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H2S、SO2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应用.
(1)H2S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MnO4溶液反应生成S和Mn2+,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H2S+2MnO4-+6H+=5S↓+2Mn2++8H2O.
(2)H2S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氢硫酸是一种二元弱酸,25℃时,在0.10mol•L-1H2S溶液中,通人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c(S2-)关系如图1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2S的挥发).

①pH=13时,溶液中的c(H2S)+c(HS-)=0.043mol•L-1
②某溶液含0.010mol•L-1Fe2+、未知浓度的Mn2+和0.10mol•L-1H2S,当溶液pH=2时,Fe2+开始沉淀;当Mn2+开始沉淀时,溶液中$\frac{c(M{n}^{2+})}{c(F{e}^{2+})}$=2×106. 已知:KSP(FeS)=1.4×10-19,KSP(MnS)=2.8×10-13
(3)已知:葡萄酒中有少量SO2可以做抗氧化剂[我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规定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0.25g/L].
利用SO2的漂白性检测干白葡萄酒(液体为无色)中的SO2或H2SO3.设计如图2实验:

实验结论:干白葡萄酒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因为:干白中二氧化硫或亚硫酸含量太少.
(4)用图3所示装置可将SO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A、B是惰性电极.则电子流入的电极为B(用A或B表示),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

分析 (1)由反应物、生成物及电子守恒书写化学反应;
(2)①pH=13时,c(S2-)=5.7×10-2mol/L,在0.10mol•L-1H2S溶液中根据硫守恒c(H2S)+c(HS-)+c(S2-)=0.10mol•L-1
②当Qc=Ksp(MnS)时开始沉淀,由此求出硫离子的浓度,结合图象得出此时的pH;根据MnS和FeS的Ksp计算;
(3)1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滴入3mL品红溶液中不褪色,而1滴品红溶液滴入3mL饱和亚硫酸溶液中褪色,说明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含量会影响漂白效果;
(4)电池本质是二氧化硫、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硫酸,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A电极上二氧化硫失去电子氧化生成SO42-,根据原子守恒会电荷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有氢离子生成.

解答 解:(1)H2S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MnO4反应生成S、MnSO4、K2SO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H2S+2KMnO4+3H2SO4=5S↓+2MnSO4+K2SO4+8H2O,则离子方程式为:5H2S+2MnO4-+6H+=5S↓+2Mn2++8H2O;
故答案为:5H2S+2MnO4-+6H+=5S↓+2Mn2++8H2O;
(2)①根据溶液pH与c(S2-)关系图pH=13时,c(S2-)=5.7×10-2mol/L,在0.10mol•L-1H2S溶液中根据硫守恒c(H2S)+c(HS-)+c(S2-)=0.10mol•L-1,所以c(H2S)+c(HS-)=0.1-5.7×10-2=0.043mol/L,
故答案为:0.043;
②当Qc=Ksp(FeS)时开始沉淀,所以c(S2-)=$\frac{Ksp(FeS)}{c(F{e}^{2+})}$=$\frac{1.4×1{0}^{-19}}{0.01}$mol/L=1.4×10-17mol/L,结合图象得出此时的pH=2,所以pH=2时亚铁离子开始沉淀;
溶液中$\frac{c(M{n}^{2+})}{c(F{e}^{2+})}$=$\frac{Ksp(MnS)}{Ksp(FeS)}$=$\frac{2.8×1{0}^{-13}}{1.4×1{0}^{-19}}$mol/L=2×106
故答案为:2;2×106
(3)1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滴入3mL品红溶液中不褪色,而1滴品红溶液滴入3mL饱和亚硫酸溶液中褪色,说明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含量会影响漂白效果,干白葡萄酒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因为:干白中二氧化硫或亚硫酸含量太少,
故答案为:干白中二氧化硫或亚硫酸含量太少;
(4)本质是二氧化硫、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硫酸,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则电子流入的电极为B极,A电极上二氧化硫失去电子氧化生成SO42-,根据原子守恒会电荷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有氢离子生成,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 -═SO42-+4H+
故答案为:B;SO2+2H2O-2e -═SO42-+4H+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性质探究实验、原电池原理及计算等,掌握物质的性质理解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是对知识的综合考查,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X、Y、Z、T是四种原子序数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形成的简单阳离子核外无电子,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Z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T在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阳离子中半径最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最高化合价的顺序为Z>Y>T>X
B.Y、Z分别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为Z>Y
C.由X、Y和Z三种元素构成的强电解质,对水的电离均起抑制作用
D.常温下,T的单质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不能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W、X、Y、Z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主族元素,W原子K、M层电子数之和是其核电荷数的一半,X与、W处于同一周期,虽为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金属元素,Y原子K、L层电子数之比为1:2,Y、Z处于同一周期,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大小顺序为Z>Y>XB.W、X的简单离子能抑制水的电离
C.单质的熔点大小顺序为X>W>Y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Y>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M层有1个电子,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X>Y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W>Z>Y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D.W分别与X、Y形成的化合物化学键类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沿着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B.称量2.0gNaOH固体时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C.用装置甲除去乙烯中少量SO2气体
D.用装置乙分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关闭活塞再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水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实验中,操作和现象以及对应结论都正确且现象与结论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序号操作和现象结论
A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并微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该溶液中含NH4+
C常温下,测得饱和NaA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B溶液常温下水解程度:A->B-
D向蔗糖溶液中滴加少量稀H2SO4,水浴加热;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无明显现象蔗糖没有水解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欲提高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将稀硫酸改成浓硫酸B.将纯锌换成含铜、铅等杂质的粗锌
C.往稀硫酸中滴加浓度更大的硝酸D.往稀硫酸中加入K2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燃烧0.5mol有机物A生成22g二氧化碳和18g水,同时消耗32g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为CH4.燃烧0.5mol有机物B生成二氧化碳、水的质量与A相同,但消耗氧气是24g,则B的分子式是CH4O结构简式是CH3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铁、铝、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FeCl3溶液可以蚀刻铜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
(2)已知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将铜片在稀硫酸中长时间加热时溶液会呈蓝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
因2Cu+O2+2H2SO4$\frac{\underline{\;\;△\;\;}}{\;}$2CuSO4+2H2O.
(3)氯化铝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和石油工业的催化剂.将铝土矿粉(主要成分为Al2O3)与焦炭混合后加热并
通入氯气,可得到氯化铝,同时生成C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2+2H2SO4$\frac{\underline{\;\;△\;\;}}{\;}$2CuSO4+2H2O
(4)已知Cu2S可以和硝酸反应,请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3Cu2S+16HNO3 $\frac{\underline{\;\;△\;\;}}{\;}$3CuSO4+3Cu(NO32+10NO↑+8H2O
(5)某校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种铁铝硅合金(FexAlySiz)粉末的组成,提出如下方案:准确称取1.46g该合金粉末,加入过量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定剩余固体质量0.07g.向滤液中滴加足量浓NaOH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得固体.再将所得固体充分加热、灼烧得红棕色粉末1.60g,通过计算确定此合金的组成为Fe8Al4Si(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