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乙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和氧炔焊等.生产乙炔的方法有多种,如电石法、甲烷裂解法等.
(1)在Co(NO32催化下,乙炔可被50%的浓硝酸(硝酸被还原为NO2)在20~70℃时直接氧化为H2C2O4•2H2O.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8HNO3$→_{20~70℃}^{Co(NO_{3})_{2}}$H2C2O4•2H2O+8NO2↑+2H2O;
②实际生产中硝酸可循环利用而不被消耗,用方程式说明:3NO2+H2O=2HNO3+NO,2NO+O2=2NO2(4NO2+O2+2H2O=4HNO3).
(2)电石法原理为:由石油焦与生石灰在电炉中生成电石CaC2(含Ca3P2、CaS等杂质),电石与水反应生成C2H4(含PH3及H2S等杂质).
①已知焦炭固体与氧化钙固体每生成l g CaC2固体,同时生成CO气体吸收7.25kJ的    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aO(s)+3C(s)$\frac{\underline{\;高温\;}}{\;}$CaC2(s)+CO(g)△H=+464kJ/mol;
②用CuSO4溶液净化乙炔气体,去除PH3的反应之一为:4CuSO4+PH3+4H2O═4Cu↓+H3PO4+4H2SO4,每去除1mol PH3,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ol;
③反应H2S(aq)+Cu2+(aq)═CuS(s)+2H+(aq)的平衡常数为8×1015;(已知Ksp(CuS)=1.25×10-36,H2S的Kal=1×10-7,Ka2=1×10-13
④电石法工艺流程简单、容易操作、乙炔纯度高,缺点是消耗大量的电能(或污染严重)(举1例).
(3)甲烷裂解法原理为:2CH4(g)?C2H2(g)+3H2(g)△H,实验测得该反应的Kp(用平衡分压代替浓度计算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H>0(填“>”、“=”或“<”);
②图中G点v(正)>v(逆)(填“>”、“=”或“<”);
③M点时,若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则总压P与n(CH4)、n(C2H2)及n(H2)之间的关系为p=$\sqrt{\frac{{n}^{2}({CH}_{4})}{{n}^{3}({H}_{2})•n({C}_{2}{H}_{2})}}$或${n}^{2}(C{H}_{4})=n({C}_{2}{H}_{2})•{n}^{3}({H}_{2})•{p}^{2}$.

分析 (1)①在Co(NO32催化下,乙炔可被50%的浓硝酸(硝酸被还原为NO2),在20~70℃时直接氧化为H2C2O4•2H2O,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注意配平,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②实际生产中硝酸可循环利用而不被消耗,考虑NO2溶于水产生硝酸和NO,NO被氧化又可以变成NO2,循环使用,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①焦炭固体与氧化钙固体每生成l g CaC2固体,即反应每生成$\frac{1}{64}mol$CaC2固体,反应吸收热量7.25kJ,则每生成1molCaC2,反应需吸收热量7.25×64=464kJ,据此写出热化学方程式,注意标注物质的状态;
②膦PH3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能将CuSO4还原为Cu,自身可生成H3PO4,反应为4CuSO4+PH3+4H2O═4Cu↓+H3PO4+4H2SO4,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P从-3价升高为+5价,转移8个电子,据此计算;
③根据多重平衡规则计算反应H2S(aq)+Cu2+(aq)═CuS(s)+2H+(aq)的平衡常数;
④电石法工艺流程简单、容易操作、乙炔纯度高,但制备电石由石油焦与生石灰在电炉中生成电石CaC2,反应消耗电能,反应生成PH3和H2S会污染环境,据此分析缺点;
(3)①根据图象分析,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的对数值增大,则平衡常数也增大,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的趋势增大;
②图中G点在M点下方,G点的含义为反应商J<Kp,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③M点时,温度为1400K,此时平衡常数为lgKp=0,则Kp=1,根据分压平衡常数的概念计算.

解答 解:(1)①在Co(NO32催化下,乙炔可被50%的浓硝酸(硝酸被还原为NO2),在20~70℃时直接氧化为H2C2O4•2H2O,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注意配平,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8HNO3$→_{20~70℃}^{Co(NO_{3})_{2}}$H2C2O4•2H2O+8NO2↑+2H2O,
故答案为:C2H2+8HNO3$→_{20~70℃}^{Co(NO_{3})_{2}}$H2C2O4•2H2O+8NO2↑+2H2O;
②实际生产中硝酸可循环利用而不被消耗,考虑NO2溶于水产生硝酸和NO,NO被氧化又可以变成NO2,循环使用,则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2NO+O2=2NO2(或总反应4NO2+O2+2H2O=4HNO3),
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2NO+O2=2NO2(或4NO2+O2+2H2O=4HNO3);
(2)①焦炭固体与氧化钙固体每生成l g CaC2固体,即反应每生成$\frac{1}{64}mol$CaC2固体,反应吸收热量7.25kJ,则每生成1molCaC2,反应需吸收热量7.25×64=464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aO(s)+3C(s)$\frac{\underline{\;高温\;}}{\;}$CaC2(s)+CO(g)△H=+464kJ/mol,
故答案为:CaO(s)+3C(s)$\frac{\underline{\;高温\;}}{\;}$CaC2(s)+CO(g)△H=+464kJ/mol;
②膦PH3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能将CuSO4还原为Cu,自身可生成H3PO4,反应为4CuSO4+PH3+4H2O═4Cu↓+H3PO4+4H2SO4,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P从-3价升高为+5价,转移8个电子,则每去除1mol PH3,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ol,
故答案为:8mol;
③反应为:H2S(aq)+Cu2+(aq)═CuS(s)+2H+(aq),根据多重平衡规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frac{{c}^{2}({H}^{+})}{c(C{u}^{2+})c({H}_{2}S)}$=$\frac{{c}^{2}({H}^{+})}{c(C{u}^{2+})c({H}_{2}S)}•\frac{c({S}^{2-})}{c({S}^{2-})}$=$\frac{{K}_{a1}•{K}_{a2}}{{K}_{sp}(CuS)}$=$\frac{1×1{0}^{-7}×1×1{0}^{-3}}{1.25×1{0}^{-36}}$=8×1015
故答案为:8×1015
④电石法工艺流程简单、容易操作、乙炔纯度高,但制备电石由石油焦与生石灰在电炉中生成电石CaC2,反应消耗电能,反应生成PH3和H2S会污染环境,则缺点是:消耗大量的电能(或污染严重),
故答案为:消耗大量的电能(或污染严重);
(3)①根据图象分析,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的对数值增大,则平衡常数也增大,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的趋势增大,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焓变△H>0,
故答案为:>;
②图中G点在M点下方,G点的含义为反应商J<Kp,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化学反应速率为v>v
故答案为:>;
③M点时,温度为1400K,此时平衡常数为lgKp=0,则Kp=1,分压平衡常数Kp=$\frac{{p}^{3}({H}_{2})p({C}_{2}{H}_{2})}{{p}^{2}(C{H}_{4})}$=1,均为平衡分压,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则1=n(CH4)+n(C2H2)+n(H2),此时有pV=RT,考虑反应方程式:2CH4(g)?C2H2(g)+3H2(g),反应由甲烷裂解而来,则平衡时必有n(H2)=3n(C2H2),则p(H2)=3p(C2H2),p=$\frac{nRT}{V}$=$\frac{[n(C{H}_{4})+n({C}_{2}{H}_{2})+n({H}_{2})]}{V}RT$=p(CH4)+p(C2H2)+p(H2),这就是大学无机化学中的道尔顿分压定律的应用!密闭体系总压为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由pV=RT,结合平衡常数Kp=$\frac{{p}^{3}({H}_{2})p({C}_{2}{H}_{2})}{{p}^{2}(C{H}_{4})}$=1,则p3(H2)p(C2H2)=p2(CH4),则有$[\frac{n({H}_{2})RT}{V}]^{3}•[\frac{n({C}_{2}{H}_{2})RT}{V}]=[\frac{n(C{H}_{4})RT}{V}]^{2}$,因此${n}^{3}({H}_{2})n({C}_{2}{H}_{2})•{p}^{2}={n}^{2}(C{H}_{4})$,所以总压P与n(CH4)、n(C2H2)及n(H2)之间的关系为:p=$\sqrt{\frac{{n}^{2}({CH}_{4})}{{n}^{3}({H}_{2})•n({C}_{2}{H}_{2})}}$或${n}^{2}(C{H}_{4})=n({C}_{2}{H}_{2})•{n}^{3}({H}_{2})•{p}^{2}$,
故答案为:p=$\sqrt{\frac{{n}^{2}({CH}_{4})}{{n}^{3}({H}_{2})•n({C}_{2}{H}_{2})}}$或${n}^{2}(C{H}_{4})=n({C}_{2}{H}_{2})•{n}^{3}({H}_{2})•{p}^{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原理部分知识,包含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一道好题,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
A.SO2B.Na2O2C.H2O2D.NaC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W、X、Y、Z为四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X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具有漂白性且可用于自来水消毒,Y单质在X单质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Z的简单离子半径是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与Y可形成两种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化合物
B.W与X的单质可直接化合形成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C.Z单质制造的容器可长时间储存碱性的食物
D.工业上常采用电解熔融Z的氯化物来制取单质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今有如图所示的三种有机物:
甲:乙:丙:
①写出丙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羟基、醛基,1mol甲能与2mol Br2反应;
②这三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甲乙丙;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乙和丙;
③写出乙和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6.利用含氧有机物甲及以下合成路线,可合成多种化工产品:

已知:Ⅰ、RCHO$→_{②H_{2}O/H+}^{①HCN/OH-}$
Ⅱ、RCOOH$\stackrel{SOCl_{2}}{→}$RCOCl$\stackrel{R′OH}{→}$(R、R′代表羟基)
(1)甲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
(2)乙→庚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是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丙→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检验甲中官能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庚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碳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上有重要作用.
(1)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为CO、H2(用化学式表示);
(2)高温时,用CO还原MgSO4可制备高纯度MgO.若在750℃时,测得气体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SO2、SO3,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SO4+CO $\frac{\underline{\;高温\;}}{\;}$2MgO+SO2+SO3+CO2

(3)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科学家提出由CO2制取碳的太阳能工艺如图1所示.
①若“重整系统”发生的反应中$\frac{n(FeO)}{n(C{O}_{2})}$=6,则FexOy的化学式为Fe3O4
②“热分解系统”中每分解1mol FexOy,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4)工业上用CO2和H2反应合成甲醚.
已知:2CO2(g)+6H2(g)?CH3OCH3(g)+3H2O(g)△H=-130.8KJ•mol-1
①一定条件下,上述合成甲醚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c(填标号).
a.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
c.H2的转化率增大                      d.容器中的$\frac{n(C{O}_{2})}{n({H}_{2})}$值变小
②某压强下,合成甲醚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如图2所示.T1温度下,将4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5min后该反应达到平衡,则0~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CH3)=0.12mol•L-1•min-1;KA、KB、KC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KA=KC>KB
(5)常温下,用氨水吸收CO2可得到NH4HCO3溶液,在该溶液中,c(NH4+)>(填“>”、“<”或“=”)c(HCO3-);反应NH4++HCO3-+H2O?NH3•H2O+H2CO3的平衡常数K=1.25×10-3.(已知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4×10-7,K2=4×10-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1)丙烷脱氢可得丙烯.己知: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124.2 kJ•mol-1
(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正极反应式为O2+4e-+2CO2=2CO32-
(3)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3-+H+的平衡常数K1=4.2×10-7mol/L.(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己知10-5.60=2.5×10-6
(4)用氨气制取尿素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 (l)+H2O(g)△H<0
某温度下,向容积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NH3和2molCO2,该反应进行到40s时达到平衡,此时CO2的转化率为50%.
①理论上生产尿素的条件是D.(填选项编号)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②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
A.反应混合物中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消耗2a molNH3,同时生成a molH2O
D.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③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K的值为2500L2/mol2
④图中的曲线I表示该反应在前25s内的反应进程中的NH3浓度变化..在0~25s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3×10-4mol/(L•s).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一种条件,图象变成II,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铜晶体中铜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所示,铜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模型属于面心立方密堆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粒子能透过滤纸,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所以可以用滤纸来分离溶液和胶体
B.有化学键断裂或化学键形成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C.焰色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食盐溶液能导电,但食盐溶液不是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