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右图所示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不全部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B.
C.D.

分析 Na、Mg、Al、Fe能和酸反应生成盐,能被氧化性强的单质氧气氧化生成氧化物,再结合复分解反应条件来分析解答,注意氧化物和碱之间的转化.

解答 解:A.Na→NaOH→Na2CO3→NaCl中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Na+2H2O=2NaOH+H2↑、2NaOH+CO2=Na2CO3 +H2O、Na2CO3+CaCl2=CaCO3↓+2NaCl,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得到单质钠,所以能全部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故A不选;
B.Fe→Fe(NO33→Fe(OH)3→Fe2O3中反应分别是Fe$\stackrel{过量的硝酸}{→}$Fe(NO33$\stackrel{氢氧化钠}{→}$Fe(OH)3$\stackrel{加热}{→}$Fe2O3$\stackrel{还原剂}{→}$Fe,所以全部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故B不选;
C.Mg→Mg(OH)2→MgSO4中反应方程式分别为:镁与水微弱反应生成氢氧化镁、Mg(OH)2+H2SO4=MgSO4+2H2O,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单质镁,全部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故C不选;
D.氧化铝和水不反应,所以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铝,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间的转化,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以Na、Mg、Al、Fe为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元素化合物知识常常在工艺流程中出现,还常常与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离子的检验等知识点联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Ba2+、Cl-、NO3-B.K+、OH-、Cl-、SO42-
C.Ca2+、Mg2+、NO3-、HCO3-D.Na+、Cl-、CO32-、S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2)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B(填序号).
A.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molX,同时生成2molZC.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在密闭容器里,通入amol X(g)和bmol Y(g),发生反应X(g)+Y(g)=2Z(g),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速率会发生什么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在其它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减小;
②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增大;
③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入一定量的Z气体: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铝热反应实验展开研究.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AlAl2O3FeFe2O3
熔点/℃660205415351462
沸点/℃246729802750--
Ⅰ.(1)某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答: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是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3)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下列试剂中最好的是B(填序号).
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Ⅱ.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一定量上述的熔融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5)在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上述现象说明溶液中Al3+、Fe3+、H+结合OH-的能力比NH4+强(填离子符号).
(6)B点对应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32mol,C点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7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通入足量CO2后的溶液中:Na+、SiO32-、CH3COO-、CO32-
B.中性溶液中:Fe3+、MnO4-、SO42-、K+
C.酸性溶液中:Na+、ClO-、SO42-、I-
D.$\frac{c({H}^{+})}{c(O{H}^{-})}$=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为探究Fe(NO32等硝酸盐热分解产物和产物的性质,某化学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性学习:【查阅资料】金属活泼性不同,其硝酸盐分解产物不同

(1)K→Na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
(2)Mg→Cu等较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氧化物、NO2和O2
(3)Hg以后不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NO2和O2
2KNO3$\frac{\underline{\;\;△\;\;}}{\;}$2KNO2↑+O2↑               
2Cu(NO32$\frac{\underline{\;\;△\;\;}}{\;}$2CuO+4NO2↑+O2
2AgNO3$\frac{\underline{\;\;△\;\;}}{\;}$2Ag+2NO2↑+O2
I:【实验一】探究Fe(NO32热分解固体产物中Fe元素的价态.该小组甲同学将其溶于足量的稀H2SO4得到相应两份溶液,进行以下探究实验.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入少量KSCN溶液;②少量稀酸性KMnO4溶液中滴入另一份溶液.现象:①溶液变红色②溶液变红色
(1)则Fe(NO3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4Fe(NO32$\frac{\underline{\;\;△\;\;}}{\;}$2Fe2O3+8NO2↑+O2↑.
II:【实验二】探究Fe(NO32热分解气体产物的性质.小组乙、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收集时操作恰当,几乎没有空气)
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取一定质量Fe(NO32装于大试管,并重新连接好仪器;④加热;⑤…
(2)乙同学使用A装置收集气体,恰好收集到54mL红棕色气体,要从水槽中取出量筒,乙同学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玻璃片在水槽里盖好量筒口,用食指摁紧玻璃片,将量筒从水槽中取出,正放在试验台上.
(3)丙同学取等质量Fe(NO32的在同样条件下热分解,用B装置收集气体产物,可收集到气体8mL.
III:【实验三】探究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和特征
(4)小组丁同学取KNO3、Cu(NO32、Fe(NO32混合粉末充分加热后用排水法未收集到任何气体,则KNO3、Cu(NO32、Fe(NO32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A.
A.1:2:2        B.2:1:3        C.1:2:3       D.3:8:5
(5)取0.6mol由KNO3、Cu(NO32、Fe(NO33按等物质的量之比混合而成的粉末溶于100mL 3mol/L的稀硫酸中,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则最多可溶解铜粉质量为20.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现有几组物质的熔点(℃)数据:
A组B组C组D组
金刚石:3550Li:181HF:-83NaCl:801
硅晶体:1410Na:98HCl:-115KCl:776
硼晶体:2300K:64HBr:-89RbCl:718
二氧化硅:1723Rb:39HI:-51CaCl:645
(1)A组属于原子晶体,其熔化时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是共价键.
(2)B组晶体共同的物理性质是①②③④(填序号).
①有金属光泽   ②导电性      ③导热性      ④延展性
(3)C组中HF熔点反常是由于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其熔化时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多.
(4)D组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②④(填序号).
①硬度小       ②水溶液能导电  ③固体能导电 ④熔融状态能导电
(5)D组晶体的熔点NaCl>KCl,其原因解释为:NaCl>KCl都为离子晶体,r(Na+)<r(K+),在离子所带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熔点就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VI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VI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图1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sp3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S>Se;
(3)Se原子序数为34,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3s23p63d10
(4)H2Se的酸性比H2S强(填“强”或“弱”).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SO32-离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5)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10-3和2.5×1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1.2×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
①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②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H2SeO3和H2SeO4可表示成(HO)2SeO和(HO)2SeO2.H2SeO3中的Se为+4价,而H2SeO4中的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O的电子更向Se偏移,越易电离出H+;;
(6)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pm,密度为4.1(列式并计算),a位置S2-离子与b位置Zn2+离子之间的距离为$\frac{270.0}{\sqrt{1-cos109°28′}}$pm(列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己烯和环己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