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c({H}_{2}O)}{c(C{O}_{2})•c({H}_{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2)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v正(H2)=v逆(H2O)d.c(CO2)=c(CO)
(3)若 830℃时,向容器中充入1mol CO、5mol H2O,反应达到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1.0(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4)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O2和1mol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CO平衡浓度为0.25mol/L,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830℃.
(5)若在(4)所处的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O2和3mol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1.8mol.

分析 (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固体、纯液体不需要在化学平衡常数中写出;
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
(2)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3)相同温度下,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与CO(g)+H2O(g)?CO2(g)+H2(g)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4)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量的浓度,再根据k=$\frac{c(CO)•c({H}_{2}O)}{c(C{O}_{2})•c({H}_{2})}$计算平衡常数判断温度;
(5)令平衡时参加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
           CO2(g)+H2(g)?CO(g)+H2O(g)
开始(mol):2      3       0       0
变化(mol):y      y       y       y
平衡(mol):2-y    3-y     y       y
再根据平衡常数k=$\frac{c(CO)•c({H}_{2}O)}{c(C{O}_{2})•c({H}_{2})}$=1列方程计算解答.

解答 解:(1)可逆反应CO2(g)+H2(g)?CO(g)+H2O(g)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O)•c({H}_{2}O)}{c(C{O}_{2})•c({H}_{2})}$,
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frac{c(CO)•c({H}_{2}O)}{c(C{O}_{2})•c({H}_{2})}$;吸热;
(2)a.该可逆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容器内压强自始至终不变,容器中压强变,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a错误;
b.随反应进行CO的浓度增大,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
c.υ(H2)=υ(H2O),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c正确;
d.c(CO2)=c(CO)时可能处于平衡状态,可能不处于平衡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有关,即与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有关,故d错误;
故选:bc;
(3)相同温度下,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与CO(g)+H2O(g)?CO2(g)+H2(g)平衡常数互为倒数,而 830℃时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K=1,则830℃时CO(g)+H2O(g)?CO2(g)+H2(g)平衡常数为1,故平衡常数相等,
故答案为:等于;
(4)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O2和1mol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CO平衡浓度为0.25mol/L,则:
               CO2(g)+H2(g)?CO(g)+H2O(g)
起始浓度(mol):0.5     0.5     0       0
变化浓度(mol):0.25    0.25    0.25    0.25
平衡浓度(mol):0.25    0.25    0.25    0.25
故平衡常数K=$\frac{0.25×0.25}{0.25×0.25}$=1,故所处温度为830℃,
故答案为:830;
(5)令平衡时参加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
           CO2(g)+H2(g)?CO(g)+H2O(g)
开始(mol):2       3      0       0
变化(mol):y       y      y       y
平衡(mol):2-y     3-y    y       y
则平衡常数K=$\frac{y×y}{(2-y)×(3-y)}$=1,解得y=1.2,故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3mol-1.2mol=1.8mol,
故答案为:1.8.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中等,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书写及用途: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2、判断反应的热效应,3、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4、计算转化率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对下列结构命名或对已知命名写结构简式.
(1)2,4,4-三甲基己烷,
(2)间甲基苯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试解释下列事实:NaHS溶液呈弱碱性,Na2S溶液里较强碱性,酸式盐NaH2PO2溶液为酸性,Na2HPO4溶液却为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用甲烷制取氢气的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1)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4(g)+2H2O(g)=4H2(g)+CO2(g)△H=-136.5kJ/mol.
(2)第II步为可逆反应.在800℃时,若CO的起始浓度为2.0mol/L,水蒸气的起始浓度为3.0mol/L,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测得CO2的浓度为1.2mol/L,则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随着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变小.
(3)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第II步反应,下列说法中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填序号).
a.四种物质的浓度比恰好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b.单位时间内断开amol H-H键的同时断开2a mol O-H键
c.反应容器中放出的热量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4)某温度下,第Ⅱ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frac{1}{9}$.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O(g)和CO(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CD.
起始浓度
c(H2O)/mol/L0.0100.0200.020
c(CO)/mol/L0.0100.0100.020
A.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O的转化率均是25%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5mol/L
D.平衡时,乙中H2O的转化率大于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下列反应在210℃时达到平衡:
①PCl5(g)?PCl3(g)+Cl2(g);△H1>0  K1=1mol•L-1
②CO(g)+Cl2(g)?COCl2(g);△H1<0  K2=5×104L•mol-1
③COCl2(g)?CO(g)+Cl2(g)
④2SO2(g)+O2(g)?2SO3(g);△H4<0
(1)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为2×10-5 mol•L-1
(2)要使反应①和反应②的K数值相等,可采取的措施是C(填序号).
A.降低反应①、②体系中Cl2浓度
B.反应①、②选择不同的催化剂
C.反应①、反应②同时升高温度
D.反应①、反应②同时降低温度
E.反应①降低温度,反应②维持210℃
(3)在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④,甲恒容、乙恒压,温度相同且恒定.起始时甲中加入0.02molSO2和0.01molO2,乙中加入0.02molSO3气体,开始时两容器压强相等,最后分别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它们达到平衡状态后的叙述正确的是B(填序号).
A.体积:甲可能小于乙
B.SO3的物质的量:甲一定小于乙
C.压强:甲可能大于乙
D.浓度比$\frac{c(S{O}_{2})}{c(S{O}_{3})}$:甲一定小于乙
(4)丙容器为容积不变的反应容器,要求通过调节体系的温度使反应④达到平衡时,保持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2mol.现向容器中加主xmolSO2,6.5mol O2,2.0molSO3.①若x=5.5,需要降低(填“降低”“升高”或“保持”)体系温度,使反应在平衡时达到题设要求;
②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的取值范围为2.5<x<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已知溶液中是否有沉淀析出可以用溶度积(Ksp)和溶液中对应离子浓度的积的大小来判断,Ksp只与物质本性和温度有关.如存在AmBn(s)═mAn+nBm,其Ksp(AmBn)=3×10-8,若溶液中K=c(Anm×c(Bmn的值大于Ksp(AmBn)=3×10-8,便会有AmBn析出.现将2.5mL 0.0001mol•L-1NaCl和2.5mL 0.001mol•L-1K2CrO4形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5mL 0.0001mol•L-1AgNO3溶液.试通过计算确定何者出现沉淀?(假设混合后偶溶液的总体积为10mL)[已知Ksp(AgCl)=3.2×1010-10,Ksp(AgCrO4)=5×10-12](提示:Ag2CrO4═2Ag++Cr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质谱图表明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红外光谱表征到C═C和C═O的存在,1H核磁共振谱如图(峰面积之比依次为1:1:1:3):
分析核磁共振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子中共有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2)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4H6O.
(3)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人们用NH4Cl 溶液来处理含NaNO2的废液,使NaNO2 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NaNO2+NH4Cl═NaCl+NH4NO2  第二步:NH4NO2$\frac{\underline{\;\;△\;\;}}{\;}$N2↑+2H2O
下列对第一、二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第一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第二步反应中NH4NO2只做还原剂
③第二步反应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两步反应中都是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据报道,2012年俄罗斯科学家再次合成117号元素.本次试验生成了6个新原子,其中5个${\;}_{117}^{293}$X,1个${\;}_{117}^{294}$X.下列关于${\;}_{117}^{293}$X和${\;}_{117}^{294}$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两种核素B.互为同素异形体
C.中子数分别为176和177D.电子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