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研究氮及其化合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雾霾天气与氮的氧化物排放有关.汽车尾气中的NO(g)和CO(g)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①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
分子式/结构式NO/N≡OCO/C≡OCO2/O=C=ON2/N≡N
化学键N≡OC≡OC=ON≡N
键能(KJ/mol)6321072750946
NO(g)和CO(g)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NO(g)+2CO( g)?N2(g)+2CO2(g)△H=-538kJ/mol
②若反应2NO(g)+2CO(g)?N2(g)+2CO2(g)在恒温、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并在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则下列示意图不符合题意的是A(填选项序号).
(2)NO被氣化为NO2,其他条件不变,N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p1大于p2,温度高于
800℃时NO的转化率几乎为0的原因是温度大于800℃时,逆反应程度大,NO2几乎完全分解.
(3)温度升高,多数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是2NO+O2?2NO2的化学反应速率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化学小组为研究该特殊现象的实质原因,查阅资料知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a、2NO(g)?N2O2(g)(快) v1正=k1正c2(NO)    v1逆=k1逆c(N2O2)△H1<0
b、N2O2(g)+O2(g)?2NO2(g)(慢) v2正=k2正c(N2O2)c(O2)   v2逆=k2逆c2(NO2)△H2<0
k1、k2为速率常数,温度升高,速率常数一般增大.
①决定2NO(g)+O2(g)?2NO2(g)速率的是反应是b,反应a的活化能E1,反应b的活化能E2,E1、E2的大小关系为E1小于E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根据速率方程分析,升高温度该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c.
a.k2正增大,c(N2O2)增大            b.k2正减小,c(N2O2)减小
c.k2正增大,c(N2O2)减小            d.k2正减小,c(N2O2)增大
②由实验数据得到v~c(O2)的关系可用如图2表示.当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为相应的点为A(填字母).
(4)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在氮气足量的情况下,不同$\frac{c(N{O}_{2})}{c(NO)}$、不同温度对脱氮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已知氮气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温度对脱氮率的影响是300℃之前,温度升高脱氮率逐渐增大,而300℃之后,温度升高脱氮率逐渐减小;300℃之前,反应未平衡,反应向右进行,脱氮率增大,给出合理的解释:300℃时反应达平衡,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脱氮率减小.

分析 (1)①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和产物中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之差,据此回答计算;
②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2)温度相同时p1的一氧化氮的转化率大,所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α(NO)几乎为0的原因是无二氧化氮,NO2几乎完全分解;
(3)①因为决定2NO(g)+O2(g)?2NO2(g)速率的是反应②,所以反应①的活化能E1远小于反应②的活化能E2;决定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②,而温度越高k2正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二氧化二氮的浓度减少,导致两者的积减小;
②v2正升高到某一温度时v2正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氧气的浓度增大,由此分析解答;
(4)根据图示得到温度和脱氮率的关系300℃之前,温度升高脱氮率逐渐增大;300℃之后,温度升高脱氮率逐渐减小,据此结合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知识来回答即可.

解答 解:(1)①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和产物中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之差,所以2NO(g)+2CO( g)?N2( g)+2CO2(g)的△H=(2×632+1072×2)-(750×4+946)kJ/mol=-538kJ/mol,
故答案为:-538;
②A.t1时正反应速率仍然在变化,说明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反应在恒温、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t1后,到达平衡,K始终不变,故B正确;
C.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在变化,反应前后都为气体,质量不变,t1时$\frac{m总}{n总}$不变,到达平衡,故C正确;
D.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在变化,所以总压不变的状态达到了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A;
(2)温度相同时p1的一氧化氮的氮率大,所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p1>p2;800℃时,α(NO)几乎为0的原因是无二氧化氮,逆反应程度大,NO2几乎完全分解,
故答案为:大于;温度大于800℃时,逆反应程度大,NO2几乎完全分解;
(3)①因为决定2NO(g)+O2(g)?2NO2(g)速率的是反应②,所以反应①的活化能E1远小于反应②的活化能E2;决定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②,而温度越高k2正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二氧化二氮的浓度减少,导致两者的积减小;
故答案为:<;C;
②v2正升高到某一温度时v2正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氧气的浓度增大,所以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为相应的点为A,
故答案为:A;
(4)根据图示信息得到:300℃之前,温度升高脱氮率逐渐增大;300℃之后,温度升高脱氮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300℃之前,反应未平衡,反应向右进行,脱氮率增大;300℃时反应达平衡,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脱氮率减小,
故答案为:300℃之前,温度升高脱氮率逐渐增大,而300℃之后,温度升高脱氮率逐渐减小;300℃之前,反应未平衡,反应向右进行,脱氮率增大;300℃时反应达平衡,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脱氮率减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题目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读图是解答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某研究小组欲研究Fe2+的部分性质.
(1)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FeCl2溶液,欲检验其变质后溶液中的Fe3+需滴加KSCN溶液,若需确认其中是否还有Fe2+需滴加K3Fe(CN)6溶液.
(2)向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数滴浓硝酸,产生的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深棕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NO3-+2H+=Fe3++NO2↑+H2O.
(3)该研究小组进行了(2)的实验,发现反应后试管中的颜色变深为深棕色.查资料后认为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与铁的某一种离子反应引起的.因此设计如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①装铜片仪器的名称为平底烧瓶,实验开始前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关闭K、b,打开a,开始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能证明深棕色由Fe2+与NO2或NO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丙中溶液变成深棕色,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③停止甲中反应,打开K、b,关闭a,持续通入N2一段时间,乙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该操作的目的是让NO2与水反应转变NO,从而验证是否是NO与Fe2+作用使溶液产生深棕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量.已知如表数据(25℃时)
化学式电离平衡常数
HCNK=4.9×10-10
CH3COOHK=1.8×10-5
H2CO3K1=4.4×10-7,K2=4.7×10-11
(1)25℃时,等浓度的三种溶液(a.NaCN溶液、b.Na2CO3溶液、c.CH3COONa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2CO3溶液>NaCN溶液>CH3COONa溶液.(填写序号)
(2)25℃时,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N+H2O+CO2=HCN+NaHCO3
(3)现有浓度为0.02mol/L的HCN与0.01mol/L NaOH等体积混合后,测得C(Na+)>C(CN-),下列关系正确的是BD.
A.C(H+)>C(OH-)                 B.C(H+)<C(OH-
C.C(H+)+C(HCN)=C(OH-)        D.C(HCN)+C(CN-)=0.01mol/L
(4)浓的Al2(SO43溶液和浓的小苏打(NaHCO3)溶液混合可用于灭火,请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灭火的原理Al3++3HCO3-═Al(OH)3↓+3CO2↑.
(5)已知NaHC2O4水溶液显酸性,请写出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c(Na+)>c(HC2O4-)>c(H+)>c(C2O42-)>c(OH-);质子守恒表达式c(OH-)=c(H+)-c(C2O42-)+c(H2C2O4).
A.c(OH-)=c(H+)-c(C2O42-)+c(H2C2O4
B.c(OH-)+2c(C2O42-)+c(HC2O4-)=c(H+)+c(H2C2O4)+c(Na+
(6)H2C2O4溶液和KMnO4酸性溶液可发生反应:H2C2O4+MnO4-+H+→CO2+Mn2++H2O,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写出原电池的负极的电极反应H2C2O4-2e=2CO2+2H+,反应中每生成标况下4.48LCO2气体,外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中10种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以下问题:
 族
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ⅤⅡA 0
 1 ①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Ⅰ.填写下列空白:
(1)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填元素符号),
(2)写出①与③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化合物的电子式:,该化合物酸性条件下与高锰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4-+5H2O2+6H+=2Mn2++8H2O+5O2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NaOH(填化学式),写出该物质与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4)由①②③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
Ⅱ.由上述部分元素组成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下图中的变化,其中A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可作供氧剂,X是一种氢化物,常温下为液体.则:

(1)A与液体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
(2)气体Y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直接排放会形成酸雨.写出气体Y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Cl2+2H2O═4H++2Cl-+SO42-
(3)在100mL 18mol/L的F浓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为11.2L(标况下),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A 或6.02×1023(用“NA”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高聚物Q()是以烃A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的:

已知:①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1组峰,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化合物C和E中含有相同的官能团,但个数不同.

(1)A的分子式C6H12
(2)C→D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B→C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3)写出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2NaOH$→_{△}^{醇}$+2NaCl+2H2O.
F→H的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HCCH2CH2CHO+4Ag(NH32OH$\stackrel{△}{→}$NH4OOCCH2CH2COONH4+4Ag↓+6NH3+2H2O.
(4)H的名称为丁二酸.
(5)H和I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OOCCH2CH2COOH+nCH2OHCH2OH$\stackrel{一定条件}{→}$+(2n-1)H2O.
(6)H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2种(不含立体异构).
①属于链状二元酯
②1mol有机物与足量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2molCu2O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2组峰的是HCOOCH2CH2OOCH(写结构简式).
(7)已知:HC≡CH+R-CHO→HC≡C-CH(R)-OH(-R为烃基或氢原子).若由乙炔和甲醛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制备化合物H,其合成路线为HC≡CH+2HCHO$\stackrel{催化剂}{→}$HOCH2C≡C-CH2OH$\stackrel{催化剂}{→}$HOCH2CH2CH2CH2OH$→_{△}^{Cu}$OHCCH2CH2CHO$\stackrel{一定条件}{→}$HOOCCH2CH2COOH.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_{反应试剂}^{反应条件}$B$→_{反应试剂}^{反应条件}$…目标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图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Al>O(用元素符号回答).
(3)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用化学式回答).
(4)⑤与④形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5)⑥的单质与①、④、⑤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6)在②、③、⑦、⑧单质中,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是:C、N、S(填元素符号).
单质$\stackrel{④单质}{→}$化合物1$\stackrel{④单质}{→}$化合物2$\stackrel{H_{2}O}{→}$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
A.红磷和白磷B.H2O和H2O2
C.3H和2HD.CH3CH2OH和CH3O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分子式为C5H12O,不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6种B.7种C.8种D.9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KMnO4和MnO2都是重要化学物质,在实验室可以做氧化剂和催化剂,某学习小组对两种物质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如下:

I.MnO2的制备:

该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MnCO3和Fe2O3)样品转化为纯MnO2实验,其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操作中,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第②步操作中,NaClO3氧化MnSO4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第③步操作中,最终得到的固体除NaClO3外,还一定含有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a. NaCl b. NaClO c. NaClO4 d. NaOH

(4)为得到纯净的MnO2,须将过滤后的MnO2合并后进行洗涤。洗涤沉淀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判断是否洗涤干净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NaClO3和MnO2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氧化浓盐酸制取氯气,制取等量的氯气消耗NaClO3与M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6)工业上可以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硫酸锰制取二氧化锰,该过程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II.KMnO4的制备和性质:

(7)实验室由二氧化锰制备高锰酸钾可分二步进行:

第一步:MnO2与KOH共熔并通入氧气:2MnO2+4KOH+O2=2K2MnO4+2H2O

第二步:通入CO2,可使K2MnO4发生歧化反应生成KMnO4和MnO2。

第二步完成反应时,转化为KMnO4的K2MnO4占其全部的百分率约为_______(精确到0.1%)

(8)该小组同学为了探究KMnO4溶液和Na2C2O4溶液的反应过程,将酸性KMnO4溶液逐滴滴入一定体积的Na2C2O4溶液中(温度相同,并不断振荡),记录的现象如下:

请将MnO4-氧化C2O42- 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______MnO4-+C2O42-+_______=______Mn2++_____CO2↑+_______

请分析KMnO4溶液褪色时间变化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