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Ba2+、Al3+、Fe3+、SO42-、CO32-、Cl-和I-.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2)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3)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
(4)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热,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判断:在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I-、Ba2+、NH4+,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Mg2+、Al3+、Fe3+、SO42-、CO32-,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K+、Na+、Cl-

分析 (1)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O32-
(2)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则溶液中一定存在I-,则一定不存在Fe3+
(3)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Mg2+、Al3+、Fe3+
(4)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热,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存在Ba2+,则一定不存在SO42-、CO32-
(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溶液中存在NH4+,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O32-
(2)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则溶液中一定存在I-,则一定不存在Fe3+
(3)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Mg2+、Al3+、Fe3+
(4)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热,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存在Ba2+,则一定不存在SO42-、CO32-
(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溶液中存在NH4+
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I-、Ba2+、NH4+;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为:Mg2+、Al3+、Fe3+、SO42-、CO3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为:K+、Na+、Cl-
故答案为:I-、Ba2+、NH4+;Mg2+、Al3+、Fe3+、SO42-、CO32-;K+、Na+、Cl-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C(石墨)=C(金刚石)△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H2(g)+F2(g)=2HF(g);△H1=-270kJ/mol,则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热量
D.S(s)+O2(g)=SO2(g);△H1,S(g)+O2(g)=SO2(g);△H2,△H1>△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
D.白炽灯工作时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Ⅰ)明矾石的主要成分是K2SO4•Al2(SO43•2Al2O3•6H2O,还含有少量Fe2O3杂质.
利用明矾石制备氢氧化铝的流程如图1:
(1)焙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SO43+3S  2Al2O3+9S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Al2(SO43.若生成1molAl2O3,则转移的电子数为3.612×1024
(2)将标准状况下1.12L炉气通入100mL0.5mol•L-1NaOH溶液中,得到一种酸性溶液,则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c(Na+)>c(HSO3-)>c(H+)>c(SO32-)>c(OH-).
(Ⅱ)某实验小组用图2装置测定SO2转化率,装置中烧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SO3(s)+H2SO4(85%)$\frac{\underline{\;\;△\;\;}}{\;}$Na2SO4+H2O+SO2
(已知SO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
(1)根据实验需要,应该在Ⅰ、Ⅱ、Ⅲ、Ⅳ处连接合适的装置,请从图3中A~E装置中选择最适合装置并将其序号填放下面的空格中.
Ⅰ、Ⅱ、Ⅲ、Ⅳ处连接的装置分别是B、E、A、C.
(2)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中加热催化剂与滴加浓硫酸的顺序中,应采取的操作是先加热催化剂再滴入浓硫酸.
(3)有一小组在实验中发现,SO2气体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现象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密性问题.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
①原因:Na2SO3变质.
②原因:浓硫酸的浓度不够.
(4)将SO2通入含1mol氯酸的溶液中,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并有6.02×1023个电子转移,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HClO3═H2SO4+2ClO2
(5)用n mol 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2一段时间后,测得装置IV增重了m g,则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frac{64n-m}{64n}$×100%.(用含m、n的代数式填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用惰性电极电解200mL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①所示,电解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如图②所示,横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总体积(标准状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填序号).
A.电解过程中,b电极表面先有红色物质析出,后有气泡产生
B.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和4OH--4e-═2H2O+O2
C.从P点到Q点时收集到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2g•mol-1
D.OP段表示H2和O2混合气体的体积变化,PQ段表示O2的体积变化
(2)如果要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向溶液中加入0.8g CuO即可,则电解后溶液的C(H+)=0.1 mol/L.
(3)如果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OH)2后,使溶液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4mol.
(4)如果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2(OH)2CO3后,使溶液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不考虑CO2的溶解),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6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甲烷和氯气一物质的量比1:1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得到的产物是(  )
①CH3Cl    ②CH2Cl2        ③CHCl3    ④CCl4
A.只有①B.①②③④的混合物C.只有②D.①和③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
A.NaCl   NaBrB.NaCl  NaBr  Na2SO4
C.NaClD.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和共热CH3CH2Br+NaOH$→_{△}^{水}$CH2═CH2↑+H2O+NaBr
C.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 CH3CHO+2[Ag(NH32]OH$\stackrel{△}{→}$CH3COONH4+2Ag↓+3NH3+H2O
D.乙醇的消去反应   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常温常压下,1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②由Cu.Zn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若Cu极生成0.2gH2,则电路通过电子0.2NA
③在标准状况下,11.2L NO与11.2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75NA
④常温常压下,16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⑤1mol 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A
⑥1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NA
⑦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分子数为NA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⑥⑦C.②④⑤D.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