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
A.AlCl3B.Al(OH)3C.Na2CO3D.Al

分析 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判断,中学常见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主要有:
①两性物质: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质等;
②多元弱酸的酸式盐:NaHCO3、KHS、KHSO3、NaH2PO4等;
③弱酸的铵盐及其酸式盐:(NH42S、NH4HS、(NH42CO3、NH4HCO3、CH3COONH4等;
④某些具有两性的金属元素:Zn、Al等;
⑤某些非金属:Si、S等;
⑥其它一些物质.如:a、某些盐类物质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b、个别酸性氧化物SiO2;c、具有还原性的无氧酸:H2S、HI等与氧化性酸反应、与碱反应;
d、具有氧化性酸:浓H2SO4、HNO3等与还原性酸反应、与碱反应,以此解答本题.

解答 解:A.AlCl3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或偏氯酸钠和氯化钠和水,但不与盐酸反应,故A错误;
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B正确;
C.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C错误;
D.Al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但Al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根据中学常见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D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忽略“化合物”限制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海水晒盐的过程发生复分解反应
C.从海水中提取铀等微量元素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方向之一
D.将明矾加入海水中静置过滤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简述用CuSO4•5H2O配制250mL 0.1mol•L-1 CuSO4溶液的过程.如果所用胆矾表面变白,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还是偏小?如果定容时所加水量越过了刻度线,应采取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简式是CH2CH2
B.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C.燃烧没有甲烷剧烈
D.性质比较稳定,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冰中的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其密度大于液态水
B.可以用氢键解释接近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值比用化学式(H2O)计算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C.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都会使熔沸点升高
D.每一个水分子内平均含有两个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已知Cl2+2KI═2KCl+I2.现有一瓶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H+、Ba2+、Cu2+、Fe3+、I-、Cl-、CO32-、SO42-,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该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呈现红色;
②取溶液少量加新制氯水及淀粉溶液,可见溶液呈现蓝色;
③取溶液少量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HNO3后沉淀不溶解;
④取原溶液少量加入NaOH溶液呈碱性,将此溶液加热,有无色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NH4+、H+、I-、SO42-
(2)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Ba2+、Cu2+、Fe3+、CO32-
(3)溶液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为验证MnO2在KClO3受热分解制02的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1)连接好装置后,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导管,看插入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有气泡产生,且手离开试管后水能够倒流入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内高度不变,则证明装置气密性好.
(2)取2.45gKC103 固体粉末与0.87g Mn02粉末充分混匀,置于如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充分加热后,停止加热,移去酒精灯之前,应先撤出导管;调节量筒内液面与水槽内液面高度相同,量筒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0.735L(填“>”“<”或“=”).已知室温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5L•mol-1,不考虑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及水蒸气的影响).
(3)取充分加热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溶于50mL 1.0mol•L-1稀硫酸中,加入50mL 0.30mol•L-1 Na2C204 溶液,待与Mn02作用完毕后,用 0.10mol•L-1 KMn0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消耗KMn04标准溶液V mL(已知Mn2+对滴定反应有催化作用)
a.写出Mn02与Na2C20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C2O42-+4H+=Mn2++2CO2↑+2H2O;
b.当消耗KMn04标准溶液的体积V=20.00mL时,表明Mn0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c.若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液润洗,所测Mn02质量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若滴定终点时明显出现黑色沉淀,所测质量会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亚硝酸钠(NaNO2)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是一种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使用过量会使人中毒,国际上对食品中亚硝酸钠的用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某学习小组针对亚硝酸钠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制备NaNO2
该小组查阅资料知:2NO+Na2O2═2NaNO2;2NO2+Na2O2═2NaNO3
设计制备装置如下(夹持装置略去):

(1)如果没有B装置,C中发生的副反应有2Na2O2+2H2O=4NaOH+O2↑,2NO+O2=2NO2
(2)装置D可将剩余的NO氧化成N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NO+3MnO4-+4H+=5NO3-+3Mn2++2H2O.
(3)甲同学检查完装置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发现制得的NaNO2中混有较多的NaNO3杂质.于是在A与B装置间增加了在A、B之间增加装有水的洗气瓶装置,改进后提高了NaNO2的纯度.
实验Ⅱ测定制取的样品中NaNO2的含量
步骤:a.在5个有编号的带刻度试管(比色管)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NaNO2溶液,各加入1mL的M溶液(M遇NaNO2呈紫红色,NaNO2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再加蒸馏水至总体积均为10mL并振荡,制成标准色阶:
b.称量0.10g制得的样品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再取5mL待测液,加入1mL M溶液,后加蒸馏水至10mL振荡,与标准色阶比较.
试管编号
NaNO2含量/mg•L-1020406080
(4)步骤b中比较结果是:待测液颜色与④号色阶相同.则甲同学制得的样品中NaN02的质量分数是:60%.
(5)用目视比色法证明维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NaNO2的含量.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5mL 待测液,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振荡,再加入1mL M溶液,加入至蒸馏水10mL,再振荡,
与④号色阶对比.
紫红色比④色阶浅维生素C 可以有效降低NaNO2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物质C和D的浓度相等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C.A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物质B,C,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