯加热.
(3)反应开始后,装置C锥形瓶中的溶液先变浑浊,出现浑浊现象的原因是:Na2S+SO2+H2O=Na2SO3+H2S、2H2S+SO2=2H2O+3S↓(或2H2S+H2SO3=3H2O+3S↓)(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当溶液变澄清时,停止反应;然后将所得混合液趁热过滤,经加热蒸发、冷却得到硫代硫酸钠晶体.
(4)实验时,也可先在装置C的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X和Y的混合物,然后按第(2)第(3)步制取Na2S2O3.要使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则X、Y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食盐中的加碘剂选用的是碘酸钾(KIO3)而不是碘化钾(KI).实验室可用采用如图1实验流程制备碘酸钾.
(1)操作①和操作③的名称分别为过滤、蒸馏.操作②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
(2)由单质碘制备碘酸钾的离子方程式为I2+5Cl2+12OH-=2IO3-+10Cl-+6H2O.
(3)问题讨论:在选择试剂X时,甲同学只选择了H2O2,乙同学除了选择H2O2外还加入了少量H2SO4,并做如下实验:
所选试剂XH2O2H2O2,少量稀H2SO4
操作向5mLM和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mL H2O2向5mLM和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mL H2O2,再加少量稀H2SO4
实验现象几秒钟后,溶液呈现很淡的蓝色溶液立刻呈现较深的蓝色
①根据乙同学选择的试剂X,写出M→N离子方程式2I-+H2O2+2H+=I2+2H2O;
②由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到的结论是:溶液的酸碱性会影响H2O2的氧化能力.
(4)实验探究:受(3)实验的启发,甲、乙同学继续探究KI固体在空气中放置变质的原因.
甲同学认为:KI变质只与空气中的O2和H2O有关;
乙同学认为:KI变质除了与O2和H2O有关外,还应与空气中的某种气体成分Y有关.
甲、乙同学分别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取出燃烧匙中的固体,在试管中溶于淀粉溶液,结构发现甲同学试管中溶液未变蓝,而乙同学试管中溶液明显变蓝.
①气体Y为CO2(填化学式).
②KI固体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4KI+O2+2CO2=2K2CO3+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工业上合成甲醇一般采用下列反应:CO(g)+2H2(g)?CH30H(g)△H,下表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250310350
K/(mol•L-1-22.0410.2500.012
(1)由表中数据判断△H<0(填“>”、“=”或“<”).
(2)某温度下,将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5mol•L-1,则此时的温度为310℃.
(3)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浓度mol•L-1
时间/min
C(CO)C(H2C(CH3OH)
00.81.60
20.6x0.2
40.30.60.5
60.30.60.5
①反应从2min到4min之间,H2的反应速率为0.3mol•L-1min-1
②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2.5%.
③反应在第2min时改变了反应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填序号).
a.使用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增加H2的浓度
(4)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275.6kJ•mol-1
②2CO(g)+O2(g)=2CO2(g)△H=-566.0kJ•mol-1
③H2O(g)=H2O(l)△H=-44.0kJ•mol-1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l)+O2(g)=CO(g)+2H2O(l)△H=-442.8kJ•mol-1
(5)一种甲醇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化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OH+H2O=CO2+6H++6e-.若以上述燃料电池为电源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当消耗32g甲醇时,电解产生的H2体积(标况)为67.2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2=CH2+H2$\stackrel{催化剂}{→}$C2H6
B.+HNO3$→_{55-60℃}^{浓H_{2}SO_{4}}$+H2O
C.CH3COOCH2CH3+H2O$→_{△}^{稀H_{2}SO_{4}}$CH3COOH+CH3CH2OH
D.CH4+Cl2$\stackrel{光照}{→}$CH3Cl+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