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化学原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设想以N2和H2为反应物,以溶有A的稀盐酸为电解质溶液,可制造出既能提供电能,又能固氮的新型燃料电池,装置如图1所示,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2+8H++6e-=2NH4+,A是氯化铵.
(2)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可用合成气制备甲醇,反应为
CO(g)+2H2(g)?CH3OH(g),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其相关数据图2:
①从反应开始至平衡时,用CO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9.375;
②5min至10min时速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写一种即可)
③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投料比$\frac{n({H}_{2})}{n(CO)}$的变化曲线如图3:则 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a>b>c.
④某温度下,将1.0mol CO(g)和2.0mol H2(g)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到达平衡时,改变压强和温度,平衡体系中CH3OH(g)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则温度T1、T2、T3、T4由高到低的顺序是T1>T2>T3>T4;压强P1、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P1>P2>P3>P4,其判断理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该反应正反应是个气体系数减小的反应,压强越大,平衡正移,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故P1>P2>P3>P4
⑤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2充入一氧化碳和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B D:
A.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化学平衡常数K值增大       D.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
E.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F.氢气的转化率减小
(3)①常温下,将V mL、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20.00mL、0.1000mol/L醋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如果溶液pH=7,此时V的取值<20.00(填“>”、“=”或“<”)
②常温下,将a mol/L的醋酸与b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醋酸的电离常数为$\frac{1{0}^{-7}b}{a-b}$(用含有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 (1)电池中氢气失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氮气得电子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氨气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则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铵;
(2)①10min时反应到达平衡,平衡时CO为0.4mol、甲醇为0.6mol、氢气为0.8mol,根据v=$\frac{△c}{△t}$计算v(CO),根据K=$\frac{c(C{H}_{3}OH)}{c(CO)×{c}^{2}({H}_{2})}$计算平衡常数;
②5min时刻瞬间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未变,而后反应速率加快,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
③增大H2的浓度,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增大;
④根据图2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分析判断;
⑤A.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
C.化学平衡常数K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
D.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可以增大反应物浓度市平衡正向移动;
E.移走生成物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总质量减小,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密度减小;
F.增大氢气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氢气转化率减小;
(3)①溶液的酸碱性是根据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判断的,只要溶液中c(H+)=c(OH-),溶液就呈中性,CH3COOH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大,NaOH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反应生成的乙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需溶液呈中性,需少加碱;
②呈中性则c(H+)=c(OH-)=10-7mol/L,c(Na+)=c(CH3COO-)=0.5bmol/L,由物料守恒可知c(CH3COOH)=0.5(a-b)mol/L,再根据电离常数Ka=$\frac{c({H}^{+})×c(C{H}_{3}CO{O}^{-})}{c(C{H}_{3}COOH)}$计算;

解答 解:(1)该电池的本质反应是合成氨反应,电池中氢气失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氮气得电子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则正极反应式为N2+8H++6e-=2NH4+,氨气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则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铵溶液,
故答案为:N2+8H++6e-=2NH4+;氯化铵;
(2)①10min时反应到达平衡,平衡时CO为0.4mol、甲醇为0.6mol、氢气为0.8mol,
则v(CO)=$\frac{\frac{1mol-0.4mol}{2L}}{10min}$=0.03mol/(L.min),平衡常数K=$\frac{c(C{H}_{3}OH)}{c(CO)×{c}^{2}({H}_{2})}$=$\frac{\frac{0.6}{2}}{\frac{0.4}{2}×(\frac{0.8}{2})^{2}}$=9.375,
故答案为:0.03mol/(L.min);9.375;
②5min时刻瞬间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未变,而后反应速率加快,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
③增大H2的浓度,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增大,故有a>b>c,故答案为:a>b>c;
④通过图2可知,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故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则温度越高二甲醚的质量分数越小,故温度:T1>T2>T3>T4
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二甲醚的质量分数增大,故压强P1>P2>P3>P4
故答案为:T1>T2>T3>T4;P1>P2>P3>P4;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该反应正反应是个气体系数减小的反应,压强越大,平衡正移,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故P1>P2>P3>P4
⑤A.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不一定逆向移动,故A错误;
B.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故B正确;
C.化学平衡常数K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
D.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可以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故D正确;
E.移走生成物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总质量减小,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密度减小,故E错误;
F.增大氢气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氢气转化率减小,故F错误,
故选:BD;
(3)①CH3COOH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大,NaOH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反应生成的乙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需溶液呈中性pH=7,需少加碱,所以常温下,将V mL、0.1000mol•L-1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20.00mL、0.1000mol•L-1醋酸溶液中,充分反应,V<20.00mL溶液呈中性pH=7,c(H+)=c(OH-);故答案为:<;
②呈中性则c(H+)=c(OH-)=10-7mol/L,c(Na+)=c(CH3COO-)=0.5bmol/L,由物料守恒可知c(CH3COOH)=0.5(a-b)mol/L,则CH3COOH的电离常数Ka=$\frac{c({H}^{+})×c(C{H}_{3}CO{O}^{-})}{c(C{H}_{3}COOH)}$=$\frac{1{0}^{-7}×0.5b}{0.5(a-b)}$=$\frac{1{0}^{-7}b}{a-b}$,
故答案为:$\frac{1{0}^{-7}b}{a-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平衡状态建立、平衡移动等,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44.8L乙醇(C2H5OH)含有氢原子数为12NA
B.25°C,101KPa条件下,1.4g N2的体积大于1.12L
C.22g某气体含分子数为0.5NA,则其摩尔质量为44
D.标准状况下1.12L CO和 N2的混合气体含有约3.01×1022个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己知25℃时,Mg(OH)2的Ksp=1.8×l0-11,若要使0.18mol/L的MgCl2溶液生成Mg(OH)2沉淀,则至少需要将溶液的pH调至(  )
A.5B.5.5C.9D.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②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SO42-、Na+、OH-
C.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D.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

(1)写出A处NH4Cl和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 $\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2)为收集到干燥的氨气C应接(填仪器编号)E;
(3)B中盛装的试剂是碱石灰;
(4)检验氨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已集满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冒白烟;
(5)在D、E、F三种气体收集方法中,能用于收集一氧化碳的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的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或粉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Z>W
B.对应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W
C.X与Z、W与Z均以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D.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NaHYO3溶液反应有气泡生成,证明非金属性:R>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硫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基础化学实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用98.0%的密度为1.84g/mL,浓H2SO4来配置100mL 1.00mol/L H2SO4.某学生操作步骤如下:
A、计算需量取该种浓硫酸的体积;
B、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C、量取浓硫酸;
D、将量取的浓硫酸转移进烧杯中,然后沿烧杯壁缓缓将少量水注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再立即将溶解好的稀硫酸转移到容量瓶中;
E、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
F、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表现2~3cm时,改用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加入蒸馏水,到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平;盖紧瓶盖,反复颠倒,摇匀溶液;
G、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事先贴好标签的试剂瓶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主要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100mL容量瓶与量筒.
(2)步骤C中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5.4 mL.
(3)上述步骤中D 有错,正确的操作应是将量取的浓硫酸转移进烧杯中,然后沿烧杯壁缓缓将少量水注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至室温再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4)下列操作分别会对溶液浓度造成怎样的影响(填字母: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无法确定偏高还是偏低)
A、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时,俯视液面读数B
B、使用容量瓶配置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后所得溶液的浓度A
C、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即定容B
D、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烘干C
E、定容时,滴加蒸馏水,先使液面略高于刻度线,再吸出少量水使液面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B
F、把配好的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备用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Fe3+、Cl-B.Na+、CO32-、H+C.Na+、HCO3-、OH-D.K+、AlO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22.4 SO3中的硫原子数目大于NA
B.50g质量分数为34%的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NA
C.5.6g Fe在0.1mol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0.2mol AlCl3中含离子数为0.8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