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在一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T1℃时发生如下反应:CO (g)+H2O(g)?CO2(g)+H2(g)△H<O,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则
(1)0~4min 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3mol/(L.min).
(2)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
(3)T2℃(高于T1℃)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表:
时间(min)COH2OCO2H2
00.2000.30000
20.1380.2380.0620.062
3C1C2C3C3
4C1C2C3C3
50.1160.2160.084C4
①表中3~4min时,反应v=v(填“>”、“<”或“=”); C1>0.08mol/L(填“>”、“<”或“=”).
②4~5min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d(填字母).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增大了CO2浓度    d.增加了氢气浓度.

分析 (1)根据v(CO)=$\frac{△c}{△t}$计算反应速率;
(2)用三段式法计算:
       CO(g)十H2O(g)  CO2(g)十H2 (g)
起始:0.20mol/L  0.30mol/L         0         0
转化:0.12mol/L  0.12mol/L        0.12mol/L  0.12mol/L
平衡:0.08mol/L  0.18mol/L        0.12mol/L  0.12mol/L
根据CO的转化率=$\frac{已转化的浓度}{起始浓度}$×100%计算,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K;
(3)①表中3min-4min之间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处于平衡,T2℃(高于T1℃),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T2℃时平衡逆向移动,据此分析;
②由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可知,CO的浓度减小,而H2O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1)v(CO)=$\frac{△c}{△t}$=$\frac{0.20mol/l-0.08mol/L}{4min}$=0.03mol/(L•min),
故答案为:0.03;
(2)用三段式法计算:
       CO(g)十H2O(g)  CO2(g)十H2 (g)
起始:0.20mol/L  0.30mol/L         0         0
转化:0.12mol/L  0.12mol/L        0.12mol/L  0.12mol/L
平衡:0.08mol/L  0.18mol/L        0.12mol/L  0.12mol/L
则CO的转化率=$\frac{已转化的浓度}{起始浓度}$×100%=$\frac{0.12mol/L}{0.20mol/L}$×100%=60%,K=$\frac{c(CO{\;}_{2})×c(H{\;}_{2})}{c(CO)×c(H{\;}_{2}O)}$=$\frac{0.12mol/L×0.12mol/L}{0.08mol/L×0.18mol/L}$=1,
故答案为:60%;1;
(3)①表中3min-4min之间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所以v=v,T2℃(高于T1℃),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T2℃时平衡逆向移动,CO的浓度变大,所以C1>0.08mol/L,
故答案为:=;>;
②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是升高温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少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引起,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平衡的有关计算和判断等问题,题目难度较大,将图表信息和图象信息相结合来分析是解答的关键,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铝自然形成的氧化膜易脱落.以硫酸为电解液,分别以石墨和铝材做阴、阳极材料,经过电解处理形成的氧化铝膜,抗蚀能力强.其制备的简要流程如图.下列用来解释流程中反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碱洗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2OH-+Al2O3═2AlO2-+H2O
B.碱洗时铝材表面会出现气泡:2Al+2OH-+2H2O═2AlO2-+3H2
C.获得耐蚀铝材的电极反应为:4Al-12e-+3O2═2Al2O3
D.用稀氨水洗去耐蚀铝材表面的酸:NH3•H2O+H+═NH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用丙醛(CH3CH2CHO)制取聚丙烯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为(  )
①取代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氧化反应  
⑤还原反应.
A.⑤②③B.④②③C.⑤②④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和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氯气和溴化钠溶液反应:C12+2Br-→2C1-+Br2
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SO42-+Ba2+→BaSO4
D.醋酸和碳酸钙反应:2H++CaCO3→Ca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200℃时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共23.2g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7.2g,则原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
A.0.2molB.0.6molC.0.8molD.l.0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只用一种试剂可以区别MgCl2、FeCl2、AlCl3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AgNO3溶液B.NaOH溶液C.硫酸D.K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高锰酸钾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强氧化剂,实验室制备高锰酸钾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如下:MnO2熔融氧化:3MnO2+KClO3+6KOH $\frac{\underline{\;熔融\;}}{\;}$3K2MnO4+KCl+3H2O;
K2MnO4歧化: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已知K2MnO4溶液显绿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MnO2熔融氧化应放在④中加热(填仪器编号).
①烧杯 ②瓷坩埚 ③蒸发皿 ④铁坩埚
(2)在MnO2熔融氧化所得产物的热浸取液中通入CO2气体,使K2MnO4歧化的过程在如图装置中进行,A、B、C、D、E为旋塞,F、G为气囊,H为带套管的玻璃棒.

①为了能充分利用CO2,装置中使用了两个气囊.当试管内依次加入块状碳酸钙和盐酸后,关闭旋塞B、E,微开旋塞A,打开旋塞C、D,往热K2Mn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未反应的CO2被收集到气囊F中.待气囊F收集到较多气体时,关闭旋塞A、C,打开旋塞B、D、E,轻轻挤压气囊F,使CO2气体缓缓地压入K2MnO4溶液中再次反应,未反应的CO2气体又被收集在气囊G中.然后将气囊G中的气体挤压入气囊F中,如此反复,直至K2MnO4完全反应.
②检验K2MnO4歧化完全的实验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三颈烧瓶内的溶液点在滤纸上,若滤纸上只有紫红色痕迹,无绿色痕迹,表明反应已歧化完全.
(3)将三颈烧瓶中所得产物进行抽滤,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自然冷却结晶,抽滤,得到针状的高锰酸钾晶体.本实验应采用低温烘干的方法来干燥产品,原因是高锰酸钾晶体受热易分解.
(4)利用氧化还原滴定法进行高锰酸钾纯度分析,原理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现称取制得的高锰酸钾产品7.245g,配成500mL溶液,用移液管量取25.00mL待测液,用0.1000mol•L-1草酸钠标准溶液液进行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液体积为50.00mL(不考虑杂质的反应),则高锰酸钾产品的纯度为87.23%(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M(KMnO4)=158g•mol-1).若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待测液润洗或烘干,则测定结果将偏小.(填“偏大”、“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Na2SO3+S $\frac{\underline{\;\;△\;\;}}{\;}$ Na2S2O3,常温下溶液中析出晶体为Na2S2O3•5H2O.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Na2S2O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Ⅰ.现按如下方法制备Na2S2O3•5H2O:
将硫化钠和碳酸钠按反应要求比例一并放入三颈烧瓶中,注入150mL蒸馏水使其溶解,在分液漏斗中,注入浓盐酸,在装置2中加入亚硫酸钠固体,并按图2安装好装置.
(1)仪器2的名称为蒸馏烧瓶,装置6中可放入CD.
A.BaCl2溶液     B.浓H2SO4   C.酸性KMnO4溶液    D.NaOH溶液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浓盐酸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较均匀的通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并用磁力搅拌器搅动并加热,反应原理为:
①Na2CO3+SO2═Na2SO3+CO2
②Na2S+SO2+H2O═Na2SO3+H2S
③2H2S+SO2═3S↓+2H2O
④Na2SO3+S$\frac{\underline{\;\;△\;\;}}{\;}$Na2S2O3
总反应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随着二氧化硫气体的通入,看到溶液中有大量浅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约半小时.当溶液中pH接近或不小于7时,即可停止通气和加热.溶液PH要控制不小于7理由是S2O32-+2H+=S↓+SO2↑+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分离Na2S2O3•5H2O并标定溶液的浓度:

(1)为减少产品的损失,操作①为趁热过滤,操作②是抽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操作是用乙醇(填试剂)作洗涤剂.
(2)蒸发浓缩滤液直至溶液呈微黄色浑浊为止,蒸发时为什么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温度过高会导致析出的晶体分解
(3)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置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294g/mol)0.5880克.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14H+═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由蓝色恰好变成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三次消耗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2000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了测定铁粉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某课外活动小组加热碳粉(过量)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如图装置,对获得铁粉(含炭)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图中铁架台已略去).实验中所用药品:样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碱石灰、浓硫酸等

①在G中加入样品标本W克,D中装入碱石灰后并称量m1克.E中加入浓硫酸,连接好仪器后,检查气密性.
②对A、B中加入试剂,打开A的活塞,慢慢滴加溶液.
③对G进行加热,当G中药品充分反应后,关闭A的活塞,停止加热.
④冷却后,称量D的质量为m2克.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对锥形瓶微热,看E处有无气泡产生,若有则气密性良好.
(2)写出B中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写出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frac{W-\frac{3}{11}({m}_{2}-{m}_{1})}{W}$×100%.
(4)问题和讨论
实验完成后,老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G中反应完全D中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B与G之间加热的装置可以是干燥管,其中盛放的药品是碱石灰.
(5)现有稀硫酸、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选择合适试剂,请再设计一种测定用一定质量的样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氢气的量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主要分析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