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向10.00ml 0.01mol/L某一元酸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 NaOH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A是弱酸
B.b点表示的溶液中:2c(Na+)═c(A-)+c(HA)
C.b、c、d点表示的溶液中:c(Na+)+c(H+)═c(A-)+c(OH-
D.c点时:V=10.00 ml

分析 A、根据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PH值的关系判断酸的强弱,0.01mol/LHA溶液如果PH=2,该酸就是强酸;如果PH大于2,该酸就是弱酸.
B、先分别算出b点时,加入的酸碱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物料守恒判断钠离子和酸根离子、酸分子的关系.
C、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判断,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
D、根据盐的类型判断其水溶液的酸碱性,从而确定酸和碱溶液的体积关系.

解答 解:A、由图象知,0.01mol/L的HA溶液的PH值大于2,所以该酸是弱酸,故A正确;
B、b点时,加入的酸的物质的量=0.01mol/L×0.01L=10-4 mol,碱的物质的量=0.01mol/L×0.005L=5×10-5 mol,该钠盐是强酸弱碱盐能水解,根据物料守恒知,n(A-)+n(HA)=10-4 mol,钠离子不水解,c(Na+)=5×10-5 mol,所以2c(Na+)=c(A-)+c(HA),故B正确.
C、溶液中呈电中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即c(Na+)+c(H+)=c(A-)+c(OH-),故C正确;
D、该钠盐是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若要使溶液呈中性,酸应稍微过量,即V<10.00m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时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关系,难度较大,会运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是解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⑨种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

周期
ⅠAⅡAⅢAⅣAVAⅥAⅤⅡA0族
2
3
4
(1)元素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②原子核内含有6个中子的原子可表示为137N.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HClO4
(3)元素①与⑥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4)⑤、⑥、⑨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K+>Mg2+
(5)实验室用元素③的氢化物制取③的单质的反应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有A、B、C、D四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可以产生下列离子(每种物质只含一种阴离子且互不重复)
阳离子Na+、Ba2+、NH4+
阴离子CH3COO-、Cl-、OH-、SO42-
已知:A、C溶液的PH均大于7,相同温度、浓度的A、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溶液与D溶液混合只产生沉淀,B溶液与C溶液混合只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溶液与D溶液混合时无明显现象.则
(1)A为CH3COONaB为NH4Cl(写化学式)
(2)若常温下浓度为Cmol/L的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5mol/L,则此溶液的PH=9.在此条件下,若将浓度均为2cmol/L的A与B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0-5mol/L( 填“>”“<”或“=”)此溶液的PH近似等于7.
(3)25C0时0.1mol/LB溶液的PH=a,则B溶液中 C(H+)-C(NH3.H2O)=10 a-14mol/L(用a表示)
(4)25C0时,在一定体积的0.005mol/L的C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00125mol/L的盐酸混合后PH=11,若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则C溶液与盐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
(1)a、b、c三点的氢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a<b.
(2)a、b、c三点中,醋酸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一点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A、B、C是由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常见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1所示的关系,完成下列空白:

(1)向酚酞试液中加入化合物A的粉末,现象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
(2)单质甲与化合物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5.05g单质甲-钾合金溶于200mL水生成0.075mol氢气,确定该合金的化学式为NaK2
(3)向一定体积某浓度的化合物C的溶液中通人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入0.1mol/L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有图2图示两种情况.
①由A确定滴加前60mL的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H++CO32-=HCO3-
②B对应的溶液M低温蒸干后得到固体a克,将a克固体充分加热至恒重后,固体质量减少0.0775 克.
③由A、B可知,两次实验通入的CO2的体积比为3: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已知A、B、C、D、E、F、G为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F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等于各自的电子层数,其中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C与B、G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之和为31.D与F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D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C、G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H2O(填化学式),G的某种氧化物能使溴水褪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Br2+2H2O=H2SO4+2HBr.
(2)B、C、D、E、F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3->O2->Na+>Mg2+>Al3+(用离子符号表示).
(3)A与B能形成离子化合物A5B,A5B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其电子式为,该物质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两种气体,这两种气体的化学式是H2、NH3
(4)D、A、C和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HCO3-+H2OH2CO3+OH-.该盐溶液与足量稀硫酸混合,当生成11.2L(标准状况)气体(不考虑气体溶解)时放热6.32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CO3-(aq)+H+(aq)=H2O(l)+CO2(g)△H=-12.64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学习小组为证明并观察铜与稀HNO3反应的产物是NO,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回答有关的问题.
(一)实验仪器:大试管、玻璃导管、橡皮塞、烧杯、棉花、注射器.
(二)实验药品:铜丝、稀硝酸、碳酸钙颗粒、烧碱溶液.
(三)实验原理: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①3Cu+8H++2NO3-=3Cu2++2NO↑+4H2O.
(四)实验步骤:
(1)按图1所示连接好装置,检验装置的②气密性;
(2)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药品(填化学式)③CaCO3颗粒,然后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的稀硝酸,并迅速塞紧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3)让试管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封住导管口;
(4)将铜丝向下移动插入试管液体中,使之与稀硝酸反应;
(5)把注射器的针孔插入试管口的橡皮塞中,缓慢向试管内推入空气.
(五)实验讨论:
(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CaCO3+2H+=Ca2++CO2↑+H2O(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结合文字说明)④利用CO2排出试管中的空气,防止O2与NO反应;
(2)实验步骤⑤的目的是2NO+O2=2N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文字说明)
⑤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证明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六)实验评价:
该装置的优点是(任写一个即可)⑥使用可抽动的铜丝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节约药品用量,减少污染气体的产生(或使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封住导管口,可防止NO和NO2气体逸出污染大气);有同学提出:增加如图2所示装置,在步骤②完成后,当有明显现象再撤去该装置,并继续步骤③的“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封住导管口”.请评价他的做法⑦通过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准确判断试管内无空气后,才进行步骤④,使得出的结论更科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溶液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填空:

(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若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的气体产物,实验室中通常选用的化学试剂是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2)工业食盐含Ca2+、Mg2+等杂质,精制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CO32-═CaCO3↓、Mg2++2OH-═Mg(OH)2↓;.
(3)如果粗盐中SO42-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试剂除去SO42-,该钡试剂可以是a c.(选填a、b、c).
a.Ba(OH)2      b.Ba(NO32     c.BaCl2
(4)为了有效地除去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bc(选填a、b、c).
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钡试剂
b.先加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
c.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5)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加热蒸发、冷却、过滤(填写操作名称)除去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化学实验中,如果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
例如:
(1)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①,需用氧化剂的是④.(填编号)
(2)在 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1价Cl元素被氧化,K2Cr2O7是氧化剂.
(3)在上述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作用的HCl与起酸性作用的HCl的质量比为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