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碳族元素中C与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
 
;写出选用物质的化学式:A
 
,B
 
,C
 

其中装置B中所盛试剂的作用为
 
;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
 
;写出B处的离子方程式: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实验题
分析:(1)根据信息知道: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C、Si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根据强酸制弱酸来回答即可;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氯化氢,C中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
(2)根据氧化性强的单质可以将氧化性弱的单质从其盐中置换出来结合反应产物来分析.
解答: 解:(1)根据题干信息: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则原子的非金属性越强,依据强酸制弱酸来设计反应;A装置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故A为碳酸钙,盐酸易挥发,故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氯化氢,故B为饱和碳酸钠溶液,C为硅酸钠溶液,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iO32-+CO2+H2O═H2SiO3↓+CO32-
故答案为:强酸制弱酸;碳酸钙;饱和碳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氯化氢气体;SiO32-+CO2+H2O═H2SiO3↓+CO32-
(2)根据题干信息: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所以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会产生氯气,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溴离子,碘离子氧化为对应的单质,即A处:Cl2+2Br-=2Cl-+Br2,B:Cl2+2I-=2Cl-+I2
故答案为: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2+2I-=2Cl-+I2
点评:本题将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律与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设计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一定的难度,注意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属于非电解质
B、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C、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D、标准状况下,18g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稀溴水和氯化铁溶液都呈黄色.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现对溶液呈黄色的原因进行探究.
(1)限选用的试剂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四氯化碳、硫氰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
假设1:溶液呈黄色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
 
引起的(填微粒的化学式,下同).
假设2:溶液呈黄色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
 
引起的.
【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1和假设2的推断,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你的实验方案:
假设1方案:
 

假设2方案:
 

(2)根据高中所学的知识判断,你认为
 
(填“假设1”或“假设2”)的推断是正确的;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验证你的假设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3)若向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甲、乙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一、图二所示的实验.
(1)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一所示实验能定性说明反应快慢的依据是
 
;图二所示实验能说明反应快慢的数据是
 

(3)①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解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
Cu(s)+2H+(aq)=Cu2+(aq)+H2(g)△H=+64.39  kJ/mol
2H2O2(l)=2H2O(l)+O2(g)△H=-196.46 kJ/mol
H2(g)+
1
2
O2(g)=H2O(l)△H=-285.84 kJ/mol
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 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印刷电路板的金属粉末用10% H2O2和3.0mol/L H2SO4的混合溶液处理,测得不同温度下铜的平均溶解速率(见下表).
温度(℃)20304050607080
铜平均溶解速率     (×10-3 mol?L-1?min-17.348.019.257.987.246.735.76
当温度高于40℃时,铜的平均溶解速率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NaHSO4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时即有I2析出.某课题组用淀粉作指示剂,通过测定溶液变蓝所用时间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写出NaHSO3溶液与过量KIO3溶液反应生成I2的离子方程式:
 

(2)调节反应物浓度和温度进行对比实验,记录结果如下:
实验编号0.02mol/LNaHSO3溶液/mL0.02mol/LKIO3溶液/mLH2O/mL反应温度/℃溶液变蓝的时间t/s
1015a10t1
1030010t2
10b020t3
表中a=
 
,b=
 

(3)改变反应温度,重复实验③,得到温度(T)与溶液变蓝所需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超过50℃后溶液不会再变蓝).
①在30℃下,若溶液变蓝时,I2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从反应开始至溶液变蓝,IO3-的平均反应速率
 
 mol?L-1?s-1(写出表达式即可,不要化简).
②根据图象,请你分析温度低于50℃时,溶液变蓝所需时间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4)将NaHSO3溶液与KIO3溶液混合(预先加入可溶性淀粉为指示剂),用速率检测仪检测出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又逐渐减小.课题组对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反应生成的SO4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SO4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假设二:
 

假设三: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反应速率可用测速仪测定).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过氧化钙安全、无毒,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用作消毒剂、杀菌剂、高温氧化剂、油脂漂白剂等.如图是工业上以石灰石和双氧水为原料生产过氧化钙的实验流程,其中,石灰石里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杂质.

(1)操作①中加入的硝酸常用稀硝酸,而不用浓硝酸,且控制温度不超过70℃,其原因是:
 

(2)如果A是一种溶液,则该溶液可以是
 
,加入A的目的是
 

(3)步骤④和步骤⑥的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4)步骤⑦是在低温下的过氧化氢浓溶液中加入无水氯化钙,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即会出现大量的过氧化钙沉淀,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
 

(5)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a g上述过氧化氢溶液,若滴定终点时消耗V mL KMnO4溶液,则上述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在25℃时Ksp[Mg﹙OH﹚2]=3.2×10-11,假设饱和Mg﹙OH﹚2溶液的浓度为1g/mL,试求Mg﹙OH﹚2的溶解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溶液X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有Mg2+、Cu2+、Ba2+、H+、Ag+、SO32-、CO32-、OH-、Cl-.向X中投入足量的铝粉,有大量气泡产生,得溶液Y.完成下表.
溶液Y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溶液X中
一定存在的离子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不能确定的离子
Al3+
 
 
 
 
 
 
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  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逐渐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3)装置D的作用是
 

(4)某同学认为,保持其他仪器、试剂及操作不变,只需要将D中NaOH溶液换成另外一种试剂,就可以利用该实验证明碳、氮、硅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你认为这种试剂是
 
,其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