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B |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 | 相同时间内HA与Zn反应生成的氢气更多 | HA是强酸 |
C |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 | 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
D |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 | 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 Br-还原性强于Cl-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相同时间内,HA放出的氢气多,则反应过程中HA酸的氢离子浓度大;
B.原溶液中含有Fe3+,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C.NH4Cl受热分解为NH3与HCl,在试管口处冷却,NH3与HCl反应又得到NH4Cl固体;
D.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说明有Br2生成,发生反应:2Br-+Cl2=2Cl-+Br2,还原剂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还原性.
解答 解:A.体积、等PH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相同时间内,HA收集到氢气多,一定能说明HA是弱酸,故A错误;
B.原溶液中若含有Fe3+,加入KSCN溶液,溶液也会呈红色,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故B错误;
C.NH4Cl受热分解为NH3与HCl,在试管口处冷却,NH3与HCl反应又得到NH4Cl固体,不能说明NH4Cl固体可以升华,故C错误;
D.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说明有Br2生成,发生反应:2Br-+Cl2=2Cl-+Br2,说明Br-还原性强于C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离子检验酸性比较、物质的性质、还原性比较等,把握反应原理及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操作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分离苯和硝基苯:蒸馏 | B. | 分离氯化钠与氯化铵固体:升华 | ||
C. | 分离水和溴乙烷:分液 | D. | 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结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molCl2作为反应物,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 |
B. | 1molC9H20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28NA | |
C. | 标况下448mL二氯甲烷中含有分子数为0.02NA | |
D. | 常温常压下,1.8 g重水(D2O)中含中子数为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实验编号 | HA | NaOH | 混合溶液的pH |
甲组 | c(HA)=0.2mol/L | c(NaOH)=0.2mol/L | pH=a |
乙组 | c(HA)=0.1mol/L | c(NaOH)=0.1mol/L | pH=9 |
丙组 | pH=2 | pH=12 | pH=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 |
B. | 《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 |
C. |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 |
D. |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萃取 | B. | 渗析 | C. | 蒸馏 | D. | 干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K+)=c(HC2O4-)+c(H2C2O4)+2c(C2O42-) | B. | c(Na+)=c(H2C2O4)+c(C2O42-) | ||
C. | c(K+)+c(Na+)=c(HC2O4-)+c(C2O42-) | D. | c(K+)>c(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元素周期表里属于过渡元素的化合物 | |
B. | 位于元素周期表里第ⅡA族元素的化合物 | |
C. | 位于元素周期表里第ⅢA族元素的化合物 | |
D. | 位于元素周期表里第ⅣA族元素的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