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D是不同主族短周期元素,其中两种为金属元素,A基态原子有四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A与D、B与C这两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均为9.E在ds区,基态原子有未成对的电子,F基态原子的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
(1)C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D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比其低两价的含氧酸酸性强的原因是高氯酸中非羟基氧原子为3个,氯酸中为2个或高氯酸中Cl元素为+7价,吸引羟基氧原子的能力很强,而氯酸中Cl元素为+5价对羟基氧原子吸引能力较弱.
(2)A、B都能与D形成中心原子杂化的简单的两元共价化合物,它们的杂化方式分别为sp、sp2,其中B与D还可以形成二聚体分子,其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其二聚体分子的结构式为(标出配位键).
(3)F与D能形成FDx化合物,当x=5时,该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当x=3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4)C2D2是一种琥珀色液体,它遇水易反应,产生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且溶液出现浑浊,C2D2电子式为,它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S2Cl2+2H2O═SO2↑+3S↓+4HCl.
(5)B与E可形成的两种有序的金属互化物,其晶胞如图.则图中甲、乙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CuAl2、Cu3Al.设图甲晶胞的边长为acm,对应金属互化物的密度为ρg/cm3,则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值为$\frac{4×(64+54)}{{a}^{3}ρ}$(只要求列出算式).

分析 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D是不同主族短周期元素,其中两种为金属元素,A基态原子有四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A为C,A与D、B与C这两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均为9,B为Al,C为S,D为Cl;E在ds区,基态原子有未成对的电子,E为Cu,F基态原子的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F为As,
(1)C为S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D为Cl,同元素的含氧酸,非羟基氧数目越多,酸性越强;
(2)A、B都能与D形成中心原子杂化的简单的两元共价化合物为BeCl2和AlCl3,BeCl2中Be原子成2个Be-Cl,Be原子的杂化轨道数为2,故Be原子采取
sp杂化方式,AlCl3中Al原子成3个Al-Cl,Al原子的杂化轨道数为3,故Al原子采取sp2杂化方式;B与D还可以形成二聚体分子Al2Cl6,其二聚体分子的结构式为,根据结构式知道其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3)F与D能形成FDx化合物,当x=5时,该分子为PCl5,中心原子P原子成5个σ键,P原子价层电子对是为5+$\frac{1}{2}$(5-5×1)=5,含有0对孤对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双锥,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故为非极性分析;PCl3中心原子P原子成3个σ键,P原子价层电子对是为3+1=4,含有1对孤对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4)S2Cl2电子式为,它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S2Cl2+2H2O═SO2↑+3S↓+4HCl;
(5)根据均摊法计算分子式,根据m=ρ×v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

解答 解: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D是不同主族短周期元素,其中两种为金属元素,A基态原子有四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A为C,A与D、B与C这两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均为9,B为Al,C为S,D为Cl;E在ds区,基态原子有未成对的电子,E为Cu,F基态原子的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F为As,
(1)C为S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D为Cl,高氯酸中非羟基氧原子为3个,而氯酸中为2个(或高氯酸中Cl元素为+7价,吸引羟基氧原子的能力很强,而氯酸中Cl元素为+5价对羟基氧原子吸引能力较弱),故高氯酸的酸性更强,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4;高氯酸中非羟基氧原子为3个,而氯酸中为2个(或高氯酸中Cl元素为+7价,吸引羟基氧原子的能力很强,而氯酸中Cl元素为+5价对羟基氧原子吸引能力较弱);
(2)A、B都能与D形成中心原子杂化的简单的两元共价化合物为BeCl2和AlCl3,BeCl2中Be原子成2个Be-Cl,Be原子的杂化轨道数为2,故Be原子采取
sp杂化方式,AlCl3中Al原子成3个Al-Cl,Al原子的杂化轨道数为3,故Al原子采取sp2杂化方式;B与D还可以形成二聚体分子Al2Cl6,其二聚体分子的结构式为,根据结构式知道其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故答案为:sp;sp2;sp3
(3)F与D能形成FDx化合物,当x=5时,该分子为PCl5,中心原子P原子成5个σ键,P原子价层电子对是为5+$\frac{1}{2}$(5-5×1)=5,含有0对孤对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双锥,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故为非极性分析;PCl3中心原子P原子成3个σ键,P原子价层电子对是为3+1=4,含有1对孤对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故答案为:非极性;三角锥形;
(4)S2Cl2是一种琥珀色液体,它遇水易反应,产生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且溶液出现浑浊,S2Cl2电子式为,它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S2Cl2+2H2O═SO2↑+3S↓+4HCl,故答案为:;2S2Cl2+2H2O═SO2↑+3S↓+4HCl;
(5)根据均摊法计算,甲中,Al:8×1=8,Cu:8×$\frac{1}{8}$+6×$\frac{1}{2}$=1+3=4,故分子式为CuAl2,;乙中:Al:8×$\frac{1}{8}$=1,Cu:6×$\frac{1}{2}$=3,故分子式为Cu3Al;甲晶胞中含有Cu数目4,Al为8,晶胞质量为4×$\frac{Mg/mol}{{N}_{A}mo{l}^{-1}}$,该晶胞的边长为acm,则晶胞体积为(acm)3,晶胞密度为ρg/cm3,故4×$\frac{Mg/mol}{{N}_{A}mo{l}^{-1}}$=(acm)3ρg/cm3,M=(64+27×2)g/mol,故NA=$\frac{4×(64+54)}{{a}^{3}ρ}$,故答案为:CuAl2;Cu3Al;$\frac{4×(64+54)}{{a}^{3}ρ}$.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方式、分子结构与性质、晶胞计算等,需要学生具备一个的空间想象与数学计算能力,题目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发的固体透氧膜提取金属钛工艺,其电解装置如图所示:将TiO2熔于NaCl-NaF融盐体系,以石墨为阴极,覆盖氧渗透膜的多孔金属陶瓷涂层为阳极,固体透氧膜把阳极和熔融电解质隔开,只有O2-可以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极是电源的正极,Ti4+在熔融盐中从左往右迁移
B.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C.已知每摩尔电子的电量为965 00 C,理论上生成48mg钛,则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386 C
D.NaCl-NaF融盐的作用是降低熔化TiO2需要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聚酯纤维(PBT)特别适用于制作游泳衣、体操服、弹力牛仔服、医疗上应用的绷带等高弹性纺织品.A、D为石油化工产品,以二者为原料可以用来生产聚酯纤维(PBT),其生产流程如图:
已知:
①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处于同一个平面
②D的产量为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③醛分子间可发生如下反应:
请回答:
(1)A的结构简式为,B的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峰.
(2)工业上获得D的主要途径是石油裂解.
(3)F中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醛基,G的名称为1,3-丁二醇.
(4)写出E→F的方程式
(5)C+I→PBT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类型为缩聚反应.
(6)C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11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苯环上有四条侧链
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1:2:2:1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四苯基乙烯(TPE)具有诱导发光特性,在光电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由X生成TPE的反应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  )
A.X的一氯代物有5种
B.1个TPE分子中最多有26个碳原子共面
C.TPE不能发生取代反应,但能发生加成反应
D.TPE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是常用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其结构可用图形来表示,•端为链烃基,O端为极性基.根据这一结构特点,试分析和回答下列问题:
Ⅰ.(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子在其水溶液表面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应是下列各图中的C图(填写序号),理由是水分子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分子的极性基(O端)应溶解于水(亲水基),链烃基(•端)不应溶解于水(憎水基).

(2)进入介质(水)内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子,可能会以下列结构形式中的AD存在(填写序号),理由是A中极性基交替排列,可减少分子之间的斥力;D中极性基(O端)向外、链烃基(•端)向内的排列,在一定程度上使憎水基团脱离与水的接触,使体系能量最低.

Ⅱ.工业合成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一种路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3)产品中的亲油基是
(4)由十二烷基苯制取对十二烷基苯磺酸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5)在洗涤剂中添加酶制剂能促进污垢中的蛋白质(如奶渍、肉汤)等水解为可溶性的物质而被除去.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水溶液中浸泡10~30min,水温在40~50℃最佳.加酶洗衣粉不宜在高温下、潮湿环境中贮存,也不宜久存.请解释原因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酸碱度等),酶自身是蛋白质在不适宜的条件(如高温、水解)下容易变质.
(6)过去使用的合成洗涤剂中常加入三聚磷酸钠(Na5P3O10)做助剂,它可使硬度大的洗涤水软化,对微细的无机粒子或油脂具有分散、乳化、胶溶作用,防止污渍再次沉积到衣物上;它还能维持水溶液的弱碱性,提高洗涤剂的去污能力和洗涤效果.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提出必须生产和使用无磷洗涤剂.请解释原因三聚磷酸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溶液的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有的可能增大,有的可能减小,有的可能不变
B.将AlCl3溶液、Na2SO3溶液蒸干并灼烧可分别得到Al2O3、Na2SO3
C.25℃时,用pH相同的稀醋酸和盐酸分别中和同浓度、同体积的NaOH溶液至混合溶液呈中性时,消耗稀醋酸和盐酸的体积相同
D.25℃时,pH=9的NH4Cl与NH3•H2O混合溶液中c(Cl-)>c(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A
B.常温常压下,2.0g重水(D2O)中含NA个电子
C.1.0L0.1mo1•L-1的NaHCO3溶液中含HCO3-和CO32-的离子数之和为0.1NA
D.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A,则阳极质量减少6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mol N2与4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A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
 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