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铝箔和有机物导电剂等,现利用如图1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资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硫酸和过氧化氢酸浸时,一般在9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主要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
2Al+3H2SO4=Al2(SO43+3H2↑、2H2O$\frac{\underline{\;80℃\;}}{\;}$O2↑+2H2O.当有1mol LiCoO2参加反应时,得到氧化产物的质量为16g.
(2)常温条件下调pH时,若使Al3+完全沉淀所需最小的pH为5(保留整数).(已知:离子浓度等于或小于1.×10-6时,认为其完全沉淀;Al(OH)3的Ksp=1.13×10-33
(3)操作1的名称是萃取、分液.
(4)从平衡角度进行解释生成CoCO3固体的原因HCO3-?H++CO32- 溶液中Co2+浓度与CO32- 浓度积即为浓度积大于CoCO3的Ksp 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5)钴元素与铁元素都属于第 VIII族,它们的化合物有相似的性质,Co(OH)2在空气中加热时,钴元素在固体残留物中的百分含量有如图2所示的变化.已知钴的氢氧化物加热至290℃时已完全脱水,则A点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o2O3(填化学式);在550-600℃范围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oO、Co3O4(填化学式).

分析 正极材料酸浸,并且加入稀硫酸、双氧水,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有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2Al+3H2SO4=Al2(SO43+3H2↑、2H2O$\frac{\underline{\;80℃\;}}{\;}$O2↑+2H2O;调节溶液的pH得到Al(OH)3沉淀,过滤得到滤液和Al(OH)3,通过操作1得到Li2SO4和有机相,操作1为萃取分液,然后反萃取得到有机相和CoSO4,向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溶液,发生反应为CO32-+Co2+=CoCO3↓,
(1)在酸性条件下,LiCoO2和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铝和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中氧化产物是氧气,根据LiCoO2和氧气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2)根据溶度积常数计算溶液pH;
(3)该操作是萃取、分液;
(4)浓度积大于溶度积时产生沉淀;
(5)钴元素与铁元素都属于第 VIII族,它们的化合物有相似的性质,Co(OH)2在空气中加热时,根据FeFe的氧化物,则Co的氧化物可能为Co2O3、CoO、Co3O4,Co2O3中Co的含量=$\frac{59×2}{59×2+16×3}$×100%=71.1%、CoO中Co的含量=$\frac{59}{75}×100%$=78.7%、Co3O4中Co的含量=$\frac{59×3}{59×3+16×4}$×100%=73.4%,
根据Co元素含量确定固体成分.

解答 解:(1)根据工艺流程中酸浸的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2LiCoO2+3 H2SO4+H2O2=Li2SO4+2 CoSO4+O2↑+4H2O;有Al(OH)3固体和题干中的铝箔,易推知有铝与H2SO4溶液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因为反应是温度80℃,还会发生双氧水制氧气的反应:2H2O$\frac{\underline{\;80℃\;}}{\;}$O2↑+2H2O,
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中氧化产物是氧气,1molLiCoO2完全反应生成氧气0.5mol,其质量为16g,
故答案为: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2Al+3H2SO4=Al2(SO43+3H2↑、2H2O$\frac{\underline{\;80℃\;}}{\;}$O2↑+2H2O;16g;
(2)离子浓度等于或小于1.0×10-6时,认为其完全沉淀;c(OH-3=$\frac{{K}_{sp}}{c(A{l}^{3+})}$=$\frac{1.13×1{0}^{-33}}{1.0×1{0}^{-6}}$,c(OH-)=10-9 mol•L-1,c(H+)=$\frac{1{0}^{-14}}{1{0}^{-9}}$mol/L=10-5 mol•L-1,pH=5,
故答案为:5;
(3)该操作是萃取、分液,故答案为:萃取、分液;
(4)平衡移动原理,溶液中HCO3-?H++CO32- Co2+浓度与CO32- 浓度积即为浓度积大于CoCO3的Ksp 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HCO3-?H++CO32-,溶液中Co2+浓度与CO32- 浓度积即为浓度积大于CoCO3的Ksp 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5)钴元素与铁元素都属于第 VIII族,它们的化合物有相似的性质,Co(OH)2在空气中加热时,根据FeFe的氧化物,则Co的氧化物可能为Co2O3、CoO、Co3O4,Co2O3中Co的含量=$\frac{59×2}{59×2+16×3}$×100%=71.1%、CoO中Co的含量=$\frac{59}{75}×100%$=78.7%、Co3O4中Co的含量=$\frac{59×3}{59×3+16×4}$×100%=73.4%,
所以A点成分为Co2O3,在550-600℃范围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o3O4和CoO,
故答案为:Co2O3;CoO、Co3O4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和提纯,涉及工业流程、氧化还原反应、信息型方程式书写、Ksp计算、物质分离和提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综合性较强,把握基本反应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难点是(5)题固体成分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图中,固体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
(1)白色沉淀E的化学式BaSO4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写出C-D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SO2+2H2O=2Fe2++SO42-+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金属的表面处理可以使金属制品美观耐用,我国2000多年前就已经掌握化学镀铬即铬盐氧化处理技术,现代工业中常采用电镀或化学镀进行金属表面处理.请回答:
(l)化学镀是借助合适的还原剂,使镀液中金属离子还原沉积到金属表面.如化学镀镍是在酸性环境下以NaH2PO2为还原剂(氧化生成NaH2PO3)使Ni2+还原,其离子方程式为Ni2++H2PO2-+H2O=Ni+H2PO3-+2H+
(2)工业上进行电镀时,待镀金属作为阴极.电镀铬若采用Cr3+的简单水溶液,电镀过程中阴极附近的pH与电镀时间的关系如图1,pH变化的原因是H+参与放电,上述过程的发生对镀层产生的影响是镀层变薄且不均匀.

(3)为防止上述过程发生,电镀铬可以在硫酸盐溶液体系中进行,图2为硫酸盐溶液中Cr3+的浓度对镀层厚度和覆盖范围的影响,随厚度增加,镀层覆盖范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Cr3+浓度增加会使镀层加厚,但浓度增加铬晶粒变大使覆盖范围变小.
(4)综合考虑镀层厚度及覆盖范围,电镀铬时温度以30-40℃为佳,工业上控制反应温度的设备名称为热交换器;电镀铬的过程中阳极会产生部分Cr2O72+,可以加入AB(填字母)除去.
A.H2O2   B.Na2SO3    C.FeSO4
(5)工业采用含Cr3+为3.25g/L的电解液电镀铬,则溶液pH不能大于4.(已知:35℃时,Kw=2.0×10-14,Ksp[Cr(OH)3]=5.0×10-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Y、Z、W位于同一周期,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X原子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又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X,离子半径Z<W
B.元素Y的单质能与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C.元素Y和W能形成YW2型离子化合物
D.W的单质有毒,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7.8 g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阴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8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二氯甲烷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
C.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气体含有的碳原子数目无法计算
D.0.1 mol•L-1MgCl2溶液中含有的Mg2+数目小于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CoCl2•6H2O是一种饲料营养强化剂.一种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Co(OH)3,还含少量Fe2O3、Al2O3、MnO等)制取CoCl2•6H2O的工艺流程如图1:


已知: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Al3+等;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金属离子浓度为:0.01mol/L)
沉淀物Fe(OH)3Fe(OH)2Co(OH)2Al(OH)3Mn(OH)2
开始沉淀2.77.67.64.07.7
完全沉淀3.79.69.25.29.8
③CoCl2•6H2O熔点为86℃,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氯化钴.
(1)写出浸出过程中Co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O3+SO32-+4H+=2Co2++SO42-+2H2O.
(2)写出NaClO3发生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ClO3-+6Fe2++6H+=Cl-+6Fe3++3H2O;若不慎向“浸出液”中加过量NaClO3时,可能会生成有毒气体,写出生成该有毒气体的离子方程式ClO3-+5Cl-+6H+=3Cl2↑+3H2O.
(3)“加Na2CO3调pH至a”,过滤所得到的沉淀成分为Fe(OH)3、Al(OH)3
(4)“操作1”中包含3个基本实验操作,它们依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过滤.制得的CoCl2•6H2O在烘干时需减压烘干的原因是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5)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图2.向“滤液”中加入萃取剂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Mn2+;其使用的最佳pH范围是B.
A.2.0~2.5   B.3.0~3.5
C.4.0~4.5    D.5.0~5.5
(6)为测定粗产品中CoCl2•6H2O含量,称取一定质量的粗产品溶于水,加入足量AgNO3溶液,过滤、洗涤,将沉淀烘干后称其质量.通过计算发现粗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粗产品含有可溶性氯化物或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8 g冰的晶体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2 NA
B.11.2 L丙烷(标准状况)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5NA
C.2.0 L 0.5 mol/L NaAlO2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2NA
D.1 mol C1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
B.可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加聚等反应
C.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0O6
D.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将一定量的SO2通入FeCl3溶液中,取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操作现象
A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
B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
C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D加入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