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明矾石经处理后得到明矾[KAl(SO42•12H2O].从明矾制备Al、K2SO4和H2SO4的工艺过程如下所示:

焙烧明矾的化学方程式为:4KAl(SO42•12H2O+3S=2K2SO4+2Al2O3+9SO2+48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焙烧明矾的反应中,转移15mol电子,生成Al2O32.5mol;
(2)A1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AIN,其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该晶体中Al的配位数是4;

(3)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3NiO(OH)+NaOH+H2O=NaAlO2+3Ni(OH)2
(4)焙烧产生的SO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25℃、101kPa时:
2SO2(g)+O2(g)?2SO3(g)△H1=一197kJ/mol;
2H2O (g)=2H2O(1)△H2=一44kJ/mol;
2SO2(g)+O2(g)+2H2O(g)=2H2SO4(l)△H3=一545kJ/mol.
则25℃、101kPa时SO3气体与H2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O3(g)+H2O(l)=H2SO4(l)△H=-130KJ/mol
焙烧568.8吨明矾(M=474g/mol ),若SO2 的利用率为96%,可生产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259.2吨.

分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电子转移数目与Al2O3的关系;
(2)配位化合物中直接和中心原子(或离子)相联系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3)以Al和NiO(OH)为电极,铝做原电池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NiO(O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结合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4)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依据硫元素守恒计算得到.

解答 解:(1)单质S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二氧化硫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由方程式可知生成9mol的二氧化硫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2mol,同时生成2mol三氧化二铝,即转移电子与三氧化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所以转移15mol电子,生成Al2O3 2.5mol;
故答案为:2.5;
(2)依据晶体晶胞结构分析,结合配位数含义可知,每个铝原子和四个单原子相连,所以铝原子的配位数为4,
故答案为:4;
(3)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铝做负极失电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3NiO(OH)+NaOH+H2O=NaAlO2+3Ni(OH)2
故答案为:Al+3NiO(OH)+NaOH+H2O=NaAlO2+3Ni(OH)2
(4)2SO2(g)+O2(g)?2SO3(g)△H1=-197kJ/mol①
H2O(g)?H2O(l)△H2=-44kJ/mol②
2SO2(g)+O2(g)+2H2O(g)═2H2SO4(l)△H3=-545kJ/mol③
依据盖斯定律③-①-2×②得到:2SO3(g)+2H2O(l)=2H2SO4(l)△H=-260KJ/mol;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3(g)+H2O(l)=H2SO4(l)△H=-130KJ/mol;
明矾的物质的量=$\frac{568.8×1{0}^{6}g}{474g/mol}$=1.2×106mol,根据方程式知,生成SO2的物质的量=$\frac{1.2×1{0}^{6}mol}{4}$×9=2.7×106mol,SO2的利用率为96%,根据硫原子守恒知,硫酸的物质的量=SO2的物质的量=2.592×106mol,则98%的质量=$\frac{2.592×1{0}^{6}mol×98g/mol}{98%}$=2.592×108g=259.2吨;
故答案为:SO3(g)+H2O(l)=H2SO4(l)△H=-130KJ/mol;259.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盖斯定律的计算,化学计算等,题目难度中等,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M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比为4:3;N-、Z+、X+的离子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常温下为气体.据此回答: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HCl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分子树(Dendrimers)是指分子中有树状结构的高度支化大分子,这类大分子的制备方法之一就是Michael加成反应.反应的一个简单例子如下:
(C2H52NH+H2C=CHCO2Et$→_{0℃}^{惰性溶剂+醋酸}$(C2H52N-CH2CH2CO2Et(注:Et为乙基),一个分子树可通过下列反应得到:
①NH3用过量的丙烯睛(H2C=CHCN)处理得到含有3个氰基的产物
②上述所得产物在催化剂作用下用H2催化还原,得到一种带有三个伯胺(-NH2)的产物.
③这种初级伯胺产物再用过量的丙烯腈处理.
④步骤③的产物再在催化剂作用下用H2氢化,得到六胺化合物.这就是一种支化大分子的开始.
(1)(a)步骤①的反应方程式NH3+3H2C=CHCN→N(CH2CH2CN)3
(b)步骤②的反应方程式N(CH2CH2CN)3+6H2→N(CH2CH2CH2NH23
(c)步骤④氢化得到的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N[CH2CH2CH2N(CH2CH2CH2NH22]3
用丙烯腈处理的结果和氨基的还原结果可以重复几次,最终形成带有伯胺基团的球形分子(-NH2已位于表面).
(2)计算经5次全循环(第一次循环由步骤①+②组成)后,在分子树上有48个末端基.
(3)(a)每摩尔NH3,进行5次循环时,共需丙烯腈的物质的量为93mol.
(b)分子树每经一次循环分子直径增加约1nm.计算5次循环后分子树的体积6.54×10-26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可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ZnO.制备流程如下:

已知:Zn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溶液处理废旧镀锌铁皮可以去除油污,还可以溶解镀锌层.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为制得ZnO,后续操作步骤是抽滤→洗涤→灼烧.
(3)由溶液B制得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须持续通入N2,其原因是在N2气氛下,防止Fe2+被氧化.
(4)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请写出酸性条件下K2Cr2O7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K2Cr2O7被还原为Cr3+).
(5)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00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50mL,应准确称取K2Cr2O70.7350g(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已知M(K2Cr2O7)=294.0g•mol-1).
配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一定不要用到的有③⑦(用编号表示).
①电子天平  ②烧杯  ③量筒 ④玻璃棒 ⑤250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托盘天平
(6)若配制K2Cr2O7标准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则测定结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滴定操作中,若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则滴定结果将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图1:

(1)稀硫酸与Mg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CO3+2H+═Mg2++CO2↑+H2O.
(2)加入H2O2的作用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调溶液pH≈4目的是使Fe(OH)3生成沉淀.
(3)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
2MgSO4+C$\frac{\underline{\;800℃\;}}{\;}$2MgO+2SO2↑+CO2
MgSO4+C$\frac{\underline{\;800℃\;}}{\;}$MgO+SO2↑+CO↑
MgSO4+3C$\frac{\underline{\;800℃\;}}{\;}$MgO+S↑+3CO↑
利用图2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①B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d(填字母).B中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2Mn2++4H++5SO42-
a.NaOH 溶液      b.Na2CO3溶液      c.稀硝酸      d.KMnO4溶液
②D中收集的气体可以是CO(填化学式).
③A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4,该反应中氧化剂与
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分离水和CCl4
B.
定容
C.
比较两种盐的热稳定性
D.
构成铜锌原电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金属钛被称为铁和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常见化合价为+4.它是空间技术、航海、化工、医疗上不可缺少的材料.工业上用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制备金属钛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部分产物略去):

(1)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TiO3+6C+7Cl2$\frac{\underline{\;高温\;}}{\;}$2FeCl3+2TiCl4+6CO,还  原剂是FeTiO3、C,每生成1mol TiCl4转移7mol电子.
(2)步骤②分离出TiCl4的方法,利用了TiCl4与FeCl3沸点的不同.
(3)步骤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TiCl4$\frac{\underline{\;高温\;}}{\;}$MgCl2+Ti,该反应在氩气中进行的理由是防止Mg、Ti被氧化.
(4)绿色化学提倡物料循环.以上流程中,可用于循环的物质除Cl2、Mg外,还有M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将物质的量各为1mol的气体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4A(g)+B(g)?xC(g),反应进行到4s末后,测得A为0.6mol,C为0.2mol.试求:
(1)x的值2;
(2)此时B的浓度为0.45mol/L;
(3)这段时间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离子(或物质)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
A.向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变蓝色,则溶液中含有I2
B.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溶液中含有SO42-
C.用一束光照射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都出现丁达尔现象
D.将AgNO3溶液滴入甲溶液中,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甲溶液中含有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