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麦芽糖
B.丙烯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C.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可证明甲烷是正四面体构型
D.符合分子式为C4H10O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有3种

分析 A.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B.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C,键角为120°;
C.甲烷若是正四面体,则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因为正四面体的两个顶点总是相邻关系;
D.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则该有机物属于醇,可以可知丁烷中的1个H原子被1个羟基取代产物,书写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根据等效氢判断丁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解答 解:A.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麦芽糖不是最终水解产物,故A错误;
B.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C,键角为120°,则三个碳原子不处于同一直线上,故B错误;
C.CH4分子中有四个等同的CH键,可能有两种对称的结构:正四面体结构和平面正方形结构,但若是平面结构,二氯甲烷会有两种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不是平面结构,只能是正四面体结构,故C正确;
D.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则该有机物属于醇,可以可知丁烷中的1个H原子被羟基取代产物,丁烷有CH3CH2CH2CH3、CH3CH(CH3)CH3
CH3CH2CH2CH3中有2种H原子,1个H原子被1个羟基取代有2种结构,
CH3CH(CH3)CH3中有2种H原子,1个H原子被1个羟基取代有2种结构,
故符合条件的C4H10O结构共有4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有机物的结构及官能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加聚反应产物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正确认识和使用电池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电化学处理 SO2 是目前 研究的热点,利用双氧水氧化吸收 SO2  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1)反应的总方程式为SO2+H2O2=SO42-+2H+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H+=2H2O.
(2)H+的迁移方向为由左到右.(填“左右”)
(3)若 11.2L(标准状况)SO2 参与反应,则迁移 H+的物质的量为 1mol.
(4)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
A.氢氧燃料电池B.锌锰电池C.镍镉电池D.铅蓄电池
(5)某同学关于原电池的笔记中,不合理的有①②③
①原电池两电极 活泼性一定不同
②原电池负极材料参与反应,正极材料都不参与反应
③Fe-NaOH 溶液-Si 原电池,Fe 是负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如图所示测定Na2O2(含Na2O杂质)纯度的实验装置,不同时间电子天平的读数如列表所示:
实验操作时间/s电子天平读数/g
烧杯+水 370.000
烧杯+水+样品0377.640
30376.920
60376.400
90376.200
120376.200
试计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并估算最后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图1所示装置研究反应速率的有关问题.
(1)在前4min内,镁条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其原因是镁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在4min之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其原因是4min后由于溶液中H+浓度降低,所以导致反应速率减小.
(2)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和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①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
原因Ⅰ:Cl-对反应没有影响,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Ⅱ: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没有影响;
原因Ⅲ: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Ⅳ:Cl-、SO42-均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Cl-影响更小
原因Ⅴ:Cl-、SO42-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或SO42-影响更小).
②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结论.他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c(H+)相同的稀硫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
a.在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或KCl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b.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2SO4或K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若观察到实验a中反应速率加快,实验b中反应速率减慢,则说明原因Ⅲ是正确的.依此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为探究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某同学进行实验如下:
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
(1)进行实验i和ii:
序号操作现象
i向2mL pH=2的0.05mol•L-1 K2Cr2O7橙色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3溶液(pH 约为 9)3滴溶液变绿色(含Cr3+
ii向2mL pH=8的0.1mol•L-1 K2CrO4黄色溶液中
滴加饱和Na2SO3溶液3滴
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①用化学用语表示饱和Na2SO3溶液pH约为9的原因:SO32-+H2O?HSO3-+OH-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i中现象:Cr2O72-+3SO32-+8H+═2Cr3++3SO42-+4H2O.
(2)继续进行实验iii:
序号操作现象
iii向2mL饱和Na2SO3溶液中滴加pH=2的0.05mol•L-1 K2Cr2O7橙色溶液3滴溶液变黄色
为了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补充实验:
向2mL蒸馏水中滴加pH=2的0.05mol•L-1 K2Cr2O7橙色溶液3滴,溶液变成浅橙色.
①补充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水的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造成的影响.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iii中现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溶液中大量的SO32-(或OH-)与H+结合导致溶液中c(H+)下降,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黄.
③根据实验i~iii,可推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的反应与溶液酸碱性有关.
a.碱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酸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3+
④向实验iii所得黄色溶液中继续滴加硫酸,产生的现象证实了上述推测.该现象是溶液变绿.
(3)为探究溶液酸性增强对Na2SO3溶液还原性或铬(VI)盐溶液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电压为x.
b.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硫酸至pH=2后,电压增大了y.
c.继续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硫酸后,无气体逸出,电压几乎不变.
①上述实验说明:溶液酸性增强,铬(VI)盐溶液的氧化性增强,Na2SO3溶液的还原性几乎没有变化.
②有同学认为:随溶液酸性增强,溶液中O2的氧化性增强也会使电压增大.利用如图装置选择合适试剂进行实验,结果表明O2的存在不影响上述结论.该实验方案是U型管左管中盛放pH=8浓度为0.1mol•L-1K2SO4溶液,右管盛放饱和Na2SO3溶液,闭合K,记录电压;向左管溶液中滴加硫酸至pH=2后,记录电压,测得电压增大了z(z<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1mol•L-1的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为NA
B.32g甲烷中含有2NA个C-H键
C.1molNH2-含有10NA个电子
D.1mol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能实现实验目的是(必要时可加热)(  )
选项实验目的
A制取并收集NO2浓硝酸铜片
B制取并验证SO2具有漂白性70%硫酸亚硫酸钠品红溶液
C制取并验证氯气没有漂白性浓盐酸二氧化锰干燥的红布条
D比较HCl、H2CO3和H2SiO3酸性的强弱盐酸大理石硅酸钠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咖啡酸(如图)存在于野胡萝卜、光叶水苏、荞麦等物中.咖 啡酸有止血作用,特别对内脏的止血效果较好.A是咖啡酸的同分异构体,其苯环上只有1个取代基,1molA能与2molNaHCO3反应,A的结构简式C6H5CH(CO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一定量上述的熔融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中铁溶解的化学方程式8Fe+30HNO3═8Fe(NO33+3NH4NO3+9H2O;
(2)在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OH-═NH3•H2O;
(3)合金中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