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的有关性质,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的实验药品从下列物质中选取.
①Na2CO3   ②NaOH  ③Ca(OH)2  ④NaHCO3  ⑤NH4Cl

按如图连接好各仪器,现将C处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气体通过B装置片刻后撤去C处酒精灯.部分实验的现象如下:铂丝继续保持红热状态,D中的铜片慢慢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制取气体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2种(不包括连接装置).
(2)B装置的作用为吸收水蒸气并产生氧气.
(3)撤去C处酒精灯后铂丝能继续保持红热状态的原因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使D中Cu片溶解的速率加快,可向D处的溶液中加入下列少量物质中的BC(填下列各项序号)
A.Na2CO3     B.AgNO3      C.H2SO4      D.FeSO4
(4)图E中持续通入氧气的作用为将产生的NO氧化,充分被NaOH溶液吸收.
(5)有人认为他们设计的这套实验装置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对其不足之处以及应如何改进:CD之间加一个防倒吸的装置.

分析 (1)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的方法制备氨气,反应为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为试管和酒精灯;
(2)B装置作用是吸收水蒸气生成氧气;
(3)放热反应开始后,不需要持续加热;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铜,增大氢离子浓度能使Cu片溶解的速率加快,可以加入试剂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增大离子浓度加快反应速率;
(4)持续通入氧气使一氧化氮气体全部氧化,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减少环境污染;
(5)D装置中的液体易发生倒吸,需要在CD之间加一个防倒吸的装置.

解答 解:(1)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反应为固体与固体加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为试管和酒精灯2种;
故答案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2;
(2)B装置是利用过氧化钠吸收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水蒸气生成氧气,
故答案为:吸收水蒸气并产生氧气;
(3)撤去C处酒精灯后铂丝能继续保持红热状态,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A.Na2CO3 消耗硝酸不能加快铜的反应速率,故A错误;
B.AgNO3 和铜反应生成银,铜和银在稀硝酸溶液中析出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C. H2SO4 会增大氢离子浓度加快铜与稀硝酸的反应速率,故C正确;
D.FeSO4有还原性会消耗硝酸,所以不能加快铜的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持续通入氧气使一氧化氮气体全部氧化,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减少环境污染,故答案为:将产生的NO氧化,充分被NaOH溶液吸收;
(5)D装置中的液体易发生倒吸到C装置,需要在CD之间加一个防倒吸的装置,故答案为:CD之间加一个防倒吸的装置.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氨气的制备、性质的检验,熟悉氨气制备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实验装置的作用和注意问题,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我国钨资源矿产丰富.由黑钨矿提取钨发生的反应之一为:3H2+WO3$\frac{\underline{\;高温\;}}{\;}$W+3H2O.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气体中,既能用碱石灰干燥,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COB.NO2C.SO2D.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按要求填空.
(1)在${\;}_{1}^{1}$H,${\;}_{1}^{2}$H,${\;}_{1}^{3}$H,${\;}_{12}^{23}$Mg,${\;}_{\;}^{2412}$Mg,${\;}_{8}^{16}$O,${\;}_{8}^{17}$O,${\;}_{8}^{18}$O中共有3种元素,8种原子,中子数最多的是1224Mg.D218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
(2)写出分子式为 C7H16,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且分子中只有3个甲基的分子的结构简式并命名.
(3)写出分子式为 C7H14,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且分子中只有2个甲基的分子的结构简式并命名.
(4)如图所示,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4H14;分子中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最少有9个;该分子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等质量的CO和SO2分别装入同温同体积的容器,所含分子数之比16:7,所含氧原子之比8:7,密度之比1:1,压强之比1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已知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其中氧化剂是MnO2,还原剂是HCl(浓),氧化产物是Cl2,还原产物是MnCl2,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某学生用0.100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cm~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BDCEAF.
(2)上述B步骤操作的目的是防止将标准液稀释而带来误差.
(3)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滴定结果防止将标准液稀释而带来误差(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B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5)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6)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则其读数为13.60mL.若记录读数时,起始时仰视,终点时俯视,则所测溶液浓度会偏低; 滴定前向锥形瓶中加入10mL蒸馏水,其余操作正常,则所测溶液浓度会无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硫化铜、硫化亚铜氧化成Cu2+,SO42-,本身被还原成Mn2+.现有CuS和Cu2S组成的混合物的质量为ag,研成粉末完全溶于27mL0.2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过量)中,充分反应后,滴加15mL0.2mol•L-1硫酸亚铁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则a可能等于(  )
A.0.288gB.0.366gC.0.384gD.0.39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化肥厂氨和空气(设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空气式量为29)生产硝酸铵过程如下:

其中①、②的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4NO+3O2+2H2O→4HNO3
(1)若原料气的密度为1.25g/L(标准状况),则氨气与空气的体积比1:11.
(2)若生产硝酸的氨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硝酸全部溶解反应产生的水中,所得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7.02mol/L(保留2位小数,此时硝酸溶液的密度为1.38g/cm3).
(3)若不考虑副反应且各步反应均完全,为使生产过程中不再补充空气,则原料气中氨气(包含第③步被硝酸吸收的氨气)的体积分数最大值为16.67%.
(4)若实际生产中,反应①的转化率为94%,反应②的转化率为97%,反应③中氨的转化率为98%,硝酸完全转化.求(写出计算过程):,
(i)100m3(已折算到标准状况)氨气最多可生产硝酸铵的质量169(kg).
(ii)合成硝酸铵的整个流程中,氨的总转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