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A、B、C、D、E、F、G、H八种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C、D为同一周期,A与E,B与G,D与H分别为同一主族,C、D、F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8,F的质子数比D多5个,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F的2倍,C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八种元素中非金属所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填化学式)SiH4,E、F、H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S2->Na+>Al3+
(2)一定条件下,A的单质气体与C的单质气体充分反应生成 W气体,W的结构式
由A、D两元素可以组成X、Y两种化合物,X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Y,X的电子式为,化合物E2 D2与化合物E2H的水溶液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生成单质H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2H2O+S2-=S+4Na++4OH-
(3)G是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应用,请写出G的最高价氧化物与B单质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iO2+2C$\frac{\underline{\;高温\;}}{\;}$2CO↑+Si.
(4)A的单质与D的单质在KOH的浓溶液中可以形成原电池,如果以铂为电极,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 OH-=2 H2O.
(5)在1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的HO2气体和3mol D的气体单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生成HD3气体,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单质D的浓度为0.21mol/L,则平衡时HD2的转化率为90%,此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frac{0.1{8}^{2}}{0.0{2}^{2}×0.21}$(用数据列关系式不必化简)

分析 A、B、C、D、E、F、G、H八种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A为氢元素;A与E同一主族,E原子序数比A至少大4,可推知E为Na;B、C、D为同一周期,应处于第二周期,E、F、G、H都处于第三周期,令F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其质子数为10+x,则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x,质子数为2+2x,由于F的质子数比D多5,则有:10+x-(2-2x)=5,解得x=3,故F为Al、D为O,C、D、F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8,则C的原子序数=28-8-13=7,故C为N;D与H分别为同主族,则H为S;B与G同主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处于ⅣA族,故B为C、G为Si,据此解答.

解答 解:A、B、C、D、E、F、G、H八种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A为氢元素;A与E同一主族,E原子序数比A至少大4,可推知E为Na;B、C、D为同一周期,应处于第二周期,E、F、G、H都处于第三周期,令F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其质子数为10+x,则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x,质子数为2+2x,由于F的质子数比D多5,则有:10+x-(2-2x)=5,解得x=3,故F为Al、D为O,C、D、F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8,则C的原子序数=28-8-13=7,故C为N;D与H分别为同主族,则H为S;B与G同主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处于ⅣA族,故B为C、G为Si,
(1)以上八种元素中的非金属中Si的非金属性最弱,其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SiH4稳定性最弱,
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Na+>Al3+
故答案为:SiH4;S2-;Na+;Al3+
(2)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氮气充分反应可生成气体W为NH3,其结构式为
由H、O两元素可以组成X、Y两种化合物,X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Y,则X为H2O2、Y为H2O,H2O2分子中O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H原子与O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
固体化合物Na2O2与化合物Na2S的水溶液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生成单质S,同时生成NaOH,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2H2O+S2-=S+4Na++4OH-
故答案为:;Na2O2+2H2O+S2-=S+4Na++4OH-
(3)二氧化硅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与Si,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O2+2C$\frac{\underline{\;高温\;}}{\;}$2CO↑+Si,
故答案为:SiO2+2C$\frac{\underline{\;高温\;}}{\;}$2CO↑+Si;
(4)氢气、氧气、NaOH构成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氢气在负极失去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水,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2 OH-=2 H2O,
故答案为:H2-2e-+2 OH-=2 H2O;
(5)在1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SO2气体和3 mol O2气体,一定温度下反应后生成SO3气体,当反应达到平衡时,O2的浓度为0.21mol•L-1,则:
                     2SO2(g)+O2(g)?2SO3(g)
开始(mol/L):0.2          0.3             0
变化(mol/L):0.18        0.09         0.18
平衡(mol/L):0.02        0.21        0.18
故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frac{0.18mol/L}{0.2mol/L}$×100%=90%,
此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c}^{2}(S{O}_{3})}{{c}^{2}(S{O}_{2})×c({O}_{2})}$=$\frac{0.1{8}^{2}}{0.0{2}^{2}×0.21}$,
故答案为:90%;$\frac{0.1{8}^{2}}{0.0{2}^{2}×0.21}$.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综合应用,题目涉及元素周期律、离子半径、电子式与结构式、原电池、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有关计算等,难度中等,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掌握化学平衡计算中三段式解题法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兴趣小组欲测定市场上某H2O2消毒液质量分数,现进行如下操作
己知:2MnO4-+5H2O2+6H+═2Mn2++8H2O+5O2
操作①:取10.00mLH2O2溶液(密度为1.00g•mL-1)置于锥形瓶中加水稀释,再加稀硫酸酸化;
操作②:用0.200 0mol•L-1KMnO4溶液滴定;
操作③:用同样方法滴定,4次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0.00mL、19.98mL、20.02mL、22.00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盛装KMnO4溶液应选取的仪器是C(填序号).
A.50mL酸式滴定管 B.50mL碱式滴定管
C.25mL酸式滴定管 D.25mL碱式滴定管
(2)是否需要选用指示剂否(填“是”或“否”)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30秒内不恢复.
(3)分析数据,计算该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40%(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有下列反应:5HSO3-+2IO3-=5SO42-+I2+3H++H2O…①
H2O+HSO3-+I2=SO42-+2I-+3H+…②
IO3-+I-+H+=I2+H2O(未配平)…③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填离子或分子,下同)IO3->I2>SO42-;还原剂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SO3->I2>I-
(2)反应③配平的离子方程式为IO3-+5I-+6H+=3I2+3H2O.
(3)在含3mol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含1molKIO3的溶液,反应完全后,混合溶液中所含的阴离子有I-、SO4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若要使溶液中的n(I2)最大,则需滴加n(IO3-)对应的最小值为1.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CO2和CH4均为温室气体,若得以综合利用,对于温室气体的整治具有重大意义.
(1)已知:CO2(g)+CH4(g)═2CO(g)+2H2(g)△H═+247.3kJ/mol 
CH4(g)═C(s)+2H2 (g)△H═+75KJ/mol
反应2CO(g)?C(s)+CO2(g)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该反应中△H<0,△S<0,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
(2)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是CO(g)+2H2(g)═CH3OH(g).压强为P1时,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人b mol CO和2b mol H2,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
①该反应属于放(填“吸”或“放”)热反应;
P1<P2(填“>”、“<”或“=”).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4}{{b}^{2}}$(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200℃时,上述反应经过tmin达到平衡,则该时间段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frac{b}{2t}$mol/(L.min).
(3)以渗透于多孔基质的惰性导电物质材料为电极,用35%~50%KOH为电解液,甲烷和空气为原料,构成碱性燃料电池,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
(4)以甲烷燃料电池做电源,用如图2所示装置,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的过程中,发现溶液逐渐变浑浊,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沉淀产生的原因是Al3++3HCO3-═Al(OH)3↓+3CO2↑.
(5)已知25℃时,Al(OH)3的Ksp=8.0×10 -33.若使某铝盐溶液中的Al3+降至1.0×10-6 mol.L-l时,则需调节溶液的pH至5.3  (已知lg5=0.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硫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种煤炭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成固定下来,但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aSO4(s)+CO(g)?CaO(s)+SO2(g)+CO2(g)△=+210.5kJ•mol-1
②$\frac{1}{4}$CaSO4(s)+CO(g)?$\frac{1}{4}$CaS(s)+CO2(g)△=-47.3kJ•mol-1
反应:CaO(s)+3CO(g)+SO2(g)?CaS(s)+3CO2(g)△H=-399.7kJ•mol-1
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frac{{c}^{3}(C{O}_{2})}{{c}^{3}(CO)c(S{O}_{2})}$.
(2)图1为密闭容器中H2S气体分解生产H2和S2(g)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图1中压强P1、P2、P3的大小顺序为P1<P2<P3,理由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K(T1)<K(T2)(“>”“=”或“<”),理由是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
(3)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反应:2SO2(g)+O2(g)?2SO3△H<0
①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2,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15-20min和25-30min时间段所示
②据图2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大氧气的浓度(用文字表达):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B(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2的物质的量
(4)烟气中SO2可用某浓度NaOH溶液吸收得到Na2SO3和NaHSO3混合溶液,且所得溶液呈中性,该溶液中c(Na+)=2c(SO32-)+c(HSO3-)(用含硫微粒浓度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2-═PbSO4+2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2e-═Pb+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用0.1mol•L-1的盐酸滴定25.00mLNa2CO3溶液,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CO3溶液的浓度为0.2mol•L-1
B.当V(盐酸)=0时,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
C.当V(盐酸)=25.00mL时,溶液中:c(Cl-)>c(HCO3-)>c(CO32-)>c(H2CO3
D.当V(盐酸)=50.00mL时,溶液中:c(Na+)+c(H+)=c(OH-)+c(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CH=CH=CH-CH=CH-CH=CH-K)  的高分子有可能成为导电塑料.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开辟此领域的3位科学家.下列分子中可能成为导电塑料的是(  )
A.聚乙炔B.聚乙烯C.聚苯乙烯D.聚丁二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早在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黄绿色气体--氯气.某小组同学利用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
请回答:
(1)装置①中制取氯气,是利用了MnO2的a(填字母).
a.氧化性              b.还原性
(2)装置②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3)装置③中的现象是有色布条褪色.
(4)装置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